郭进拴 吴功勋:《五代名厨·第六章·名师高徒》

【郭进拴 吴功勋原创】《五代名厨 第六章 名师高徒》

从1960年从厨至今,他在厨师这个岗位上走过了52个年头,他是中国烹饪大师、河南豫菜名师、国家一级考评委、河南豫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名厨联谊会副会长、河南省烹饪饮食文化研究中心技术顾问,他先后在开封又一新、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河南国际饭店、丽晶大厦做主厨或厨师长。他独创的豫菜名派“陈派菜”,为业界和美食家们所称道。如今,他已经69岁了,但他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不由的被他的执着和敬业所感动。他就是陈进长大师。

如今,大街小巷的餐馆都有这么一道菜供应,而这道菜也在消费者群体当中也很受欢迎,那就是——红烧鱼,吃着美味可口的红烧鱼,你可知道,这道菜做法的是谁吗?他的发明者就是陈进长。

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

提到红烧鱼这道菜,陈进长大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其实以前,草鱼的价格要远远高于鲤鱼,那时候鲤鱼在市场上有时候甚至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但是就是因为我这道红烧鱼,现在鲤鱼“火了”,市场价远远的高于草鱼了,现在很多餐馆都在我的红烧鱼,先不说他们做法的技巧和口味怎么样,就光说这道菜能这么流行,大街小巷都在做,你就知道这道菜受不受人喜欢了。现在这道菜不仅让那个火了养鱼的,更让卖鱼的做鱼的都火了,很多人都开玩笑给我说,老陈呀,你看都是你的错不是,现在,我们都吃不起鲤鱼了呢!”陈进长大师说,每次听到这句玩笑话,他都打心眼儿里高兴,他说这是大家对他发明的这道菜的肯定,是对他厨艺的肯定。

陈进长大师说,最早的时候做红烧鱼,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都是将活鱼经初加工,再用鸡蛋和面将鱼包裹之后油炸浇汁,然后放辅料,以这种方式来保证鱼肉的鲜美入味,味道是很好,但是也有每种不足的地方,,由于鱼身上裹了厚厚的一层“棉衣”,所以,就导致鱼肉不够味道。虽然存在这种问题,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消费者对它的钟爱,鲤鱼也就这么“高贵”起来了,但是“厚棉衣”这件事成了陈进长大师的一个心结,为了能够帮红烧鲤鱼脱去“厚棉衣”,陈进长大师在工作中反复尝试,终于改进了鲤鱼的做法,在保留原做法的基础上,采用“刷粉”的办法,脱去了鲤鱼的厚棉衣,让整条鱼更显清亮并且鲜嫩入味,这个新技术很快被厨师们所采纳借鉴。

在采访过程中,陈进长大师骄傲的说:“其他的小餐馆我不知道,但是以前我一个酒家时,就光红烧鱼每天都要做一百多条,都是我一个人做的,现在很多地方高档酒楼的厨师精英还会特地来我这里找我,跟着我学做红烧鱼呢,不是夸口,吃了我做的红烧鱼,以后再吃其他的红烧鱼你都觉得不够味,没人能做出我的味道。”

两只手坚守一生梦想

自1960年在开封饮食技校学习厨艺至今,陈进长大师已经从厨51年了,51年里,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灶台,厨房就像是他的阵地,只有守着、看着他心里才踏实,现在,陈进长大师已经68岁高龄了,但是他却依然在厨房做菜,他说,做了一辈子菜了,现在他还干的动,让他在家他不舒服,他离不开厨房,不让他做菜他会不开心。

51年里,由她发明创作的菜除了红烧鱼之外至少还有100多种,由他创新的更是不胜枚举,在这51年里,他深深的认识到了作为豫菜厨师的骄傲,他说豫菜原来被称为国菜之母,做豫菜在技法上讲究的是精工细琢,在味道上讲究的是口味适中、五味调和,因此,要做好豫菜就对厨师的一些基本功有这很高的要求,除了练好这些基本功,认真、勤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从一个“打杂的”到现在享誉中原厨界的大师,陈进长所作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1961年,从饮食技校毕业之后,陈进长大师被分配到了当时很出名的“开封又一新”饭庄,这个饭庄汇聚着省内很多顶尖的厨师,而它所接待的也都是在当时有恨高社会地位的各行业精英及政府厅局主要领导干部。当时,刚毕业的陈进长大师,没有机会独立炒菜,因此,他在灶上跟着赵廷良、苏文秀和陈景和当学徒,那个时候,厨房的条件还没有这么好,到夏天的时候,厨房里闷热闷热的,甚至有时候热得都几乎呼吸不上来,很多学徒,一忙完自己额事情,就赶紧跑出去凉快凉快,有的学徒因为不堪忍受厨房的闷热,甚至想要一走了之,但是,由于自己的梦想,陈进长大师并没有放弃,更没有偷懒,在昨晚自己的工作的时候,陈进长大师总是站在旁边,偷偷的看老师做菜,并用心的记下来,而由于他的勤奋和吃苦耐劳,很多老师也都愿意教他,很快的,陈进长大师的技术就有了很大的进步。1981年,一次机缘巧合,陈进长大师到了钓鱼台国宾馆深造,在那里,陈进长大师的技术再一次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第一年的时候,陈进长大师正好在国宾馆深造,那一年,他和同事们一起接待了30多位国际领导人,并获得了各国领导人的一致好评,这就更进一步的奠定了陈进长大师做一个好厨师的意愿,这也成了他前进的动了。

多年来,陈进长大师获得了很多荣誉,1978年参加河南省工人技能比赛,以55秒的速度获得活鸡快做优秀技术能手。1984年参加河南省旅游系统技术比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第一名。1985年代表河南省旅游系统受邀到香港技术表演。这是河南烹饪首次走出河南,当时在香港国际世界贸易中心获得各界人士盛赞。1988年5月参加河南省烹饪大赛,获得第二名。同年,他代表河南和其他五位厨师共同征战全国厨师大赛,在比赛中,河南共获得四枚金牌,河南从之前的排名16一跃到排名第九,而在这份答卷中,陈进长大师自己在没有一个助手的情况下,除了包揽了四枚金牌中得两枚之外,还拿下了两枚铜牌,为河南的那次出色表现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问到这些荣誉,哪些是他认为最值得骄傲的时候,他却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只是一个厨师,离开了厨房,我可能什么都干不了,对于那些荣誉,我很感谢给我帮助和信任我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些荣誉,我更觉得自己应该做出更多可口的菜来回报社会。”

自1960年至今,陈进长大师已经从厨51年,在郑州做厨师也有30多年了,他一直在灶台上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这期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一些学校去给学生讲讲课,受邀到一些饭店给后辈厨师做做示范,指导指导,还根据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严密结合,编撰成了《省旅游局厨师考核教材》、《河南风味名菜》等书并发行,这些书,现在被很多厨师学校和厨师作为教材和参考资料所采用。

68岁,很多人到了这个年龄都会选择退居二线在家养养花,喂喂鱼,带带小孙子的清闲生活,但是陈进长大师却没有这样做,从之前的工作单位退休之后,陈进长又受到了豫菜尚品的极力邀请,在这个饭店当主厨,提到自己都68岁了还在厨房里做事,陈进长大师笑着说:“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嘛,这里的老板对我很尊重,你们看,这是他给我安排的休息间,什么都有,要是哪天不方便了,在这里也和在家是一样的,我家里离这里也很近,平时没事了,我就锻炼着步行从家里走到这里,然后到厨房做事,也因为这个吧,你们可别看我这么大年纪了,但是我身体可硬朗着呢,那么重的锅,在我手里还是和当年额感觉一样呢,人就怕闲着,一闲着就容易出问题,就想是机器一样,你搁置的久了,就生锈了,但是如果你一直用,然后注意保养,他的寿命也就自然会延长,在家也没有意思,在这里,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给后辈们指导指导,发挥一下自己余热。”听到这些话,记者不禁深深的为之感动,一个68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自己一生的梦想,这是多么的可敬可叹啊。

三代人演绎师徒情深

陈进长大师说,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这个成就和自己老师的辛勤教导师分不开的,他曾跟着苏永秀、黄润生、陈景和等多位知名的老师学习厨艺,但是对他影响最深得就是陈景和老师了,1960年,陈进长大师从开封饮食技校毕业后被分到“开封又一新”饭店开始工作,当时跟着陈景和师傅,陈进长大师说:“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陈景和师傅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有时候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偷偷的给我留着,为了能够让我安心学习,还帮我照顾自己家里的人,把我父亲当成自己的亲兄弟一样,我父亲喜欢喝酒,但是那时候的条件根本不允许,师傅知道父亲的爱好之后,常常想办法给父亲送酒,自己都不舍得喝。最让我感动的就是1961年了,那一年,我母亲去世了,那时候的交通闭塞,打车困难,身上又没有钱,师傅知道这件事周,二话没说,想办法给我借了一辆自行车,我从开封骑自行车一直到家,在家办完丧事之后,又骑自行车回开封,半路上,自行车坏了,自行车前面的大梁坏了,没有办法,荒郊野地的根本找不到修车的地方,没有办法,我就把自己的腰带解下来,在车上缠了几圈,把大梁缠在一起,然后推着,走了130多里地,一路走回饭店,到了饭店之后,当时很害怕师傅会因为自己把自行车给弄坏了而责骂自己,硬着头皮找到师傅,谁知道没等我开口,师傅不仅没有责骂我反倒还安慰我,让我去休息。后来师傅自己掏钱去把车给修好了还给人家。那时,我又内疚有感动,当时就立志,一定要好好跟着师傅学习厨艺,为自己也为师傅争口气。那时候跟着师傅二十多年,那二十多年跟着师傅不仅学到了很多做菜的技术,为自己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跟着师傅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二十多年来,耳濡目染师傅平等待人、为人随和、热心助人的高尚品质,也让我懂得了做菜如做人,做好菜就要先做好人的道理。后来,经过师傅的谆谆教导和自己的勤奋努力,我也成了国内知名的金牌厨师了,师傅慢慢的年龄也大了,因为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也因为我所取得了荣耀而担心自己会忘了他,一直感到很失落,为了让师傅放心,我常常回去看师傅,陪着老人家说话,让老人家安心,后来师傅病了,为了安慰师傅,我一天至少去看师傅一次,给他端水喂饭,甚至在不忙的时候一天三次的去看他,对此,师傅很是感动,师傅的家人也很感动,但是我知道没有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不需要任何人感动,也不需要任何人感谢,我只是在报恩,我的一切都是师傅给我的,现在,师傅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自己和师傅的那份感情一直在,因此,现在我与师傅的家人关系还是很亲密,就像是一家人一样”。说道这些,陈进长大师陷入了深思当中,仿佛是在回忆自己与师傅那些感动人心的往事。

也许,也正是因为深受师傅的影响,陈进长大师现在对待自己的徒弟也犹如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宠爱有加但也严格要求,陈进长大师说,自己受恩于师傅,不能忘记师恩,不仅要将师傅的技术传承下去,也要将师傅的人品传承下去,因此自己现在也要像师傅当年对待自己那样对待自己的徒弟,到现在为止,跟着陈进长大师学过厨艺的人不计其数,光是正式拜师的就有60多个,对于跟着自己学厨的人,陈进长大师都拿他们当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为了让他们能安心学习,无微不至的关心这自己的生活。一次,他的一个学生的家人出车祸了,因为贫穷,医药费都交不起了,这个徒弟愁眉苦脸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陈经常大师知道了这件事跟老伴儿一起,来到医院找到自己的这个徒弟,帮他们付了医药费,还给他们了一些钱,让徒弟给他的家人买些营养品。当徒弟家人在对陈进长大师感恩戴德的时候,陈进长大师却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跟着自己学技术,叫自己了一声师傅,那就也是自己的孩子,他的家人也是自己的家人,只要好好学技术就行了。提到这些往事,陈进长大师笑着说,这些都是应该做的,自己师傅当年对自己也是这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师傅二字。

除了在生活上的无微不至,陈进长在工作上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徒弟,陈进长大师说,跟着自己出来学技术的都是十七八岁、二十几岁的年轻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技术为以后的生活讨个出路才托人说好话甚至花钱让孩子出来跟着人学做菜的,既然收了徒弟,就得对得起徒弟,也对得起他们的父母,就一定要把他们教好,但是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也都是正处于叛逆期的毛头小子,比较浮躁,不好管理,一旦饭送对他们的管理就很容易出问题,因此,陈进长大师对自己的徒弟提出了两条死规定,一旦触犯就一定要责罚他们,甚至要开除他们,那就是第一,不能谈恋爱,对于这条规定,陈进长大师说,学技术就要专心致志,时刻不能放松,谈恋爱分人心智,小孩控制能力又不好,一旦谈恋爱,就更浮躁了,还怎么可能用心学技术呢,因此,要当他的徒弟,第一条就是不能谈恋爱,对于不能抽烟,陈进长大师说,抽烟有害身体健康,再说了,小孩子家家的,家里拿着钱来让孩子学技术,都是血汗钱,孩子在外边没人管,我当师傅的不管还当什么师傅,抽烟多浪费钱啊。

在讲这些往事的时候陈进长大师几度落泪,他说,这些年,在厨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是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想到自己的老师,想到自己的徒弟,他留下的只有感动和感激。他说,荣誉对他老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够谨遵师傅的叮嘱,将豫菜精美口味和精致的技巧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也希望自己的徒弟能够想自己一样将自己的技术传承下去,做好人,做好菜。能够进一步的将豫菜推出省外,推进国际。

四因素制约豫菜发展

提到豫菜的发展,陈进长大师说,豫菜原来被称为“国菜之母”,它讲究的是五味调和,口味适中,现在很多菜系的发展都是以豫菜的做法为根基发展演变而来的,但是豫菜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辉煌了,甚至失去了他的历史地位,之所以这样,个人认为还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第一是餐饮业的政策法规与标准建设相对滞后,由于这方面的不足,很多地方的小餐馆打着豫菜馆的旗号,做出来的却不是豫菜,或者说根本就不是正宗的豫菜,不仅味道不够地道,就连是做法和选材上也偷工减料,因此,很多没有吃过豫菜的外地人来了,看到豫菜馆的名字就以为是自己吃的是豫菜了,结果吃的却不是正宗的豫菜,还以为自己吃的就是正宗的豫菜口味了,这样一来,自然就会觉得豫菜也不过是如此,没什么好吃的,这样,豫菜的名声就坏掉了。

第二就是餐饮业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企业见的经营水平与理念差距较大,因而其管理制度与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以便民便利为目的的餐饮文化服务意识明显的较为贫乏,市场秩序,卫生条件和食品质量跟不上,厨师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老辈大厨多文化不高,学徒出身,新一代烹调师虽多科班出身,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是速成班毕业,操作水平可想而知。开封特一级烹调大师范庭栋老师说过“厨德大于厨艺”。厨德即在于制菜严谨,一丝不苟,体谅食客的心情,尊重食客的意愿。因此,提高整体餐饮服务人员的素质,是振兴豫菜的一个起决定性因素的重要环节。

第三就是由于餐饮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的利润降低,附加值小,自主创新能力受到成本抑制,普遍降低。首先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酒店是以营利为目的,说白了,就是什么挣钱,经营什么。迎合食客的胃口。但是河南菜馆大都固步自封,守旧,少创新。这一点,在老一辈烹饪大师身上尤为突出,老祖宗定下的食谱,连一个“配头”也不能更改。而另一些豫菜馆则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名为创新,实则偷工减料省略许多应有的加工环节,比如,“讲究制汤”是豫菜的一个突出特点,而有人竟用白开水替代。在选料上粗糙,更不求刀工精细,为豫菜形象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

第四就是餐饮业“走出去”发展的步伐不够快。“走出去”发展其实说的就是拓展意识,现今是一个快节奏的经济时代,社会早就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发展到了现如今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了,我们如果仅仅是靠着以前的盛名活在历史当中,肯定会慢慢的被淘汰的,其实我认为这一点也是豫菜止步不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河南的历史上中原文化曾经出现过三次南迁,在这三次文化迁移当中,河南把自己的烹饪技巧以及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传播到了江南地区,后来,在迁移当中,又将其传播拓展到了向广州、福建这些东部沿海城市,在那里又根据当地口味,受其影响,组成了粤菜体系的客家菜,但其根源却依旧是豫菜,而在历史的逐代变迁中,餐饮界的前辈们不断地开拓进取,将豫菜带到全国各地,而在现在,很少有厨师有那样开拓市场的精神了。因此,豫菜慢慢的也就变成了闭门造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自然慢慢的也就止步不前,甚至退出了历史辉煌的舞台了。

五建议畅谈豫菜未来

说到豫菜的发展未来,陈进长大师表示,现在我们河南的厨师已经深刻的认识并总结了近年来豫菜发展止步不前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正在努力做出调整改进,在此,他认为,要想传承豫菜文化,弘扬中原美食,他认为以下五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为必要的。

第一,豫菜振兴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加强规范引导,纵观历史任何一种产业的兴起,都是由很多因素所导致的,其中,政府重视的产业,其发展尤为迅速,加之,现在,我们正在提倡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河南地处中原,又是农业大省,而餐饮业的发展又再根本上拉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政府能在振兴豫菜方面加强管理,规范市场,加上豫菜本身所拥有的坚固根基,那么振兴豫菜就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了,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建议相关市场管理部门要“抬高”豫菜馆的台阶,对于豫菜馆的经营资格要进行严格审查,规范、引导餐饮企业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卫生安全保证能力,遵守国家各项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指导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定期举办行业性的技术比赛,引导菜品的创新和交流,多推介一些名店、名厨、名菜,让更多的消费者喜欢我们的豫菜。

第二,要利用起有传统手艺的厨师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其实,我们豫菜现在的发展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那就是厨师的青黄不接,现在很多年龄大的厨师都应经离开厨房了,像陈进长大师这样高龄还在厨房做菜的师傅已经少之又少了,而现在的很多年轻的厨师又很少是专门做豫菜的,埋在他们学习做菜的时候,豫菜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名气了,所以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大多是跟着“外邦菜”师傅学习的,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做豫菜,还有另外一些就是“科班出身”的新进厨师,他们大多没有实践经验,但是做菜其实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考经验和悟性,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他们做出的菜叶不是很正宗,更何况他们根本就没有得到真传,因此,现在很多豫菜的做法差不多都要失传了,因此,他建议,各级政府或者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并联合起来,开拓一个平台,能使他们这些还有点技术的老厨师们能够发挥余热,给河南的厨师精英们补补课,让他们毕生的所学能够传承下去,也让豫菜的精髓不是传。

第三,要从思想认识和观念意识上倡导创新。倡导创新,并不是说传统菜有什么不好,而是为了完善豫菜,使其更加成熟、完美,更受消费者的喜爱。要达到这种要求,首先要解放思想,鼓励创新,为厨师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青年厨师们更是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时刻了解大众口味,根据大众口味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而使豫菜更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能够与时俱进。

第四,豫菜要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菜系的沟通交流。豫菜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占领市场,提高知名度,加深国内外人士对豫菜的全面认识,通过交流可以找到豫菜的不足之处和市场需要,豫菜如果没有独特性,也就是去了在中国烹饪园地中得地位,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豫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律和品位,但是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扬其精华,抑其糟粕,有助于豫菜重新树立起它在中国烹饪行业当中的地位。

第五,豫菜复兴要学会继承要重视其宣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讲究万变不离其宗,豫菜的创新要根据现代科学及人体所必须的营养需求为起点,注重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万不可舍近求远,应多查阅资料,虚心求教,多想老前辈学习,整理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豫菜品种进行改良。此外,豫菜的发展还要重视宣传的重要性,虽然豫菜历史久远,并有着辉煌的地位,但也已经淡出人们实现很久了,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轻人,他们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豫菜这个菜系,现代是餐饮业的竞争时代,我们要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利用我们的媒体及有力平台来宣传弘扬我们的中原美食文化,利用这些平台引导消费者了解我们的豫菜,重视我们豫菜的发展。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们豫菜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而振兴豫菜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陈进长大师荣誉简介

技术职称:

1985年12月15日被河南省商业厅授予红案特二级厨师。

1991年8月5日被劳动厅授予技师职称。

1994年8月5日被劳动厅授予高级技师职称。

2001年4月被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授予“豫菜大师”称号。

2001年10月被河南省烹饪协会首批名菜名店名师评审推介活动被评为河南烹饪大师称号。

2001年11月被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名师。

2002年11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烹饪大师。

1994年入选华夏名厨名菜大辞典。

1989年7月被中国烹饪协会表彰、从事烹饪工作三十年为我国烹饪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1991年被河南省旅游行业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聘任为河南省旅游行业高级中式烹调师考试考评师。

1992年被聘为河南省旅游行业中式烹饪技师评聘培训班讲师和实际操作考核考评师。

1992年9月被平顶山宾馆聘为技术顾问。

1994年11月8日被河南省旅游涉外饭店协会聘请为河南省旅游涉外饭店协会培训教师。

1999年1月11日被河南省工人技术考核委员会聘任为河南省中式烹调高级技师考评委员会委员。

2001年5月被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聘任为河南省首届豫菜大赛技术评审委员。

2001年7月被河南省烹饪协会特聘为河南名菜名店名师认定命名活动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3年当选为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在2002年度振兴豫菜文化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2003年3月获得饭店与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资格

2003年12月被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2004年被聘为河南省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2004年被聘为河南省第二届豫菜推广大赛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2004年度振兴豫菜活动先进个人

2004年被聘为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高级顾问

2004年9月被聘为中国(长垣)厨师之乡国际美食节暨河南省烹饪技能大赛评委

2006年11月被聘为焦作市首届豫菜品牌大赛和第二届烹饪技术大赛评委

2006年被聘为神厨赛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和厨王争霸电视擂台赛评委

2007年4月担任“郑州信基杯”迎奥运中国烹饪精英郑州邀请赛评审委员会裁判长

2007年12月在中国食品名城漯河杯河南省第二届豫菜品牌大赛中国烹饪大师、名师技艺赛荣获河南烹饪贡献奖

2009年被中华伊尹食文化研究会特聘为高级顾问 并授予中华伊尹食文化终身成就奖

2009年在全国餐饮业高级人才表彰活动中荣获国家注册一级评委

2010年7月被聘为郑东新区首届烹饪与服务技能大赛评委会评委

2011年5月被国际餐饮协会授予国际烹饪艺术家和国际低碳餐饮贡献奖。同年担任河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餐饮业决赛评审委员会裁判长,并被授予特殊贡献奖

2011年5月被国际餐饮协会特聘为河南分会名誉会长

2012年1月被驻马店餐饮行业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特聘为高级顾问

2012年获得中国烹饪协会金爵奖。

2012年被聘为河南省旅游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副主任

获奖荣誉:

1980年3月20日被开封市革命委员会授予技术能手。

1987年10月在河南省餐饮业务技术大赛中,荣获调理甲级组优秀奖。

1988年5月在第二届全国烹饪比赛中获得:

热菜:清蒸头尾炒鱼丝     获金牌

玉 鸭 金 凤 翅     获金牌

冷拼:锦          鸡     获铜牌

凤  凰  展  翅     获铜牌

2001年10月在河南首批名菜名店名师推介活动中,“兰花喇叭鲍鱼”被评为河南名菜。

陈华,男,汉族,1971年4月15日出生,烹饪技师,河南名师,中国烹饪名师,中国烹饪协会会员,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烹饪协会理事,河南名厨协会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豫部队厨师培训中心高级讲师。

1985年到河南省国际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丽晶大厦,开始随父从事烹饪工作,(父 陈进长 中国烹饪大师 河南烹饪大师);

1987年又到丽晶大厦拿破仑扒房从事西式烹饪工作二年多,跟随香港名厨刘莫昆和比利时名厨约翰.保罗[John  Polo]学习法式菜肴的烹调技术,及西点的制作技术,熟知西式烹调的技法与原理。

1989年调入河南省国际饭店粤菜部工作;

1993年6月参加河南省第三届烹饪技术大赛,获得热菜金牌,冷拼金牌,总分名列第一,并获得由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接待办公室、河南省商业管理委员会、河南省烹饪协会共同任命的“河南省优秀烹调师”称号;

1993年10月参加全国第三届烹饪技术大赛,获得热菜金牌,冷拼银牌;

1994年参加全国优秀鲁菜展示活动,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烹饪技术能手”称号。

2003年11月参加全国第五届烹饪技术大赛,获得热菜银牌,冷拼银牌;

2005年5月参加广州美食节,获得第三名;

1997年受聘于濮阳市金都大酒店    厨师长

2001年受聘于开封市第一楼集团    行政总厨

2001年9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豫部队厨师培训中心特聘为高级讲师

2002年9月受聘于河南郑州裕达国贸酒店 厨师长

2005年5月广州河南老家饮食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0年11月山东兖州圣德国际酒店东方雅苑总经理

自从事烹饪工作以来,积极向师傅及同行求教,曾先后到广州北京杭州等省市地学习交流,虚心努力,刻苦钻研烹调技术,掌握豫菜、粤菜烹调技术,并旁通川菜、淮扬菜等菜肴烹调,旁通西式烹饪、西点制作、中式面点制作、风味小吃制作、广东早茶制作;对冰雕 黄油雕 果蔬雕也有一定的研究;曾先后主厨接待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国务院前总理吴学谦,泰国前总理班汉等政要,并在多次重要接待活动中出色地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宾客一致好评。

1991年6月通过西式烹饪中级技术等级资格评定考核,获得了西式烹饪中级技术等级证书;

1994年12月通过中式烹调高级技术等级资格评定考核,获得了中式烹调高级技术等级证书;

2001年12月通过中式烹调师技师等级职业技能资格评定考核,获得了中式烹调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001年在振兴豫菜文化活动中贡献突出,技术精湛,被授予“豫菜名师”称号;

2002年被授予“中国烹饪名师”;

为了烹饪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好传帮带工作,已带出一批青年厨师,他们都在宾馆、酒店主厨工作,有的已是高级烹调师,在烹调事业中崭露头角,多次在省市级烹饪比赛中摘金夺银,为烹饪事业的发展,为豫菜文化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勇,男,汉族,1977年1月24日出生。烹饪技师,河南省豫菜名师。

1994年因受父亲陈进长(中国烹饪大师、河南烹饪大师)的影响对烹饪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到国际饭店参加工作,自从事烹饪工作以来,积极努力、刻苦钻研、虚心向同行师傅们求教。尊敬师长,团结同志,积极创新,能够及时圆满地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接待任务。

多年的学习工作中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业务技术有了长足提高,善于豫菜的烹调技术,其设计制作的“鱼肚宴”、“清真宴”很受宾客欢迎。

2002年受聘于开封中华老字号“第一楼”豪华厅厨师长时,在全国“绿色餐饮”的号召下,制作出了“珍菌宴”和“汴京菊花宴”,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经久不衰。

2003年在振兴豫菜文化活动中贡献突出、技术精湛,被授予“豫菜名师”称号。

2004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豫菜推广大赛中,其“金饺葵花鸭”、“灌汤虾球”均获金奖。菜品分别获得“十佳豫菜传统名菜奖”和“十佳豫菜创新名菜奖”。

2004年获得“河南省十佳豫菜青年厨师”荣誉称号。

本人擅长煎、爆、烧、炸、溜等烹调技法,讲刀工精细、重文武火候、精于制汤,出品干净大方,善于烹制传统豫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