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中润发、小润发,为什么超市越开越小?

【灵兽山】观点:大润发曾是大卖场业态经营最好的品牌,但在互联网时代也不得不面对生活方式、商业模式和消费升级的变化,自身业态的调整也不可避免,从大润发到小润发mini就是渐进改变的过程。超市越开越小是表象,有三个因素在推动,分别是流量和业务的减少、社区零售的增长、未来零售的布局。

一、流量被分流后坪效和盈利能力都在下滑

在B2C电商平台冲击线下时,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大卖场,因为B2C平台重塑了商业模式,对信息、支付和物流的交易结构进行了重构,导致线上购物效率远高于线下大卖场。其结果就是线下流量大部分被线上拿走,大卖场的销售额出现不可逆的下降。

线下零售重要的经营指标坪效下滑严重,从以前单平米创造百多元降到几十元。同时大卖场因为体量很大日常运营成本较高,并且核算周期长也导致了其盈利能力开始下降。

此时大卖场仍然是平台型零售模式,商品力的下降也逐渐影响到平台费用的收取,流量下降使外租区租金收益也遭遇困境,这才是对大卖场核心能力的打击。

这就很好理解了,销售额降了成本也要降,商圈和业绩较好的店深耕全渠道经营和数字化升级,在此基础上一般的店进行商品结构调整和体验化升级。

与此同时有发展潜力的商圈新店还会继续开,但体量明显下降,原来10000平米门店,不少都以3000平米作为参考基准。一句话,包括大润发在内,大卖场不需要那么大了。

二、离消费者更近的社区零售成为新增长点

早期京东和天猫等B2C电商平台有十分强大的网络效应,但随着社交电商的发展,社区团购、内容类和S2b2c等模式的出现,电商平台也开始被传统化,流量也开始被稀释,这期间也出现了拼多多这样巨头级平台。此时电商向线下覆盖已开始了一段时间。

在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生态中,寻找新流量和新增长点成为必然结果。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因为离消费者最近社区板块无疑是最具价值的,此时到家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

早期传统电商具有垄断能力,就像传统大卖场一样赚钱容易,因此当时并不在乎社区流量,但在竞争加剧后,最后一公里才真正受到重视,这也是社区团购混战的主因。

这种大环境下波及的是整个零售生态,包括一直根植社区的美团、编外的滴滴、与到家紧密的物流、社区便利店和商超业态。

商超一直是线下最大的流量入口,虽然受到的冲击很大,但供应链和精细化运营能力还是首屈一指的,在以前其商圈辐射可达到5公里,而在如今零售社区化趋势中,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就是首要任务。

去年大润发创立了小润发mini,定位于新零售社区店,除了顺应社区零售趋势,也是在寻求新流量获得新增长点,而其综合能力也足够支撑。其在被阿里全资收购后,扩张所需资本也不是问题了。

三、小润发与盒马战略组合布局未来零售

前不久阿里将盒马旗下的盒小马并入大润发,可以看出其战略整合意图,就是将社区零售板块进行重组,为下一步高速扩张铺路。这里有个前提,盒马鲜生模式已经验证成功并开始盈利,其也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

但盒马鲜生是店仓合一的生鲜电商,其主要是服务一线城市5%的客群,一般都会在城市的几个行政区选址布点,不会下沉社区零售。以个人感觉,未来小润发mini与盒小马会扮演社区店主力角色,从而布局未来零售。

可见,如果说早期大润发越开越小是被动式的,去年开始是入局社区零售,如今就是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尤其进入盒马系后,这种布局未来零售的速度在加快。

但传统大润发外租金抵消整体租金的优势,在社区店方面将会消失,同时单平米成本和标准运营成本都会增加不少,对大润发也是个考验。

四、其他与结语

以大润发为代表的大卖场越开越小是大势所趋,并且已有的大卖场数量也会有所减少但不会消失,这些年大卖场业态看起来关了不少店,但新开的店也不少,当然也都是逐渐小型化了。在全渠道、数字化和注重体验的推动下,这些店会有很大改变。

零售小型化和社区化是不可逆的,高鑫零售系统目前的确存在大润发、中型大润发和小润发mini等模式,这也是一种根据商圈不同和定位不同而设计的,去年在山东大润发还开了一家最大的店。

而沃尔玛也将在3-5年内再开500家门店,但其中更多的是云仓和社区店,其目标也是社区零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