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阅读 |关峰:装在信封里的年味(散文外四篇)

装在信封里的年味(外四篇)
                  关峰
年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淡了,早已过了因一挂鞭炮而激动的年龄,但儿子、孙子过年时的欢乐常勾起我的记忆。年的味道,我认为就是家的味道,渗透在几十年的旧时光里,温暖在心。我已习惯了把年味收藏起来,装在信封里,时常想起有家人陪伴的年,那种温馨而甜蜜的年味。
年是短暂的,年味是悠长的。岁月是个雕刻家,把年味锲刻在纸上,收藏在信封中,让年味一年一年接下去,拉得更长。我曾多次吃着年夜饭,搜寻“年味”——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等等。年俗文化一辈辈传下来,家乡的年味是无法忘记的,虽然在小城住了二十多年,但每年春节都要回老家过年,那里有家乡的味道,那里有父母的味道,那是幸福和爱的味道。每年大家都会多包些像元宝的小饺子,期盼来年财源滚滚。再买几只鸡,寓意“吉祥如意。”还买几条鱼,求个“年年有余”。买些豆腐,落个“多福、富有”之意。我会把这些寓意美好的东西,写在记忆里,把信封装满。
春节是大家喜欢的节日,到处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味道。乡村固守老祖宗留下来的过年传统,过年的场景年复一年在重复着上演,执着追求着家的温馨与和谐。故乡的味道总让人感悟到家的感觉,那是不能忘却的温暖。这些年,在喧闹小城里经历了太多世态炎凉,对年味也看得很淡,但年味的思绪在脑海中经久不息。
记得小时候,爱陪伴奶奶蒸年馍。奶奶比较迷信,蒸年馍时,她不让我说话,只让我看着炉堂里的火就行。那时,过年要蒸很多馍,从年前要吃到二月初二。一般蒸馍,要用双篦。奶奶一边往锅里装馍,我一边往炉堂里添柴。大约半小时,起馍时奶奶发现下层篦里没有馍,她还高兴地说:“这灶王爷真能吃,把下面一笼馍都吃完了。”我笑着说:“奶奶,我看到你下面一篦子根本就没装馍。”奶奶用小棍往我头上敲了一下:“傻小子,你咋不早说。”我辩解道:“您不是不让我说话吗?”奶奶笑笑摇摇头。
我的童年是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我们家有三人吃商品粮,每到春节,都能买到上百斤白面,奶奶能蒸好多白面馍。有天晚上10点多,奶奶把蒸好的馍放到堂屋里大桌上晾着。那时我才几岁,我上堂屋里玩,发现大桌子下面有只手在晃动。我跑到厨房告诉奶奶有只手在大桌子下面拾馍,奶奶不让我说话,说是财神爷在吃馍。我没有作声,片刻,一个黑影背个布袋跑了。那晚,我家大桌上晾的馍少了一半。若干年后,在奶奶的葬礼上,同村老六哭得特别伤心:“四奶奶呀,那一年,要不是我偷了你家半袋蒸馍,一家老小恐怕连年都过不去呀……”我看见老六那只扶在我奶奶棺材上的大手,就是这只手,被奶奶称为“财神爷的手。”其实,奶奶心里什么都明白,她只是在给绝境中的人留一份最后的尊严。
往事一幕幕随着年夜的风吹到眼前。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能够穿上新衣服、吃上白蒸馍、挣上压岁钱。我会和大人坐在屋里守岁,这是祖辈们传下来的年俗,意在来年风调雨顺,日子红红火火。年味到处都有,不需要四处寻找,城里有,乡下更有,我从家家贴的福字上找到了答案。
满满的年味,是人营造出来的。家乡不可替代的年味,也是一种乡愁,一种乡土风情。家乡的年味依然是那么喜庆,依然是那么幸福。我要把这浓浓的年味装进信封,贴足邮票,寄给远方不能归家的亲人,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心心念念的年味是多么温暖。
想给年一个远方
春节的纽带把家与远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思念成了牵挂,年味却成了乡愁。回家过年,成为远在他乡游子的向往,父母在的地方那才叫家,忘不了孩子绕膝欢闹的乐趣,忘不了父母准备的浓浓的年味。
远方,成为自己的拼博方向,也成为父母牵挂的地方。想给年一个远方,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和爱。所谓远方,不是一个地方,是一个方向,也是一种信仰。远方一直都在,也许离你很远,也许离你很近,它属于毎个人。
过年的主题就是团圆,家就是年的方向,心也有了方向。当你带着年味离开老家,离开父母时,你可看到父母的不舍、孩子的泪光。有了父母的牵挂,也有了奋斗的力量。在远方,脚下的路只有自己走好,没有谁去帮你决定方向。你所有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你会活成自己多少个夜晚曾经渴望的形象,岁月成就了自己最好的模样。我的侄儿大学毕业在杭州上班,因疫情他和他爸去年过年没有回家。85岁的老父亲牵挂着儿子,牵挂着孙子,虽然经常通电话,但父亲还是自己乘故乡的客车,跑到千里之外看看儿子、看看孙子。祖孙三代相见,令人泪奔。几天后父亲要回家了,嘱咐儿子、孙子:“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这是多少老人的期望,回家过年,的确是心灵的皈依。
远方有年,故乡也有年,过年的方式大同小异。有人认为,有亲情的地方,那才是故乡。父母牵挂着孩子,孩子惦记着父母。孩子们不要责怪父母的嗔怪与唠叨,有家人的呵护,会成为你奋斗的动力。
回家过年,是情感的一次充电。当看到父母慈祥的笑容,也许你的怨言、疲惫早已烟消云散。年老的父母能够把我们养大就很不容易了,不要去埋怨他没有给你一个远方。那年春节过后,三弟要去远方打工,病床上的娘拉着三弟的手:“记着回家过年,我不知道今个死明个活的,还能和你们过几个年?”那年的腊八节,母亲走了,当三弟从千里之外赶到家时,只能看到逝去的老母亲,三弟是准备提前回家陪母亲过年的。我是不恋远方的,几十年一直陪着父母过年。老家的方向,是我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故乡成了我情感的寄托和向往。这么多年,习惯了在小城里漂泊,徘徊在熟悉的街头,感受到人间世态的变化。脑海里留下一种记忆,留下一种痕迹,回味的岁月成了一种痛,铭在心里。离开老家走进小城,家不再是生活的全部,独个去承受走过的艰辛之路,我认为父母在的地方那就是家。我恋家,工作的地方是离家20公里的小城,这样离老人近,手机24小时开机。我的两个孩子也和我一样恋家,都成为教师,也在这一座小城里从教。
真想给年一个远方,让更多的人得到温暖和爱。父母在慢慢变老,我们却在慢慢长大,能够陪伴父母有多少时间?也许只有春节。不能仅仅一个电话的问候和祝福,可知道电话那头有双盼孩子回家的眼睛。一年奋斗不易,一年拼搏更累,家是每个人温暖的摇篮。无论你是在远方或者本地,过年不要忘了回家看看,家是年的方向,家才是你最温暖的依靠。
掬一捧瑞雪兆丰年
习惯了站在腊月的河边,凝望一往无际的冬日,用脚捻一片片落叶,呵护在温暖的心中,放飞思绪去追逐一天天来临的春节,期望依旧,渴望依然。一路上家家都在描绘年的风景,从远处飘来的年味让我感受到年的温度。在我的记忆里,大多除夕夜都会飘着雪花,让我懂得了风雪后才有温暖,瑞雪后才有丰年。
瑞雪纷飞,是冬季的一幅素描作品,用心感受逝去的岁月,这一年一年过得真快,有多少岁月难以释怀,有多少日子难以放弃,记忆里的故事已默然成曲。随着雪花飘落,掬一捧雪花让感悟的情愫向着年的方向飘去。那晶莹的雪花,弥漫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感受天地之灵气,象征着吉祥,象征着幸福。掬一捧雪花,追忆这平凡一年的中不平凡,去问一问雪花,这一年你收获了什么?雪花会给奋斗者一个温暖的拥抱和一个满意的结果。
瑞雪兆丰年,小时候只喜欢除夕下雪好玩,不懂得是啥意思?听念过私熟的大伯说,“瑞雪”就是说不大不小、不多不少的雪。“瑞雪兆丰年”就是说恰到好处的冬雪预示着明年是丰收的一年。没有文化的二伯也知道瑞雪是吉利。“瑞雪兆丰年”就是说一场厚厚的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原因有三:大雪覆盖冬小麦,可以让冬小麦顺利越冬;来年积雪融化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大雪可以冻死部分虫卵,减轻来年害虫侵害。
掬一捧雪花,守护着流年里的温暖,去享受这一年一年生活中的安然和淳朴,排遣胸中的遗憾和忧愁。徘徊在心灵之牧场,等一场瑞雪纷飞,呡一口岁月的心暖茶香,给生活加一抹清爽,给岁月添一缕芬芳。淡语流年,历经岁月蹉跎,坦然面前的风风雨雨,多馈赠给自己一抹淡淡的微笑,把得失看淡看透。在岁月的路口,独享一份祥和。不管你这一年过的如何,学会放弃,笑看事事非非。心中有阳光,胸中有希望。从春节开始,修一颗素心,微笑面对生活,承载新的希望,静待花开。
瑞雪兆丰年,的确,雪在我心里是美好的,仿佛烟一样轻盈,犹如玉一般柔美。洁白的雪让炮纸染红了,让炊烟熏黑了,烟花的五颜六色把雪衬托得更美了。习惯了每年除夕夜下点雪,如果那一年除夕不下雪还不习惯呢?瑞雪填满了岁月的痕迹,缩短了年与年之间的距离。瑞雪犹如梦,浩瀚无垠,点缀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静听瑞雪低语吟唱,任其装扮半壁江山,俏丽小桥流水,素染原野麦田,舒缓小村喧嚣。不问瑞雪飞处,溶进了小河,溶进了小村庄。一场瑞雪,不染一丝尘埃,飘逸着几首诗韵。一捧雪花,一段祝福语;一捧雪花,一语吉祥话。春节有了雪,多了几份温馨和谐;春节有了雪,多了些许期待和憧憬。每年总有瑞雪不期而遇,有雪的日子不多,总能让你在寒凝大地里驻足充满温暖。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读着范云这美妙的诗句,乍听之初,甚觉寒冷。与雪同舞的日子,得到一份厚重的祝福。瑞雪仿佛落在了沿袭数千年的历书上,也落在了烟花映红天的节日里,瑞雪的频率融入一个个美好的期待,让双手掬一捧瑞雪,传承着一段段回忆。瑞雪把一切虚构起来,吻合着心中的圣景。有雪的日子真好,读懂了乡情与乡愁,记住了乡土里飘落的几缕音符。瑞雪兆丰年,愿这适时的冬雪预示明年又是丰收之年。
年过的就是那味儿
过年,讲的是氛围,过的就是那味儿。坐在故乡腊月的河边,老家那带有醇厚的年味随着凛冽的寒风向我袭来。深深地感觉到故乡那一抹乡情最美,老家那一缕年味特浓。这一年一年过得真快,来不及写下对新一年的美好希冀,来不及整理过去一年一路留下的欢歌笑语。从荡漾在每个人笑脸上的温馨,便知道年真的来了。
年过的就是那味儿,寻找年味,寻找故乡那一缕牵动我的心浓浓年味。其实,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一种数百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而年味,又是中华大家庭一道永恒的风景,传承着一个民族太多的民俗文化。年味,对我来说实实在在是一种诱惑,它包含着亲朋好友一句句诚挚的问候,一句句温馨的祝福。年味同样也是人生最值得欣喜的丰收驿站,是一幅幅喜庆的春联,是一曲曲悠扬的春节序曲,是一缕带着醇香的回忆。祖祖辈辈踏着自己曾经的沧桑,寄托着那份美好心愿,期盼着鸿福好运,我们从春联中读懂了古老的传统和民族的文化密码。
年过的就是那味儿,年是吃出来的,没有好吃的年我们不知道将如何度过,吃也是过年永恒的主题曲。其实,过年就是一个肆意“浪费”的日子,“浪费”感情,“浪费”酒菜,“浪费”时间。品味年味,对我这些中年人来说,是一种理不清的失落,怎能让刻意的年味塞满我们的小肚,怎能让喧嚣的气氛左右我们的脚步。盼着过春节,哪管年味浓淡,原来都是一个期盼。
年过的就是那味儿,怀揣对春节的美好愿望,一直沉浸在年味的回忆之中,故乡年味的温馨和幸福总是在心中荡漾。年味,常常写在老人的皱纹里;年味,常常写在孩子的脸蛋上;年味,从爆竹声中渗透出来;年味,从大红春联中走出来。这些年,在喧闹小城里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世态炎凉,对年味也看得很淡,但年味的思绪在脑海中经久不息。浓浓的年味弥散在故乡的田野中,陶醉着家家户户,总感觉到老家这一年喜气洋洋、多姿多彩,期盼春节的弧线划过烟花漫天的夜空,我顺着历年的习惯,寻找年味,寄托一份有特色的年味。这一缕家乡醇厚的年味,承载着悠悠的中华文化传统。每当我在除夕傍晚从门上撕下褪色的对联,贴上火红的新春联的时候,心中会有几分欣喜的感觉。有时候感觉现在过年都不像是在过年,究竟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自己变了。既然过年,要过出年味来那才叫好。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上一碗可口的饺子,喝上一杯团圆酒,话一话生活中的烦恼,体会一下家的温馨和亲情的温暖。此时此刻,所有的喜庆都浓缩了,所有喜气都凝固了,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想想也是,目前传统过年习俗已成为遥望的回忆。那些带有年味的色彩仿佛只剩下看一看春晚,贴一贴春联,放一放烟花了。
过年既是一种文化,年味也就需要载体。故乡一年又一年的除夕,被一碗一碗饺子温馨着,被一杯一杯美酒陶醉着,被一朵一朵烟花笼罩着。火火的日子,随着年味的到来变得成熟。此时此景,剪一刀祝福,把人间亲情渲染得春意盎然;贴一帧问候,让心灵大地绽放出春暖花开。年过的就是那味儿,既要温馨,又要温暖。
 
把腊月打包回家 
把腊月打包回家,让腊月酝酿出浓浓的年味。多少个腊月都已成为往事,腊月是一年中的岁末,成了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农事上是闲了,生活节奏因此放慢了,也成了家家为准备过年而忙碌的一个月。沿袭数百年的腊月,因冷,让人不寒而栗;因冷,让你忙出温暖。腊原是一种祭礼,逐渐演变成为“腊祭”,随后腊月衍生了几个节日,腊八节、祭灶、除夕夜等,所以腊月便成了祭祀之月。
把腊月打包回家,让乡愁乡情变得如此厚重。“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这是流传在老家数年的俗语,腊八成为腊月里的重要节日。也有人说腊月从一碗腊八粥开始,“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这话一点不假,腊八粥我没有刻意追求过,看着左邻右舍熬出花色繁多、美味香甜的腊八粥,好生羡慕,口舌生津。传统的民间腊八粥往往因地而异,就地取材。如果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放在你面前,顿时使你胃口大开。有人说腊八粥能增寿增福,我略有感觉。南宋诗人陆游有诗为证:“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史书记载杭州名刹天宁寺将储藏的剩饭煮成腊八粥分发给穷苦百姓,祈求穷人得到佛祖的保佑,这就是陆游老先生诗中写的“佛粥”。而今腊八粥演变成一种庆祝丰收的习俗,象征来年五谷丰登、丰调雨顺。
把腊月打包回家,让故乡的天空温暖浓重。过“小年”,又叫祭灶。有的人家是腊月二十三,有的人家是腊月二十四。明代时祭灶是腊月廿四,清代以后是腊月廿三。祭灶的风俗,相传甚久。《论语》中记载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带有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色彩。清朝时期,祭灶的仪式比明代隆重了很多。灶祭后还要举行扫房子,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古人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人驱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演变为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又叫“掸尘”。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寓意,其意在把一切“穷”运、“晦气”扫出门,这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把腊月打包回家,让年味渐渐浓郁起来。故乡的《腊月歌》流传至今:“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小孩子过年是最高兴的,有种急不可待地感觉,天天问大人什么时候过年。还唱着新学的儿歌:“吉祥春联贴门上,好运连连运道旺;大红灯笼高高挂,喜庆降临如意家;鞭炮声声辞旧岁,生活美满幸福长。”过年那天,年味到达高潮,腊月也剧终了。烧香塔、放鞭炮、吃饺子的戏开始上演,然后给老去的人上坟,去每家每户拜年。
腊月己经来了,已到了我的故乡,小孙子说:“快把腊月打包回家。”我有点不信。到老家还没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父亲已把腊月备好的年货装上了车。的确,腊月打包的都是年货,何不开启春天的航程,把年味浓缩成春风,来年的腊月会更温馨、会更温暖。
【作者简介】关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专栏作家,阜阳作家协会理事。入选文化部编撰的《二十世纪中国人物大典》,阜阳时讯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家庭》《知音》《故事会》《今古传奇》等报刊发表文学、新闻、摄影作品数千篇,共计600多万字。代表作有《少女,泪洒告状路》《讨饭村内幕揭秘》《风风雨雨慰安妇》等。散文《远去的炊烟》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2012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散文《生死之吻》荣获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散文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真情人生纪实散文征文二等奖。《彭雪枫揭开“太和惨案”的前前后后》《走过青春的“上海妹》《“死亡协议”背后,三个女人的黑色记忆》《讨饭人自揭幕后新闻》等数十篇纪实作品被人民网、中共中央党史网、《新华文摘》《读者》《文学故事报》中青在线等转载。先后出版《等待春天的荷塘》《落在城里的乡愁》《剪不断的乡愁》(与人合作)《女人作证》等作品集。
《大家》书画:画家赵小杰作品

赵小杰作品发表《天涯诗刊》
赵小杰作品发表《山西日报》
赵小杰,1974年生于秦皇岛,现居住北戴河。2007年师从孟祥顺老师门下学习国画,孟老师赠送堂号【风林堂】,2015年师从唐坚深造国画,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北戴河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画展并获奖,作品【瑞雪】入选2012年全国【百年百虎】国画精品展(中国美协江西美协举办),并在印度等国展出,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赵小杰与冯大中老师和影
赵小杰与孟祥顺老师和影
赵小杰与唐坚老师和影
赵小杰与杨少华合影
赵小杰与宋老师和影
赵小杰与张秀华老师
赵小杰与谢呈祥老师合影
与秦学研老师合影
赵小杰和宋毓敏老师
赵小杰和孟祥顺老师合影

赵小杰与肖伟在动物园现场写生

赵小杰和亨德利
感谢您的关注:《大家》欢迎您
 大家编辑部 
 名誉顾问
吉狄马加|贺敬之 | 李敬泽|白庚胜|邱华栋|李少君|  黄亚洲  | 燎原|梁平 | 李一鸣|成曾樾|叶梅|徐坤|郭雪波|张 柠|张清华| 张燕玲|
顾 问
潇潇|杨四平|胡弦|李自国 |刘川| 雷霆|金汝平|赵兴红|侯波|朱晓军|孙建军|吕贵品 |周占林|曹宇翔|罗广才|大卫|周瑟瑟|曹谁  |韩嘉川|马启代|韩庆成|胡茗茗|张桂兴|安娟英|罗永良|梁志宏|毅剑 |  韩玉光 |梁生智 |三色堇 | 慕白|李不嫁| 匡文留 | 黄栋梁|大枪|施秀华|赖廷阶|铁岭范君|王俊才|于江龙|瞿永生|宝 蘭|刘 年
名誉社长 |  路军锋  | 白恩杰
社长总编 |  西玛珈旺
名誉主编 |  孙振彦 | 田春来 |  蔡玉启  | 释圣静
主     编  |  王永淳
编  委   |锦上|贺秀琴|徐祯霞 | 碧金雕|伍三权|冯兴龙|松雪远阳|  | 子凡 |张常波 |王耀华|朱建燚
经典阅读:黄亚洲 周占林  李少君  胡弦 叶延滨 梁平 马启代 慕白  雷霆 大卫  三色堇 李不嫁 潇潇 杨四平 叶匡政 曹宇翔 汤养宗 周瑟瑟 马永波 雷平阳  沈天鸿 阎安 乐冰  曲近 王俊才 韩玉光 梁志宏 赖廷阶 纪洪平 王猛仁  秦巴子 大枪  铁岭范君  马慧聪 梁晓明 韩嘉川 曹谁  班琳丽 西征  静川 爱斐儿 霜扣儿 王童 匡文留 白恩杰  路军锋 大海  鲁橹  胡茗茗  张靖  李克利 大梁 阿未 大连点点 高伟 川美  湖北雪儿  蝶小妖  方文竹 付桂秋 朵拉 和四水 王川 姚树森 邓太忠 何金 老丹 吕贵品 施施然 陈广德 雨田  巩本勇 鹰之 宫白云 封期任 散皮 雾都蓉儿  花语  朝颜  曹三娃 姜华  胭脂茉莉 燕南飞 英伦 程红梅  冬雁  金汝平 芷妍长安瘦马  赵小北严小妖  汪抒   徐祯霞  徐庶  李解  金铃子 梅依然 铎木 空也静 铄城  白滢 虎兴昌(陆续添加)
《大家》平台
100000+作家文学爱好者都关注的微信平台
(0)

相关推荐

  • 中国诗歌报河南工作室临屏诗《腊月》《冬天的思念》精华版第七十九期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中国诗歌报★有温度的 ...

  • 夜来瑞雪绕东台,千树万树梨花开

    摄影:觉一法师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佛教圣境五台山普降瑞雪,皑皑白雪覆盖的东台顶望海寺,更加显现圣洁与庄严. 瑞雪翩翩,春意微觉,飘飘扬扬的雪花为游人带来了久违的惊 ...

  • 那晚,邂逅一场瑞雪

    查珂,陕西洛南人.曾用名西域浪子,高原风,山岗,花自飘零.自幼喜欢写文弄字,笔耕不辍.写尽人间冷暖,骑遍万水千山.  那晚,邂逅一场瑞雪 文/查珂 我们几个好友相约聚一聚.傍晚时分进的酒馆,出来时快子 ...

  • 桃源心音//小诗几首

    小诗几首 作者:桃花源众诗友 故乡 ----阳春三月 天那边是我的故乡 层峦叠嶂 烟雨迷茫.  谁把春风喊暖 醉了梦里故园  故乡啊故乡 我心和你不远 栀子花开满山岗 烟波汀兰打鱼船 风梳花 水荡漾  ...

  • 散文推荐:《故乡的雪》——语荷

    <故乡的雪> 文/语荷 我的故乡在北方,那里是我留恋想和往的地方,我思念故乡,更思念故乡的雪-- 在遥远的故乡,当秋雨恋恋不舍的挤尽最后一滴眼泪,便躲进云朵里冬眠去了.接踵而来的便是漫天飞 ...

  • 《大家》散文​ | 关峰:​人生正是一季花开(散文外四篇)

    人生正是一季花开(散文外四篇)                                                   关峰 "花种在地里,能芳香一季:若种在心里,能芳香一世.& ...

  • 张红艳佳作《春天里,等远方》外四篇

    春天里,等远方 作者/张红艳 走在春天里,步履不由自主就有了一次次冲动,春天的感觉真好. 门前大树,以穿上绿色的新衣.春风,叫醒沉闷的庭院,大娘的小菜园土地翻身了,脱去冬日的浅藏.树枝下小旋风,盼呀, ...

  • 《华中文学》 现代诗 ‖ 那些装在信封里的喜悦与期盼 也曾一次次带来惊喜

    目录 我和我的影子/吴先和(湖北) 远方/项玉友(山东) 深海的鱼/吴柳(山东) 石头(外一首)/彭可(湖北) 天空(外一首)/胡伟(甘肃) 夏日·濑溪河畔的傍晚/徐炳金 (四川) 听雨/姚玉芳(安徽 ...

  • 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圣诞节后第一天上课,老师让每个孩子讲述自己的节日生活.坐在库伯前的丹尼斯讲的是和父母在游乐场的抽奖趣闻,他激动地拿出得奖的那张10美元钞票向同学们展示.那张绿色钞票,在一帮七八岁孩子眼里的确很炫耀. ...

  • 李峰:冬天里开花的树(外一篇)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知道枇杷这种植物已有二十多年了, ...

  • 【推荐诗人】张红艳|站在春天里,不说话(外一篇)

    诗人简介 张红艳,笔名小草,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依兰县依兰农场,现居住河北省廊坊市,本人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学习,是一个在文字海洋里舞蹈的人.平时,喜欢养花,旅游,唱歌跳舞爱好广泛.愿和平台的各位老 ...

  • 【散文】周明金/记忆里的年味(外一章)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外一章) 周明金 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约定俗成.过年是传统,年味也该从传统中寻找,找回浓浓的年味重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 ...

  • 少年之页/邹至峰:记忆深处的一抹忧伤【外一篇(辅导老师:喻荣春)】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邹至 ...

  • 熊燕:春风十里,不及你……(外一篇)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那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