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欣赏与解析(14)
库尔贝
库尔贝(1819~1877),19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画家的杰出代表。出生于弗兰许·康提附近小镇奥尔南的一个农场主家庭。20 岁时前往巴黎,跟随一位无名画家学习绘画,并经常到卢浮宫临摹名作。由于经常发表社会改良以及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式的作品,而经常受到资产阶级评论家的谴责。晚年一直在瑞士过着逃亡生活,直至去世。他的作品写实主义特色明显,构图、用色极为独特。代表作有《奥尔南午后休息》、《石工》、《带黑狗的自画像》、《画室》、《浴女》等。
入选画作:
《画家的画室,真实的隐喻》
尺寸:361 × 598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幅叙事程度极高的画作,是写实主义创立者库尔贝的杰作。构图中心正在创作的库尔贝,象征性了绘画中「真理」的观念,躶体模特是非理想的美的化身。艺术工作室的环境氛围中,孩童的意见超越他人之上,说明观察和表现当代现实的美,对艺术而言至关重要。标题语义双关,既是真实的隐喻,也是库尔贝对写实主义背后哲学的隐喻。
库尔贝这幅副标题为'我七年美术与道德的总结'的作品中充满了画家周密安排的谜团,库尔贝在给尚弗勒里的信中进行了一些说明,但仍然需要我们的解释,也有人将这幅作品解释为对拿破仑三世以及其他'背叛共和制者'的批判,尽管如此,正如库尔贝所说的那样,这幅作品'充满了令人不解的谜,愿解开这一谜团的人幸运'。
《画室》原名《真实的寓言:我七年美术与道德的总结》,是库尔贝七年艺术生活的总结,也是他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宣言,其中更明证着画家的道德追求、人生理想、政治信念。这幅画在1855 年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时曾被拒之门外,'罪名'是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于是赌气的画家借机在展览馆旁边开办了一个个人画展,把这幅画放在显眼的位置,并首次打出了'现实主义'的旗号。在这幅画上,画家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汇聚一堂,把真实的现实世界摆放在了我们面前。画面分三个部分,左边是一群为生活奔波的劳苦大众,有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失业者、乞丐、妓女、濒临死亡边缘的人等,他们代表着真实的社会现状,这些人终日为生活而辛劳,却被忧愁、贫穷困扰着,他们的财富被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和剥削阶级掠夺了,他们更无缘于艺术,被画家称为是'以死为生的人'。画面的右边是画家艺术领域的同行、朋友以及一些热爱和平的人们,其中包括诗人波德莱尔、社会活动家普鲁东等。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为自己理想中的世界而努力奋斗,被画家称为'以生为生的人'。中间是正在作画的画家本人,他正在画着家乡奥尔南附近的风景画。画家把自己置身于画面的中间,表明了自己忠实反映现实的中间立场,寓意用自己的画笔对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忠实的描绘。一个裸体的女模特站在他的身后,象征着真实的自然。前方一个小男孩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画家的画笔,他代表了忠实的目光。小男孩的脚下有一只正在练爪的白色猫咪。左边地上摆放着象征音乐的吉他,右侧正在阅读的波德莱尔代表了诗歌、文学,他们在画面上的出现表明了画家对文艺应该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呼唤。右边门口一对拥抱的男女是自由恋爱的象征。前面一个正在欣赏绘画的贵妇人是绘画的业余爱好者。画中许多谜样的寓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不过,在这幅画中画家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已经成熟,质朴不加修饰的人物形象,各色人等一同登台的开创性绘画理念以及对现实世界真实的艺术反映,都体现了他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正如画家本人说的那样:'绘画本身就是具体的艺术,应该描绘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库尔贝虽出生于富裕的农场主家庭,但他同情社会底层的穷困大众,他虽跻身于艺术家的行列,但他未曾忘记社会低层人们的苦难,这从他一贯的政治主张以及参与巴黎公社运动,直到运动失败,逃亡瑞士,客死他乡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所以从某个层面来说,库尔贝是用他手中的画笔进行社会改革的政治家,他曾经说过:'求知是为了实践,这就是我的想法。如我所见的那样去如实表现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不仅要做一名画家,还要做一个人。总之,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所以按我们的标准他可称为是一个人民艺术家。库尔贝开创的现实主义风格,对1 9 世纪欧洲各国的文艺运动影响深远。直到今天,现实主义仍是被普遍认可的最基本、最传统的艺术创作风格。
关于此画的内容﹐画家本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作了解释:'我在中间作画。右边是我的同道﹐我的朋友﹑工人们﹑热爱世界和热爱艺术的人们。左边是另一个世界﹐日常生活的世界﹐人民﹑忧愁﹑贫困﹑财富﹐以及那些损害他们的人﹐还有生活在死亡边缘的人们。'画家的立意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寓一种意味深远的社会哲理。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三十多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寓意:画面中间是画家自己正在画一幅风景,画前小孩代表'无邪的眼睛';裸体女模特儿代表画家心目中的缪斯,或真理;画幅背后一个十字架上钉着圣徒圣赛巴先,代表僵死的学院派艺术。总之画中出现的人和物都有一定的寓意,看来十分费解,但它体现了画家的民主思想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方向。这幅画构图完整、画面气氛和谐,以及色彩的统一是无与伦比的,画面中心的裸体更是美妙绝伦,丢在地上的粉红色衣服就是一幅极好的静物画。这幅巨画显示了画家很强的把握复杂构图的能力以及画家写实的造型和色彩技巧,画的物象具有充分的质感和量感,这一切都表明库尔贝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1855年,巴黎举办世界名画展览,评审委员会拒绝接受库尔贝的这幅《画室》,原因是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于是画家决定就在世界名画展附近租一间房子单独展出这件作品,并题名为'现实主义展览馆',同时发表'现实主义宣言',现实主义艺术流派因此而得名。
米勒
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农民画家。出生于诺曼底半岛格鲁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23岁时来到巴黎学习绘画,后因巴黎流行黑热病、政治动荡不安等因素,携全家定居巴黎近郊的巴比松村,在从事农业劳动的同时进行绘画创作。他用极端细腻的笔触,写实主义风格,把辛勤劳作的农民与崇高的宗教情操真切地描绘了出来。代表作除了《拾穗者》外,还有《播种者》、《晚祷者》、《牧羊女》等。
入选画作:
《晚祷》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像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米勒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晚祷》。描绘深秋寒冷的夕阳暮色中,空旷原野上的农民夫妇,伴随远处教堂的钟声,虔诚的俯首默默祈祷,感谢上帝赐予劳动的恩惠,并祈求保佑的情景。画面安静而庄重,表现的不单是对命运的谦恭和柔顺,更是缅怀辛勤劳动以养育众生的先祖。画中蕴涵的庄严和崇高深深打动了历代世人的心。
马奈
马奈(1832~1883),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富有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跟随一位学院派画家学画,因为不满意老师的学院派教学方法,他经常去卢浮宫临摹提香、委拉斯开支、戈雅、鲁本斯等人的作品,并从中汲取营养。1863 他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遭受到沙龙的拒绝,但革新派画家对他情有独钟。他的画具有印象主义的特色,对19世纪后期绘画风格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还有《吹笛少年》、《威尼斯河》、《福利斯·贝热尔酒吧》等。
入选画作: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创作于1882年,这幅画是作者生前最后一次刻画他所熟悉和喜欢的巴黎喧嚣和豪华的生活。
《草地上的午餐》
尺寸:264 × 208cm
类别:布面油画
收藏:法国,巴黎,印象派美术馆
这幅现代派绘画起源的不朽之作《草地上的午餐》,参考了诸多历史名画的构图,马奈将原作中的女子,描绘为写实又现代的裸女,赤身坐在溪边草地,与两位姿势挑逗的绅士作伴,目光无惧的直视观者。这幅引发巨大争议的作品,介于写实和印象主义之间,明暗交错和光影变化,简化的细节与模糊的背景,被视为印象派的先驱之作。
画上拉斐尔的女神和乔尔乔内的仙女成了女模特儿,其中一个裸体,另一个半穿着衣服。她们和两个衣冠楚楚但显然又'放荡不羁'的波希米亚艺术家在树林中消遣娱乐。此画把人物置于同一类树木茂盛的背景中,中心展开了一个有限的深度;中间不远地方的那个弯腰的女子,成为与前景中的三个人物组成的古典式三角形构图的顶点。画家在对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现的女人的白皙皮肤,在色彩表现上作了某些新的尝试。
《草地上的午餐》描绘的是一个愉快的午后,几个年轻人在草地共进午餐后的情景。画面的背景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木枝叶繁密茂盛。画面中间的绿草地上,一个赤裸的女人无拘无束地坐在草地上,手托着下巴,面对着画外,神情悠闲自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身边两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模样的人,他们两两相对,正半坐半卧地谈论着,一个还伸出手比画着什么。他们的前方堆满了女人的衣服、帽子等东西,一个盛放野餐食物的篮子翻倒在地,面包、水果等食物散落了一地。他们后方是一条流向画面深处的小溪,一个衣衫单薄的女人正站在小溪里汲水准备沐浴,小溪的深处隐约可见停泊着一只小船。整个画面清新、淡雅,把一次草地午餐描绘得愉快、闲适、随意、自然。画面上蜿蜒曲折分成两个层次的流水,使画面有一种流动的感觉。画上色彩浓重,光线也很强烈,具有很强的色感和光感。这幅画的构图受到了乔尔乔内《田园合奏曲》的启发,在《田园合奏曲》中,画家也是描绘了两个着衣青年贵族与两个裸体女子,可是乔尔乔内是赋予了那幅画神话气息的。而在这幅画上,马奈大胆地把一个肆无忌惮的裸体女人与两个穿着西装的巴黎上层社会青年放在一起,并且画中人物的手势据说在传统上有'乱交'的意思,可以想到当时造成的轰动。这幅画在1863 年的沙龙展出时以'有伤风化'而遭到拒绝,后来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时,拿破仑三世看到这幅画时,也大为光火,称它是'淫乱的',从此再也不看落选作品了。这幅画的画法在很多人看来也是粗俗不堪。他抛弃了人们所习惯的光滑用笔,而且不借助线条而是用色彩造型。并且他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和明快的平透色彩,从而彻底突破了传统的厚涂法,使画面变成了二度平面。画面上也不再存在传统的结构对比,所有的画面对象都变成了最基本的形和色块。马奈这种题材和画法在当时是人们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然而正是这些大胆的突破性创新预示了印象主义绘画流派的诞生。马奈的艺术探索无疑是超前的,他绘画的风格自由、洒脱,不受成规的束缚,并且打破了空间透视的惯用手法和一成不变的棕褐色画面,使绘画打破三度空间朝着平面形的方向发展,正是从这个层面说,马奈是19 世纪绘画向近代绘画发展的革新者。正如佐拉评价他的那样:'他的画总是金光闪烁,光线犹如一条宽广的白色流水洒落下来,柔和地照亮物体⋯⋯体现了人类才智中至今未被发现的一面⋯⋯由个人气质决定的富有人性美的对现实的表现方式。马奈先生同库尔贝以及所有具有独特的、强列的个性的艺术家一样,注定要在卢浮宫占有一席之地。'事实证明,佐拉的评价是中肯的,也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