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和 ▏走,去锦江河头洗澡

走,去锦江河头洗澡

作者 ▏刘时和

今年天气炎热,尤其是这“小暑”、“大暑”季节,又热又湿,整得人成天发闷,恼火得很!不由自主地想起1950、60年代,当娃娃儿时的去锦江河头洗澡的往事……

成都方言把游泳叫做“洗澡”,不知起源于何时了……那时候,是没有女生下河洗澡的!我至少在锦江河边,没有见过女生下河的。

我是四五岁时就跟着哥哥们下河去洗澡的,主要是去给他们看守衣服,也是看看河边的风景,吹吹凉风。出发前,哥哥们往往会叫邻居孩子们一声:“走,去锦江河头洗澡!”

我们爱去的地方是现在的新南门上游,省劳改局门外的河边上。那时,劳改局是横亘在建国东街的大路上,阻断了东西往来的道路。人们只有从大门外的河边下去到河滩上。省劳改局围墙外,锦江河边有很多的大树子,荫凉坝不少,我们就选择一处,脱下、堆好衣服,由我坐在旁边守护。哥哥们和一同去的院邻们就自由自在的下河洗澡去了。

他们潇洒一阵子,听到我叫热,也会上岸来,把我背着到水里头浸泡一阵,凉快凉快。有时候,院邻李伯伯也会跟着我们一群孩子们去锦江河头洗澡。若是他来背我,他就会故意整我一盘,游着,游着,就打迷头儿沉下水去!吓得我哇哇大叫!

我的几个哥哥们则不会那样整我,晓得我胆小。我是属鼠的,自小就胆小如鼠。也是家中老人们交代好的.那时候,河边有一带竹木树林,大家喊做“雀雀林”。河中有一座礁石,大家都喊做“小台湾岛”。各处的男孩子们还会分作几泼,用水泼、泥沙,互相冲杀,美其行动名曰“解放台湾岛”。

此处荡开一句:后来,长大成人并对老成都的历史文化知识倍感兴趣,才从四川省文史馆的《成都城坊古迹考》中了解到,这就是过去的“金沙洲”。据民国《华阳县志·古迹》云:“在治东一里(指状元洲)。然故老相传则以为南门江桥下小洲长约半里。杨升庵(慎)先生应礼部试时于此登舟,其后遂以为名。(按,林山腴曾考证:洲岸有金沙寺,为升庵所常游憩,寺中碑记亦升庵作。似旧志误也。)

言归正传吧,小学时,我读的是卧龙桥小学。学校在金水河边,平时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只有半尺深,娃娃们可以梭下2米多高的河床,下去踩水。夏天涨大水时,河水就浑浊、汹涌了,但也有胆子大的娃娃们下去顺水洗澡的。

60年代读初中,我是在成都市16中学,也就是在锦江河边。河的附近,有很多的大中学校:川医、省气象学校、16中、25中在河的南岸,后来北岸还有了锦江中学。更上游的地方,还有北岸的4中、27中等等。

那个时候,没有几家人有钱去锦江河边的“南虹游泳池”游泳的,当时是5分钱一场。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5分钱都可以在河边上买个小锅盔夹大头菜丝丝吃了!小锅盔直径大约是5公分左右,里面夹的大头菜丝子红鲜鲜的,又辣又咸又香,还有几丝绿色的葱丝。洗澡时肚囊皮空了,那是十分的鲜美啊!

所以,热天家时很多的学生们往往都会到锦江河头去洗澡。为了满足平头儿百姓们的须要,市政当局就把锦江大桥到新南门大桥这一段的河岸硬化成了倾斜的水泥岸。并把“南虹游泳池”下面这一段河边,叫做“人工游泳场”。这个水泥岸呢,好处是不会冲下去垃圾渣滓之类的东西;但坏处是夹杂着一些半凸的鹅卵石,在水里的人们不容易抓住,若是累了更是麻烦,会被流水冲下去好几十米,才有一个阶梯,才可以方便上岸。有些同学们就是这样出了事,遭水淹了。

记得我们初64级3班的班长何志新和王骧同学就遭过这种问题!幸好是当时洗澡的同学们多,有惊无险,几个洗澡技能好的,如肖洪孝、倪志明等见事不对,一窝蜂按上去,分别把他们营救上岸.

在那段河里游久了,我们也逐步摸出了一点火门,就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身子朝下游方向,用手抓着那半个凸起的鹅卵石,慢慢地朝河岸上爬起来。

肖洪孝的踩假水技能好,一般人都是只能踩假水露出胸部,但是他基本上可以把肚脐儿都露出来。倪志明的洗澡技能也很好,几种姿势都游得比较标准。袁世俊洗澡也很不错。肖、倪几个还敢在涨大水时,跑去锦江大桥上,与其他人一样,从桥头上跳水下去!袁世俊就说,他跟着去了几回,最终都不敢往下跳。

那个年月的孩子们还是比较保守的,一般性穿着游泳裤,就在河边上下走动。跳水时,可以走到大桥上;或是横穿过共青路(五十年代发动全市共青团员们义务修建的,后来改名南虹路,就是现在的人民南路三段),跑到老南门大桥至锦江大桥上游去。

话说转来,这种从桥头高处往下跳,确实是需要高度的技巧,跳不好,会被水波击打得一身绯红、作痛。有次暑假中,我们几兄弟和院邻们去成都工学院附近的牛头堰洗澡,结果与我们一路去的李伯伯,就耍洋盘,说要跳个飞燕式,他就从大约3米高处堰上的石条子向下跳,他先摆开双手做飞燕式,从空中往下跳,结果忘了近水时应当收成入水式的合掌,把胸口儿上的一团肉都摌(cǎn,打的意思)得绯红!这成了我们院子里人们多年的笑话。

说起同学们的洗澡,时有笑话发生!一次我班的余胖娃儿中午去洗澡,忘了带游泳裤,就光溜溜的下河去洗澡,现今时髦的话语就叫“裸泳”。

由于其游泳技能稍微差点,洗蛙泳时手没有伸开,伸到头部前面,下去潜泳时,头就怂在前面碰到了河坎上。结果头部破了个小口,流了些血。他哭兮兮的爬上岸,一只手摸着头部,一只手又不好意思的试图遮着小雀雀,屁股上的肉也走得一颤一颤的。搞得我们同学们哭笑不得,只有憋住笑,赶紧想办法帮助他止血,清洁。

上学期间,同学们还会常常约定拉长滩。就是几个人划拳、翻掌,确定输家。则由他把所有拉长滩的同学的衣裤、书包,全部抱着顺河走。到新南门的桥头附近的约定点接头,大家嘻嘻哈哈地上岸后,各自换好衣裤,背上书包,打湿了的游泳裤咋办呢?那就骄傲地顶在头上或是草帽上,这个习惯也不知是谁发明的?大家都是这样做的。然后进城(那时指的是城墙,现在的内环线以内),分散回家。

拉长滩有时候是从锦江大桥头开始,有时候是从老南门大桥开始,路段就更长。那时的孩子们都还是挺守约的,输家羡慕的看着同学们从凉爽的水中漂流而下,晒得一脸通红,一身是汗,也没有逃避责任,丢了衣物各自偷跑的。今天是我,明天说不定又会变成你,彼此都是公平的。

那个年代,中小学生们常常要去公社的地里参加义务劳动,我们学校就近在川医住院部后边的生产队支农。热天家去帮着割麦子,还得自带午饭。饭后,男生们就顺便要洗下澡。那个堰塘是否叫剪刀堰?已经记不清楚了,堰址在现在的小天五路一带。大家洗得不亦乐乎,洗澡或收工后有空还去爬山,就是市民们叫的“张飞衣冠墓”。也就是后来考古出来的“成汉古墓”。在桓侯巷,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呢。

暑假期间,我主要是与哥哥和院邻们去洗澡。也常常在锦江河里,那时在南岸的新南门汽车运输公司(现在的旅游服务中心)附近上游是第二梯,比桥头处略微清净一点。我们有时候也要往上游走,再顺水而下。

暑假中,是我们远征其他地方的时候。有时候,哥哥们也带我去牛头堰、十五中旁边的樊家堰,乃至于更远的武侯祠背后的黄桶堰洗澡。外地工作或什么回蓉的,如二哥、三哥也会和我们去洗澡,还有宛家二哥、三哥也会加入我们的队伍。宛三哥是学农学的,带着弟妹与我们一路去牛头堰时,还指着路边水洼中的蜻蜓幼虫,说是叫做“水虿(chăi)”,是吃蚊子的幼虫孑孓、摇蚊等为生的。

去黄桶堰洗澡,主要是四哥和院邻彭子常带我们去。那儿路远,基本上就是去一天。事先要准备好喝的水和馒头一类吃食,不然遭不住。洗澡是很消耗体力的,很快就会饿!饮用水也得随时保持。那就是游一阵,躺在河边阴凉处休息一阵,或是干脆睡睡午觉。到下午,荫凉一点,再疲沓嘴歪的慢步走回家中。

大一点初高中后,暑假中,我也和发小曹鸿谦、刘永琮一起去东门大桥的锦江边洗澡过。大桥处,据说被日本鬼子的飞机丢过炸弹,形成了个大的漩涡儿,那里洗澡也还是要注意安全的,有的小孩子就是在那里出事的。其他时候,我也在西安路旁边的三道桥洗过澡,一片沙土,也很不错。

高中时期,我就读成都水电校,在校旁送仙桥边的浣花溪(老成都人都读做“款花淇”的音)洗澡。桥下几十米是北面来水和西面草堂寺来水的汇合处,二水温度不一,感觉是一冷一温的。百花潭那里也是同样的北、西来水的汇合处,那儿古称是“海眼”,以前一般人是不敢去洗澡的!文革中,有几个同学为了混个门票进去,也就下河游过去,他们说主要是一冷一温的两股水,感觉不舒服,若是腿抽筋就容易出问题。

水电校也组织学生们去黄桶堰洗澡,那时候女生也有参加了,不过是在男生们洗澡的下游百把米处。男生们拉长滩时,也会顺流而下,路过那里。

1968年,毕业分配后,我是到的贵州省乌江流域上游的猫跳河修建水电站。我们带着在成都洗澡的经验和技能出省去,也就在猫跳河里洗澡了。不过,成都锦江河除了涨大水,平时是没有风浪的。这就留下了一个隐患。1974、5年在修建好第二座电站——六级红岩电站后,闲着时间多了。我们就午觉后去水库中洗澡。那才真正安逸得很啊,碧绿的河水,没有一点污染,可以在碧浪中睁开眼睛潜泳。修好后的水库,水深50米左右,等同于渤海的深度。河面有好几百米宽。

一次,我和冯旭东同学一起去洗澡,当时河面上只有我们2人。决定游过河去对岸,上岸后都累得遭不住。只好躺在岸边晒太阳。一直到休息好后,才又返回这边。去时比较顺利,没有遇到风浪,转回时就遭了。熏风一来,宽阔的湖面掀起了一二尺高的风浪。正好是游到湖中。我一下子被浪头冲击,呛了好几口水,顿时就呼吸不畅,手忙足乱,心理慌乱了!向前望,天水茫茫,对岸还有100多米;回头望,水天茫茫,离岸也还是100多米!这又不比锦江河里,见事不对,可以游近一个可以踩脚之处,脚下都是50米深啊!我简直是要绝望了!

此时冯同学发现我的险情,赶紧游近我身旁,对我说:“千万别慌!把头偏向一侧,把口鼻腔的水排出去!只要你不乱抓、乱动,我保证会把你拖回岸边去的!”见他游近,我的心也安下来,一边像他一样把头偏向一侧,一边吐出口鼻腔中的水,努力平静下来,慢慢随他游回了河岸!

此事给我们了一个极大的教训,必须把游泳技能提高,才能在关键时刻保住生命。

我在回蓉探亲时,就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有关游泳的书,回到工地发给各位同学,一边从理论上搞清楚原理,一边又请教工程科技术员熊定成小熊(其实他比我们岁数都大,只是大家都是那样叫他)。小熊的游泳技能是专门培训过的,确实是不同凡响。同学们就此互相纠正、指导!

站在岸上的人,观察、分析洗澡的人的姿势、动作,指出过去多年存在的偏差。按照正规的姿势训练,就发觉确实是大不一样了,首先就要会迷水、换气,使身体基本上平行于水面,整个人就放松多了。比如最常见的蛙泳,学会迷水、换气后,双臂向前划动,双腿向后夹蹬,那就好多了!光是夹那一下,岸上的人观察到就可以前进1米多。再加上双臂划动,就前进得更多!每一个动作都如此,那么整体下来,就很是轻松了。我们的洗澡也就逐步进展,游泳距离迅速加大,在几乎是静水的水库里游个2000多米,不在话下了。

此后,带着正规的游泳姿势,我和同学们又在乌江渡电站的大乌江洗过澡。后来去乐山我五哥家,我们还横渡过青衣江。当然,这里的江水远远比不上乌江流域的碧波荡漾了!再后来,我还在海南岛的海水里洗过澡。

可惜的是,我们毕业前在成都各处都可以洗澡的地方,等到我们重返故乡探亲时,发觉文革后频遭污染,又臭又浑,根本不能下河洗澡了!以前的众多堰塘也基本消失,无处寻觅矣……炎热的夏天,市民们只能去游泳池里下饺子般的戏水了。

“走,去锦江河头洗澡!”已经成了一个美好的回忆!不知道我们的成都市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能否重新规划、建设,让锦江河重现碧波,让大人、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洗澡、游泳呢?我们热切地盼望着这一天能够重新来临!

END
(0)

相关推荐

  • 卞阿根 | 旱鸭子

    旱鸭子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记得我12岁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村上几个比我大几岁的孩子,悄悄地喊我 ...

  • 火遍成都的网红桥,背后都藏着什么秘密?

    最近,一座造型独特的桥梁--五岔子大桥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走红,吸引了各路人马游览.打卡.实际上,上周我们就为大家预告了昨晚的直播,相关链接:超高颜值!又来一座网红桥!占据交子大道C位,钱味十足 果然昨 ...

  • 万里桥 成都第一桥

    今日的万里桥 广告恒温恒湿空调"湿美"温湿度控制领导者!!!MSSHIMEIUSA^^恒温恒湿空调"湿美"温湿度控制领导者!!!MSSHI... 何大江 李旻/ ...

  • 【留住记忆】 南门外

    编者按 北风潜入悄无踪,未品秋浓已是冬至,快过年了.想起过年前的周末,我们抬着水桶挽着竹篮子,去南门外洗晒衣被的情形.赵安炉先生的文章一下把我拽回了那段旧时光,在这个寒冬心底涌上一股暖流,久久不能平复 ...

  • 【历史文化】“成都第一桥”的历史风云

    方志四川 直笔著史记盛世 问道彰善启未来 2601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成都第一桥"的历史风云 被当代成都人称为老南门大桥的南门桥是一座古桥,因为早在战国 ...

  • 中和新、老五岔子大桥

    中和新.老五岔子大桥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礼记·中庸>对"中和"二字的解释.建于明代的 ...

  • 大片爆棚!两种冷色美炸成都盛夏!

    上一期UP君的稿件 高空看成都,横竖都美! 阅读量10W+!在看1300+!留言超两百条!众多无敌美图让居住在成都的.没来过成都的人,都深深被成都吸引,请再次为摄影师和UP君鼓掌.不过留言中,也有粉丝 ...

  • 【阅读悦读丨散文】黄东速《府南河》(上)

    阅读悦读年度选编<悦读时光·我们的2017>选稿开始了 文/黄东速 [作者简介]黄东速,江油作家协会成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从内心的召唤,在文字的花园里朝花夕拾,煮字疗饥,自娱自乐,把写 ...

  • 上世纪100张成都老照片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成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 ...

  • 老成都周边河网密布

    "下河洗澡"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对到河中游泳,在青少年中的一种通俗说法. 这几天,成都的天气十分闷热,加上电视节目下方天天都有"不要私自下河游泳"的警语,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