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707)把握发展主动权 宜兴环科园从技术标准下手
把握发展主动权宜兴环科园从技术标准下手把握环保领域的创新主动权,我们首先要开创环保高端装备产业化、标准化的先河,只有通过掌握标准的话语权,才能拿下市场的主动权。——朱旭峰 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闵德强1月25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宜兴环科园)了解到,近年来,宜兴环科园聚焦增强原创技术驱动的标准供给及标准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引领,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推动新技术与装备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水环境技术与装备)建设。这是我国环保领域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未来我们将建成具有代表性的水环境产业标准化创新平台,成为我国水环境领域先进技术快速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核心示范区,通过标准话语权的掌握,提高我国水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环保产业抢占创新制高点,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宜兴经验。”新技术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与发展当前,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突出、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我国水处理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支撑环境治理、保障民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涉及水环境健康、水循环再生、智慧管控等领域的新技术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与发展。”宜兴环科园科技局局长秦绍清说,尽管国内已形成四级、六类水环境标准体系,但总体来看,技术、装备、服务类标准缺失较严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处理产业的创新转型升级。在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要领导看来,我国水处理领域标准国际化已经起步,国际涉水的ISO机构有9个,我国有实际性参与的仅2个。如何贯彻执行好“水十条”、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等重大战略的新要求,做好水处理行业在面向未来绿色发展、水生态安全需求的技术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要。朱旭峰说:“把握环保领域的创新主动权,我们首先要开创环保高端装备产业化、标准化的先河,只有通过掌握标准的话语权,才能拿下市场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在水处理领域增加国际标准投入,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适应信息全球化,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去年以来,宜兴环科园面对环保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和窗口期,肩负着推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责任,加快构建环保产业智能制造、环保产业集群标准化试点、面向2030—2040年的中国未来概念水厂、绿色金融支撑等一系列产业体系,重塑宜兴环保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产业创新引擎。而加快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就是该园确立的重点战略之一。集聚优质资源搭建高端创新平台“着眼未来,在环境治理由成本、验收导向转变为效果、服务导向的新格局下,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大时代下,水环境标准需求也发生了转型,亟须重构环保产业新生态,实现转型。”宜兴环科园相关负责人说。园区将继续支持有“黑科技”的企业打造引领性生态产品,再借力国资央企、各地政府的市场资源,通过“中宜环境医院”分院平台,带领企业融入和服务“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特别是通过在全国推广一批生态产品,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供环境系统治理、碳排放减量、生态值增加的“宜兴样本”。秦绍清说,ISO/TC282是首个由中国承担秘书处的水环境相关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而宜兴环科园的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是ISO/TC282/SC4(工业水回用)的主席单位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已在工业水回用领域联合水处理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制定6项ISO标准(发布4项),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工业水回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2020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由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作为承担单位,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水环境技术与装备)。目前,该创新基地通过组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水环境技术与装备标准化产业联盟,汇聚环科园以及国内水环境技术与装备领域的人才、资金、科技创新和标准化服务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院长任洪强介绍,首批产业联盟中已有6家高校、7家科研院所、15个国家及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国际及国家级水环境标准化组织机构、6个国家及省部级试验验证中心和21家企业。“今后,创新基地将面向标准化支撑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及水环境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打造一个平台、创新三项机制、推动四链融合、实现两个突破’为核心,破解基地运行良性化瓶颈。”任洪强说。记者了解到,该创新基地设立专家委员会作为基地的技术咨询与评估机构,设立1个综合服务中心和6个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标准化、应用推广、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科普教育与展示等高水平一站式标准创新服务。高水平示范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环保标准化工程建设,才能打造联通国际环保市场和国内环保市场的重要桥梁,让宜兴环保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国家环保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也将更好发挥对全国环保产业标准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宜兴环科园相关负责人说。秦绍清介绍,宜兴环科园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选择了亟须增加在水处理与回用、饮用水及废污水和雨水系统的服务活动等领域国际标准为突破口,聚焦增强原创技术驱动的标准供给及标准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引领、推动新技术与装备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坚持“顶天”与“立地”、“创新链”与“产业链”、“本土资源”与“国际资源”、“标准创新”与“机制创新”相融合,探索形成基地支撑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径。“顶天”与“立地”融合。宜兴环科园围绕水环境技术与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弱的短板问题,整合人才、技术资源与产业、资金资源进行前沿性、攻关性研究,释放优势创新资源、研发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特优精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环境技术与装备产业链。“本土资源”与“国际资源”融合。基地汇聚多方要素资源,并向区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开放,深化“政产学研金”合作。同时,基地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等通道与知名环保研发机构、标准化机构合作,构建国际化协同创新网络,为水环境技术与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重要支撑。“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宜兴环科园建立“政府搭台、基地唱戏、需求导向、人才特区、企业牵引”的创新模式,搭建标准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及运行,完善“需求分析—人才汇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本支撑—企业孵化”的产业化链条。“标准创新”与“机制创新”融合。基地在注重水环境技术与装备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壁垒的同时,进一步突破机制瓶颈,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技术成果孵化落地、人员考核评聘、成果考核激励、复合人才培养等机制创新,形成高水平一站式标准创新服务能力,促进基地资源高效融合及良性运行。(《科技日报》2021年2月2日第 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