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去的无法成为过去
◆ ◆ ◆
《驴得水》这部电影是双十一那天去看的,和朋友一起。本意是要看个喜剧,在上映的诸多电影中挑了半天,决定去看这个。
可就是这部喜剧,它让我笑的浑身颤抖,却也止不住眼泪直往上涌。
这部电影的定位是“黑色幽默”、“荒诞现实主义”。黑色幽默,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我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用喜剧的形式演绎一场悲剧。
它荒诞吗?不荒诞怎么会把一头驴说成是人;它痛苦吗?不痛苦怎么会让我跟着揪心痛哭;它残忍吗?不残忍怎么会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电影的开头,感觉平平,甚至让我有点失望,但是看完全部才知道,驴棚着火正是一种影射,也是很好的铺垫。
故事讲述的是五六十年代一群心怀梦想的知识分子为了改变农村教育薄弱的现状去农村办小学,他们养了一头驴运水,并把这头驴谎报成教师,可是教育部突然检查,无奈只能拉来一个铜匠替身,随着一个个谎言的产生,人物命运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是孙校长,他对梦想的执着近乎顽固。我们说怀揣梦想本无可厚非,但打着梦想的旗号去绑架别人本身就是错的,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正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
为了所谓的梦想,默认了张一曼去“睡服”铜匠;默认了裴魁山对一曼的侮辱;甚至用下跪的方式逼自己的女儿撒谎。看起来是在向教育部长低头,事实上是一步步的自我妥协。正是因为他默认过去的都成为过去,事态才变得越来越糟,最后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局面。
不知道是不是人心天生悲悯,整部影片中,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印象最深的是唯一的一名女教师张一曼。她出现的第一幕,并不惊艳,甚至算不上漂亮。最震撼我的,除了她命运的转折和略显放荡的表现,是她的旗袍和清唱的那首《我要你》,看完这部影片,这首歌一度在我的歌单中单曲循环。
四五十年代,她的旗袍在一片碧草蓝天中并没有违和感,美得让人舒心。可就是这样的乌托邦,最后变得支离破碎,她被裴魁山肆意谩骂,卷卷儿的长发被校长剪去,甚至精神崩溃成了疯子,最后选择在风朗明媚的日子里自杀。枪声响起,那首“我要你”同时响起,我控制不住地哭的抽抽搭搭。但是我想,她意识还是清醒的吧,你看,四套校服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
教师周铁男,本是一个铁骨铮铮的青年,纯粹地喜欢着校长的女儿,孙佳,送给她五彩斑斓的弹力球。他的经历也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一开始驴棚着火,他第一个拿着扫帚去灭火;给学生建立奖学金,他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工资;后来又和教育部的人对抗,可是当子弹从脸边飞过,他说:“当你被人拿枪指着头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人了。”甚至看到一曼被欺负,他也不敢发声。我不想说他怎样没了热血和骨气,因为我没经历过生死。
另一位男教师裴魁山,喜欢张一曼,可是一曼为了说服铜匠和铜匠上床后,他彻底失去了理智,得不到的就亲手撕毁它。后来的他,更加斤斤计较,大夏天穿着赞助买来的貂皮大衣,铜匠让他们骂一曼,“婊子”、“垃圾桶”多少污秽的词脱口而。亦舒师太曾说过:“最下流的男人,才说女人是非”。如果非要形容他的话,我只能说,这个男人无情,懦弱,狭隘,蝇营狗苟。
既然影片叫《驴得水》,那不得不说说“吕得水”,也就是铜匠,除了这两个称呼,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正如一曼说的;“你在我眼里就是牲口。”他的存在,昭示着血淋淋的现实和人性。他能在离开一曼的时候深情歌唱,也能在被伤害后把一曼逼上绝境,这都是人性最直接的体现。他也说过:“从我第一天来到这里,校长就说过,有教无类。”可是所有人,都在现实中与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驰。
校长的女儿孙佳和铜匠老婆,可以说是一股清流,虽然影片中铜匠媳妇的造型有些油腻。孙佳给人的印象就是不谙世事,坚持正义,胸怀善意。她这样劝说校长:“如果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以后只会越来越糟”。虽然也曾被迫撒谎,还要为了罗斯的赞助与铜匠举行婚礼。铜匠老婆是全剧中唯一一个不畏惧武器的人,在婚礼现场夺枪,结束了这场闹剧。即使面对铜匠的背叛,她还是全力维护他。她从未伤害过谁。
故事的结尾,罗斯撤资,一曼自杀,教育部长接受调查,孙佳去了延安,剩下的老师还在办学。
风波就这样结束,可过去的真就让它过去吗?
当过去不能就这么过去,你会如何选择?闪躲逃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亦或是及时止损?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也许岁月能够洗涤旧迹,可我们无法骗过自己。错了事,就应该去承担,接受它造成的一切后果。
时间无情,却也深情,它让该死的死,该生的生,该诅咒的归于毁灭,该赞美的郁郁青青。
创艺杂志
第一艺术作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