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对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积极进行中。“课程思政”内容不仅要聚焦理想信念,还包括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等内容。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入思政内容。对教师而言思政建设要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修养,从而有效保障“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

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逐步提上日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授课过程中,体现在备课教案,日常的每一堂授课中。但也存在着认识粗浅、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对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广。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策略

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并不是增设一门新课而是一种新的育人理念和课程观。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的引领,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最终目的。首先,影响与专业课融合效果。一方面“课程思政”内容有限,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完成“课程思政”任务,教师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会将有限的思政内容植入到自己的专业内容中。这不仅无法和专业知识有效融合,也与“课程思政”宗旨不对应。

其次,不利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建设。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 改革过程中,通过专业课教师做教学研讨对思政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索,确定“课程思政”的内涵:家国情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树立科学价值观;“课程思政” 内容包括培养思想道德、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和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提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理想信念思政教学改革放在首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包括: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即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它包括个人行为层面的个人对将来就业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坚守岗位品质、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的教育;社会层面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国家层面的国家意识和科学观的教育。三是家国情怀的教育。它包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四是个人素质的培养。它包括人文素质培养和科学精神教育。在高职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逐步细化和完善。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不同于大学教育中的思修课程,后者是思想教育为主,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体系是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思政素养。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不断探索和总结进行各方面的完善,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度不是太理想。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等通过翻转课堂、微课、视频资料、案例分析、演讲与讨论等方式来阐述专业课的思政内容。其次,融合过于牵强,专业课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的备课过程中准备了丰富的思政资源:案例分析、演讲与讨论,但是都不能很好的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让学生感悟专业内在思政内容。最终希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无缝对接特性。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讲电气控制部分时,要有遵守规范化的品质时,教师大多从 电路连接特点这个点作为切入点。这似乎和专业很贴切,但只是形式上简单的结合,并没有精选专业知识来凸显该知识点的思政内容。如果通过讲不规范连接电气控制线路的危害,讲发达国家的电气控制线路规范连接为以后维修维护搭建很好的简易操作案例,通过鲜活的事例和规范的案例进行讲解,学生会意识到做电气控制线路不规范的后果,从而讲究规范的意识会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思政内容只有内嵌于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知识的具体深入,才能使学生内外兼修。

三、专业课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专业课教师的素养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成效,因而有必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仅强调政治素养的提升还不够,应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包括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三方面。政治素养是根本,道德素养是基础,专业素养是保障。加强政治素养的同时应提高教师道德素养。高校教师都经过系统专业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教师队伍整体道德水准的稳定性,以优秀的思想、道德、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课程思政的保障。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更新知识体系,深入了解行业动态,研究相关课题,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1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