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政策还是为房地产税的改革落地铺路,土地财政将迎来新的玩法!很多大V又在“事后诸葛亮”了,甚至还有洗地的,然而,我两年前就预判到了,也不是先见之明,归纳总结历史经验后的必然结论。一些人就只能就土地出让金是一种税这种众所周知的事情说事了,这话几无参考价值。关键是我们要从国家的政策洞悉一些变化,以指导将来我们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投资。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基金收入最重要部分,本次的划转在规范卖地等方面是较明显的,但我不认为这会导致基层公务员收入锐减,因为即便是划入税务部门,资金的用途也不会变化,即便是未来的房地产税改革落地,国家也明确表示,房地产税就是地方税,说明将来的房产税也是给地方政府的。另外,规范化地方土地出让,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成本。而且,将土地出让金划入税务部门,还有一个较明显意图就是对接将来的房地产税,免得以后出现“门类打架、争吵”,未来的土地出让金肯定会和房产税进行整合成为房地产税,现在算是先行一步,避免将来又出现“双轨现象”。结合前面的四部门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我想是个人都知道我国今年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落地的进程明显加快了。本次将土地出让收入划入税务部门,可以结合前面的土地“双集中”理解,他们都有一个很强的作用:使得全国各地方财政收入得到统一监控,防范地方政府滥卖土地使用权,防范收入未纳入预算监督,便于中央了解全国真实情况。国人绝大部分所理解的土地财政是狭隘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可不仅局限于卖地这模式,将来的房产税也是土地财政的一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症主要是本世纪养成的,基本上与我国发展房地产的历程一致。2019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 总收入的 41.8%,2020年因为情况特殊,比例肯定更高。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2015年也曾降到30%以下。即便是40%的卖地依赖症,参考国际经验,房产税也可以足够替代掉。根据《日本统计年鉴(2018)》,2012-2014 年房产税占市町村税的比重分别为 48.2%、48%和 47.4%。再比如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州政府的房产税大幅缩减,主要划归各地地方政府,约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85%-90%。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因此虽然国家会把房产税收入完全划拨给地方政府,房产税还是会弄转移支付,富裕城市的房产税收入会抽出一部分给收入不足的地区。而且我们所说的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其中大部分用作征地拆迁补偿费、土地出让前期开发费等成本补偿性费用,剩下的才能用作地方政府搞建设,但是,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框架已经完成,剩下小修小补,用不着那么多开支,因此,房产税足矣最大程度抵消掉卖地依赖症。从中央一步一步操作,都可以看到一个较明确的脉络:去房地产泡沫,改变土地财政模式;加快产业升级和消费扩张转型。要读懂中央的心思,根本在于理解透我国的人口形势!
澄清一下:前几天分享的港股打新开户确实是我个人原创文章(《港股打新与投资》),而且,我也确实是带着大家参与港股打新和投资,会经常在群里分享我对一些公司的投资看法、互相分享投资心得、共同进步。
我个人建议大家开通港股(其实是港美股账户),一方面是港股打新,另一方面是A股缺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属于瘸腿的股市。过去20年是互联网时代,但是这些公司因为一些原因选择了去美国or香港上市,现在美股中概股纷纷回到香港二次上市,因此香港也是直接投资中国优秀互联网公司的好场地。
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是:我认为香港的金融中心对我国依然重要,以前香港是帮助内陆招商引资的桥头堡,以后香港则是帮助中国资本收割外国资本市场的桥头堡。
在我国走出去的过程中,香港的金融中心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东南亚经济发展迅猛,不难想象今后东南亚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基于就近原则,香港也将是东南亚公司上市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未来不仅有中国的优秀公司去香港上市,还会有东南亚的优秀公司来香港上市。
基于上述原因,我强烈建议想参与金融投资的朋友要有一个香港金融证券账户。就比如老龄化直接受益龙头股票“福寿园”,它就只在香港上市了,如果您仅有A股证券账户,则需要通过港股通投资,门槛较高而且手续费更重。
未来港股还是有机会的,但是机会来临你也要接得住啊,即便是守株待兔,也要先种树不是。机会随时都会降临,但是,你准备好了盆子来接吗?别停留在想的层面,最好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