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赤峰街的“德盛恒”药铺

上个世纪之初的老赤峰街,一提到中药行,就必提到“武安帮”,一提到“武安帮”,又必提到“德盛恒”。在本期里,本报记者就为您说一说那样一段逝去的历史,对现在的中药市场也是有借鉴价值的……

号称“武安帮”

在旧社会,各个行当往往会采取“抱团取暖”的经营策略,比如组织各种“帮”或“会”。在老赤峰的诸多中药行里,有很多财东是出自于今天河北省武安县,且在用人上也是清一色的武安人,所以号称“武安帮”。其中,本文要介绍的这个“德盛恒”就是由武安县伯延村房家投资开办的一家中药铺,当然也是属于“武安帮”的成员之一。

清朝末年,有一个姓王的武安人,从祁州(现河北安国)贩卖药材到赤峰。这个姓王的粗通医理,能说会道,干了几年,发了一笔小财。于是,他感觉赤峰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就联合他的房姓亲戚在赤峰投资开了一家药铺,字号“德盛恒”,地址在三西街路北石猴胡同,姓王的当起了掌柜的。

与当时的中药铺格局一样,“德盛恒”也是前店后场:三间门脸房做营业室,门前挂有木刻“德盛恒”金字横匾一块,药幌子一对。另外还顺挂着一块两面刻金字的匾,七尺多长,一尺多宽,一面刻写着:“本号拣选极品遵古精制饮片汤剂发客”;一面刻着:“中州德盛恒药庄自置地道生熟药材发行”。营业室后面还有两进院落,中院做仓库,后院设加工场、伙房和宿舍。在营业室往后院走的门口,设有木质影屏一座,形似影壁墙。影屏中间有一圆形铜镜,铜镜的周围有龙凤呈祥一类的雕刻。圆形铜镜下面还有一个小药橱,盛放的是一些不常使用的药物。

据说,这种影屏的作用有二,一是雅观,保护财气不外流;二是掩人耳目,防止有外人偷看或偷听。

开始时,“德盛恒”只有三间门脸房子,后面有六间房子,两个伙计,两个徒工。干了几年,由于这个姓王的经营不善,生意冷清,房家又聘请了武安县念头村人胡广福为大掌柜,武安县苑水铺人李登高为副掌柜,并增加人员,扩大资金。

几年后,“德盛恒”就赚了大钱。

伪满初期,“德盛恒”在赤峰二西街路南开设分号,继而又在围场县城及围场县克力沟、旺业甸开设了分号。

伪康德五年,李登高借年老回了老家,由武安县中孔璧人刘玉磬任副掌柜。伪满后期,胡、刘二人也回了老家,继任掌柜霍桂荣(解放后改名为霍燕吾)。

外出当学徒

当年,武安人干中药这一行的大多是从学徒开始的,年龄也有讲究,除个别情况而外,最小的须十二岁,最大的不能超过十七岁。武安的男孩子长到五、六岁时,家长们就开始灌输长大后到外边当学徒、吃劳金、当掌柜、分红赚钱、发家致富等观念。谁家的孩子出外学徒,如果被东家“砸了锅”(指学徒未成)抑或是“挨了算”(指被辞退)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儿。回到家里,会受到亲友邻居们的白眼,让人瞧不起。到药铺学徒,除财东、掌柜的直系亲属外,都要找“荐举”和“承保”,保证不偷拿,保证遵守铺规。所谓的“荐举”就是介绍人,“承保”的则多是药行内有头有脸的人物或财大气粗的财东、掌柜。

德盛号对学徒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对眉清目秀且有点儿文化又伶俐者,安排在前边营业室装药斗,搞卫生、干杂活,直到全部常用中药都认识了,药性赋背熟了,货位也熟悉了为止。“德盛恒”的药橱子上没有药名签,俗称暗斗子,要想抓药必须熟记药斗子,即某种药装在某个药斗子内。在这种情况下,学徒三年,即使是黑夜没灯也能很快地把药准确取出来,方能正式到柜台抓药。另一种是安排到后院当工人,切药、炒药、加工水丸、蜡丸、熬膏药、轧药面子。徒工还要给掌柜的和客人点烟倒水,出入撩门帘子,早晚提便壶,端洗脸水,打漱口水。无论营业时间和业余时间,徒工都没有座位,没有午休的,白天黑夜都要干活。有一次,一个徒工不见了,好多人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次日上午,这个学徒自己出现了,原来是困极了,躺在仓库的一个装药的大木箱睡着了,整整睡了二十多个小时。

学徒也有大小之分,如果有了新徒弟,伺候掌柜的差事就由新来的干了。这些人也叫“年轻的”,他们的工资非常低,头一年五元,第二年十元,第三年十五元,食宿由店里供给,年满三年回家探亲,付给路费,期限半年。从第四年开始,到第六年头,工资20元到30元;第七年到第十年,工资大约在35至50元,参加八年以后的,财东和掌柜认为干得好的,可顶生意(身股)。身股开始时是二厘五,十厘为一股。大掌柜为一股,功劳最大的可顶一股二厘,三年一算账,按股分红。虽然当上小掌柜的不比大劳金挣的多,但大多数还是宁愿每年少挣几元也要当小掌柜。

每年正月十六晚,掌柜的要召集全体人员开一次会议,总结上年营业情况并提出下年打算,对每一个店员要进行一次表扬或批评,提出今后意见和要求。经过这个晚会考核的员工基本上就能保住一年的饭碗,如果是有错误或犯了铺规,需要开除时,反而不批评,通知“承保”或“举荐”把人领走,或者说本号营业不佳,人员过多,在这里没有什么奔头,请另找高升的地方等等。但也有对错误不大的,以开除为名教育一下的,经过承保或荐举等人说合后,继续再干。这叫“锔锅”,意思是锅坏了,再锔上。

分工要明确

德盛恒药店虽都是武安人,又都是互有联系的亲友或老乡,但在人的使用和安排上却分得十分清楚,要求也很严格。财东尽管不在赤峰,但他却掌管着人事大权。账东以下为掌柜的,处理日常工作。掌柜的以下是劳金,以参加工作的年头和工资多少分为大劳金、小劳金,最下层的就是学徒了。店内人员分工明确,各有专责。掌柜的主管店铺内的一切事务,接待客人,有暇时,就坐在营业室栏柜外,监督员工的一切行动。小掌柜和大、小劳金在柜台内负责抓药和接待顾客。身股的提高是由每次算账后由财东和大掌柜决定。干得好的由原来二厘五提到四厘。干得不理想的只要没有大错误就是不升不降,俗称“压了一账”。

“德盛恒”的铺规制定得非常细致而明确,有一些规定现在听起来挺可笑,但再一品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比如,在“德盛恒”工作的店员,不论职位高低,身股多少,一律不准带家眷;除徒工外,全是两年半回家一次,这叫做班期,住家半年。工资照发,往返车费、旅杂费全由店内报销。如遇婚丧嫁娶,看情况可借支或补助。店员回家所带的行李包裹在头天晚上由另外两个人帮忙打包捆绑。如发现有可疑衣物,都要追问来源;回到家乡不能先进自己的家门,必须先到财东家报到,根据自己的身份汇报店内的情况并回答财东提出的问题,并请财东检查自己带回来的行李。在财东家住一宿后,再用大骡子车或大马车送回家,显示财东的“派头”。再比如规定所有人员不准穿皮鞋,不准留长毛,一律和尚头,不准穿非买卖人的衣服。上街办事,要求衣帽整齐,必须穿袜子。有一次,一个小掌柜回家探亲,在北京买了一双布面皮底的鞋子,到财东家忘记脱换了。为此,财东给柜上写信说:“听到皮鞋响,心想是警察,吓得够呛……”因为这事,次年算账时,这个小掌柜被“压了一账”。伪满时,霍桂荣到营口买药,为适应环境,做了一身协和服,只在营口穿,回来就脱掉;还有一条铺规是从掌柜到徒工的身上都不能带钱和钱包,每人允许有一个钱口袋装零花钱,在宿舍的墙壁上高高地悬挂着。用钱时,由别人用叉子摘下来,自己说明干什么用,取出需用的,再由别人给挂上。上街买东西剩下的钱,要装回原钱袋,再由别人挂上。

对于那些为“德盛恒”立过功,工作年头又多,财东和亲掌柜均认为干得不错的老掌柜们,铺规也有规定:这样的人既可以回家养老,也可以仍在店内不干活,不管事,享清福,照样分红,这叫“甩手掌柜”。例如李登高为德盛恒赚过钱,在家养老十几年照样分红,死后还享受两账分红的优厚待遇。胡广福、刘玉磬也都当过不管不问的“甩手掌柜”,同样分红。

由于没有家属,再加上管理严密,赏罚分明,贪污的事在“德盛恒”极为少见。

质量有保障

“德盛恒”最红火的时候,在老赤峰街的总号和分号就有近四十个员工,资金约有三、四万元,是一个批零兼营,在赤峰街中药行业中竞争力最强的中药店。赤峰北面的几个旗县,如乌丹、林西、林东、经棚、大板的各大药商,都与“德盛恒”有来往。

胡广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德不盛就长久不了,配药虽无人见!只要配药时是真材实料,病人吃了你的药病好了,以后有病还来买你的药。”

这说明,“德盛恒”的成功之道就在“真材实料”。用现在的眼光看,保证产品质量更是企业生存的“不二法门”。

在药材采购上,“德盛恒”有专人负责,讲究川广云贵,地道药材。1932年以前,从全国药材集散地祁州进货,伪满时从营口、沈阳进货。解放以后从天津进货,非常注重进货这一关,因为只有买到的药材质量好,价格便宜,品种齐全,才有竞争力,所以采购多数由大掌柜亲自出马。在生产管理上,“德盛恒”坚持遵古炮制,浸、泡、蒸、制、切等工序都是由手工制作。一个槟榔要求切120刀,做到片的大小一致,薄厚均匀,没有半拉片,无碎碴,色泽美观。木通片要求往空中一扔就能飞起来。大黄、白术要求用洗一遍以去掉泥土和杂质,然后大小分开,用水润透。要做到原汤浸原药,术语称“水头合适”为止。这样精细不仅保证了药的疗效,也减少了分量上的损耗——如果用大量的水浸泡,药汁也就随之流失。

在加工丸散膏丹时,“德盛恒”非常注意效能,创出自己的品牌。在丸散膏丹的制作上,不仅精选原料,制作精细,在宣传功能时也非常用心,即用八寸或一尺见方、一寸薄厚的木板,刻上药品的功能和疗效。在刻字的木板上抹一次颜料,贴一个张纸,用布抹一下,将抵揭下来,再抹颜料,再揭纸。有的宣传板上还镌刻有蒙、汉两种文字。柜台上还接受为顾客配制少量丸散,全是徒工们用脚蹬的铁碾子来加工。

“德盛恒”在销售方面,更是要求店员们做到戥平量准,一口味药包一包,每包上面写品名。在伪满的一段时期,每味药还附一张图文并茂的纸签,印有药品名称、药性、主治功能,画有这味药的形状等。配方抓药都要严格复核,双方负责,为的是慎重。另外,还有柜头(小掌柜或大劳金)把关,避免出错。员工在抓药配方时出了差错,视为犯了铺规,有砸锅,挨算甚至坐牢的可能。

这些做法,在为“德盛恒”收获了丰厚利润的同时,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据说,房家在郑州和上海有绸缎庄,资金来源雄厚,但“德盛恒”药铺并不是投资的重点。所以,自“德盛恒”开业到倒闭的近百年中,房家没有人来过赤峰。

伪满初期,房家老当家的去世了,房效兰开始当家,解放后迁往上海居住。

回老家养老的胡广福在“土改”期间被扫地出门,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伙同刘玉磬于1948年重返赤峰街,并与霍桂荣和管账先生(顶四厘身股的掌柜王国栋,解放后改名王辅臣)多次商量后,召集围场、克力沟、旺业甸各分号的掌柜算大账(分红),收缩经营范围,分掉多年的积蓄,将外地的财产、房屋、铺垫全部廉价分给各处掌柜和店员,与总号脱离关系;继而又将赤峰街总号占有的前后三进院落共二十八间房子全部卖掉,将部分资金转移到天津庆丰药行另立户头,留下部分资金继续维持“德盛恒”。

1950年底,德盛恒、福盛祥、永庆和、永春堂、德寿兴五家药店响应了政府的号召,申请私私合营。1952年2月。经政府批准,定名为“赤峰合营药店”,后改为“赤峰新生药店”。

如果您有与赤峰的历史、人物、风俗等有关的线索,欢迎与本报联系,电话:13310388882

(0)

相关推荐

  • 【赤峰往事】从“仿单”看德盛恒药店的兴衰

           从前的药铺在出售丸散膏丹等中成药的时候,都要随药附送一张药品说明书,时人称之为"仿单".仿单既是药品说明,也兼有宣传推介功能.传统的仿单大多是木刻版刷印的,印刷过程简 ...

  • 赵先生

    少时,看着他从竹园坪上来,我都会亮着嗓子喊,赵家表爷来了!光通风报信,并不动身去迎,坐在石坎上看他上来.不多大一会儿,人就到了跟前,我说,表爷来啦.他答一声,嗯.我接过他的牛皮药箱背着,有时里头会装几 ...

  • 老赤峰街的京剧名角——裴云亭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日伪统治时期,热北重镇赤峰因种植大烟,盛产皮毛,商业比较发达,曾经一度形成了短暂的畸形繁荣.因此,东北和华北各地的京剧名角纷纷来到赤峰登台献艺.当时,赤峰人也非常喜爱京剧,具有 ...

  • 老赤峰街的”中元节“

    阴历的七月十五,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可能已经被很多人忘记了,或者压根就不知道吧.但在一百多年前老赤峰街,这可是极其重要的一天-- 即以盆施诸寺 在一百多年前的老赤峰街,曾有过中元节的传统,中元节又叫 ...

  • 老赤峰街的“杠房”

    先说点儿别的 在切入正题之前,想跟您先说点儿别的! 现在的赤峰人,能知道"一朱二骆三王萼"这种说法的恐怕没有几个了.其实,这句话讲的是咱老赤峰街儿的三大富户,也就是早年间在咱老赤峰 ...

  •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孙国辉 一九八五年,赤峰市政协出版的<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刊出焦世珉先生文章"解放前赤峰市街轶事".以133页的长文记录了赤峰市街方舆.历史沿革.数十年的人物事件 ...

  •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老赤峰"九街三市"提法质疑 孙国辉 一九八五年,赤峰市政协出版的<赤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刊出焦世珉先生文章"解放前赤峰市街轶事".以133页的长 ...

  • 老赤峰的“九街三市”

    2017年2月23日,赤峰旅游官方网权威发布了<中共赤峰市委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意见中,有这样一段:"以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为主体,建设三山二园 ...

  • 赤峰街的老胡同

    说起赤峰街的胡同,可谓数量众多,且一直处于变化当中.即便是红山区的老地户,街里的胡同有多少,都叫什么,谁也不能一个不落地说出来. 最早的赤峰街道图是1914年(民国三年)由赤峰县知事叶大匡绘制的< ...

  • #警方回应当街击毙德牧# 我上一篇质疑重...

    #警方回应当街击毙德牧# 我上一篇质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