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 陈文】原创//我在退思园的古镇等您
2019第131期
总第745期
我在退思园的古镇等您
那是一个微风的初夏,从读书的镇江,我和同学们踏上了去苏州实习的路程。
从纵横交错的镇江火车站,我们乘火车来到了吴江同里。这是一个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弯弯曲曲的石径小街,蜿蜒曲折,如一个江南村姑采茶的脚印,稀稀落落,婉约伸向远方。石桥簇拥着小河流水,远远近近的乌篷船在桥头上穿梭而过,那棹急追的水花,伴着船头的水鸥,没入那片小城的夏雾之中。裹着蓝花围裙的乡姑,挽着菜篮,走下石阶,洗衣淘菜,眼波落进了小河,追逐着小鱼儿的出没。跟着村姑,踏上石桥,古镇的水影倒映河中,人在桥上走,镇在水中游。顺着一弯弯石桥,开张着一家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有卖粽子米糕的,有卖黄酒甜釀的,更多的是卖日用杂货的,卖针织衫线的,卖扇玉雕画的,琳琅满目,花了古镇的繁华。
古镇幽静无声,除了来往穿梭的河道,出没着镇内镇外的过客,一切都是原始的。安静古老的河流,青砖小瓦的街巷,猎猎飘扬的酒旗,还有那采茶剥莲的村姑。若是微雨的天气,打着一把油纸伞,穿梭在白墙灰瓦的河码头上,或走客,或划船,或生意,活了古镇的风情,牵动了老城的脉搏。那点点的雨涡,溅落在人家的瓦屋上,溅落在街巷的竹林中,溅落在桥下的河面上,伴着行色匆匆的人群,倾听着小城的过往与沧桑。
那镇上的退思园中,婉约着一个清朝遗老的退朝还乡。那是一个同里退思园的檐廊,清清的河水托起一座四合院舫,一船独坐水中央 ,扇门画檐,浸润着吴江的书香,飘飘荡荡在同里的水乡。推开同里退思园的那扇红门,拥步在回廊上,朦胧中,似乎看见一位朝庭重臣缓缓走向我们,手中卷着书香,青布马褂裹着他瘦高的风骨,眼中的眸光仿佛要穿透退思园内外的风声,射向那古镇更遥远的地方。
走出退思园,便从清朝重又回到如今的小城,街头巷尾又没入那片竹林深处,踏上了青石板小桥,俯瞰那小河流中的乌篷,别有一种淡淡的乡愁。
穿过那一弯弯的古石桥,便向太湖而去。沿岸铺开了一方方的田野,伸向天边。蓊蓊郁郁的竹林、树丛,掩藏着一户又一户农家。稀稀落落的农人,散落在田园上,伺弄着自己的庄稼,偶尔抬起头来,眺望着我们这些走来的过客,抹一把额头上的汗,丟下一个羞涩的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宁静而富饶的太湖是他们生生息息的乡土,不知他们可曾漂泊太湖,漂流着走过这个生他们养他们的水乡,去寻寻觅觅那藏在心底的向往。望着农人,我们看见了一片银色的水面。浩瀚的大湖,水天相逢,铺开了一个无边无际的银盘。几点白帆伸向天边,天边那鸥,袅袅娜娜着翅膀,可是飞向我的故乡?一行泪悄悄地滑落下来,打湿在脚下的土上。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陈文,毕业于江海贸易,一直从事儿童文化教育工作。自幼热爱诗词歌赋,热爱习字书法,热爱绘画写生。立志用心之海容山川之脉,用目之笔览中外群书,用笔之歌讴世态炎凉,用歌之情染万木林森。平时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作文选等。《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三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载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载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周选出留言最多的文章(留言获赞量不少于30个且最高),送红包(5元)!
以上好礼从2019年5月4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