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唐诗解读——李白之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注:
东鲁:在今山东兖州一带。
沙明:溪边的沙滩被月亮的银辉映照得十分明净。
天倒开。天空倒映在水中。
波摇石动:水波荡漾,石影晃动。
轻舟泛月寻溪转:典出《世说新语·任诞》:东晋王徽之家住 山阴。一夜大雪,四望皆白,忽忆住在剡溪的好友戴逵,便乘船往访,天明抵戴所,不入而返,并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解读: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白与家人寓居东鲁,常与当地名士韩准、裴政、孔巢父等人饮酒酣歌 ,裘马轻狂,时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这首诗记录了李白泛舟东鲁门的一段生活经历。
首句直接入景,“日落”点明时间,正因为日落,引起下面的一系列独特的视觉感受,夕阳斜挂,与沙洲相连,故有“沙明”之感。“天倒开”令人想到天色已晚,荡舟水上,四周波光粼粼,水面借着夕阳之辉在水中闪耀,铺展开一片倒置的天空,尽入荡舟人眼底。
次句则更详尽地描写泛舟之所见所感,船儿随波摇荡,水流萦回,造成“石动”的感觉,这与上句“天倒开”都是主观感受,诗人这样写,是真正放纵心情,将自己完全置于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其中,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轻舟泛月寻溪转”,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日落渐渐变为月色笼罩,月色本就空灵,加上小舟的轻巧,舟上诸人身心愉快,无外物之累,心情悠哉放松。飘飘然在月光的照耀下沿溪寻路,随弯而转,虽不知目的地在何处,但沿途点滴美景已经足够令人陶醉。
末句化用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典故,浑然不觉中将优美景致和闲适心情巧妙结合,升华到一个新高度,此处“疑”字用得极好,诗人已经分不清今人与古人、黑夜与白天,这些当然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