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唐诗解读——杜甫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五)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注:

未暇:没有空闲时间,

泛沧海:即浪迹江海,指归隐。这里用渔人乘浮槎从海上直到天宫的故事,表达脱离政治,不愿做官的思想。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据说此人一生住在山里,从没有进过城市。

“休镊”句:反用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将拔将镊,好爵是縻。”镊,拔除。

解读:

东柯深藏山谷之中,且景色宜人,诗人来到这里,既免于常年战火和杀戮的威胁,几年来一直紧绷的心弦,可以略放松一些,因此,这首诗就是这种心理状态下的产物。

诗人本来是一满怀政治抱负的人,但十年长安生活他看到的却是官僚腐败、社会黑暗,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免产生弃官隐退的想法,因诗全诗一、二句就正是打算隐退,但还没有来得及,就被卷入安史之乱那种不堪回首经历的回顾。

三、四句从时间上正好诗人长安十年后在秦州暂住的生活写照顾。表面上,这两句写的是风吹叶落秋雨不止的自然景象,实际上是诗人把他在秦州风雨飘摇、提心吊胆的情景,高度概括在这凄凉悲切的画面之中。

前四句俱是对往事的回顾,后四句则是抒发隐退情怀。诗人借用两个古人——阮籍、庞德公的事迹,这两个人都是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杜甫在经历了种种打击之后,早年的政治理想已经破灭,对古代的隐士们产生一定程度的仰慕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他决计在东柯谷住下去,过着自由疏懒的生活,什么头白、发长、衰老,也用不着像过去那样刻意修饰了。

在长安做官十年,是杜甫一生思想大变化的十年。青年时代种种幻想,一个个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俱幻化为泡影。在随后安史之乱中,他自然而然产生了出世的思想。但杜甫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以及他那引以为荣的家世,使得他不能像阮籍、庞德公那样能够忘怀一切,过隐居生活。所以这首诗中虽然表现了诗人不问世事的一个方面,但决不能因此以这首诗为依据,就说杜甫的思想已经由入仕转为出仕,毕竟一个人是矛盾的,也是复杂的。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诸将(其五)》杜甫唐诗鉴赏

    导语:<诸将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大历元年(766年)秋在夔州所作的政论体组诗.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边患却未根除,诗人痛感朝廷将帅平庸无能,故作诗以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境. [原 ...

  • 古诗词日历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戍楼更鼓响起后,宵禁开始阻断人们出行,边塞的秋天一只孤雁发出啼鸣声. 露水从今夜变得透白,月儿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出 ...

  • 厚夫专栏◎散文:​羌 村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羌 村 文/厚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稍有一点中国古典文学基础的人,估计不会对这 ...

  • 杜甫:自觉的诗人

    杜甫:自觉的诗人 1 诗人命运的嘲弄 多数时候,写诗不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士农工商.巫医百工,诗人不是一种职业的位置.但以科举为依据的人才选拨制度,让写诗成为通往仕途的必备技能. 陆游一生留 ...

  • 看图识唐诗(613)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五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五 未暇泛沧海,尚无闲暇去泛游沧海, 悠悠兵马间.还逗留在兵荒马乱间. 塞门风落木,塞门和客舍秋风吹落树叶, 客舍雨连山.不停飘洒的秋雨山连着山. 阮籍行多兴, ...

  • E63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五》读记

    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五>读记 (小河西)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五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这是< ...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作者: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 ...

  • 蓝社│孙炜剑:谩忆次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韵

    作者:孙炜剑,新华社退休干部.生于1950年12月.复旦大学在职本科.诗词业余爱好者,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干诗协副会长.在新华社刊物.中华诗词.湖南诗词.湖南老年诗词.长沙诗 ...

  • 211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支离:颠沛流离. 风尘际:指战乱时期. 西南:指诗人流寓的 ...

  • 212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 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 ...

  • 213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 紫台:天子的住所. 青冢:王昭君死后的葬所,其地在内蒙古自 ...

  • 214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 蜀主窥吴:指刘备于章武二年(222)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兵 ...

  • 215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 宗臣:受人景仰的大臣,这里指诸葛亮. 纡筹策:曲折周密地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