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唐诗解读——李白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八)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注:
挂席:张帆。
古月:胡之析字,指安禄山。
帝子:指永王。
龙骧:指晋朝大将王濬。
解读:
北上平叛固然是永王的幌子,但也未尝不是他将来的打算,但眼前却是要先另有所图,所谓“龙骧出峡”,就是要对唐王朝占有的金陵动武,从诗的内容来看,李白应该是知晓永王的这一意图的,但对此使用了歌颂的笔调。
中唐诗人刘禹锡曾有《西塞山怀古》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只是李诗中“浮江”及“龙骧”用的是西晋名将王璿的典故,语出《晋书·帝纪三》“龙骧将军王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此人凭借长江之地利,征召将士,制造战船,训练出一只强大的水军,从而成功伐吴。李白是将永王比喻成龙骧将军王濬,幻想这位王爷能够横扫敌寇,平定江山。拍马屁的意味极其明显,且写出了这样的诗歌给永王看,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给永王出谋划策,怂恿永王挑起内战,这一行为在肃宗李亨看来那就是罪无可逭。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