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赤峰“契丹人也过年
元旦
众多周知,我国现在通行的历法,是公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之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确定使用公元纪年法为我国的正式历法,1月1日为元旦,同时把农历1月初一定位“春节”。
Spring
新年快乐2018
春节 HAPPY NEW YEAR !!!
元旦快乐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
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爱你就像爱生命》
“老赤峰”契丹人也过年
信不信由你
啃了一个大萝卜
残冬初曦巧弄频,轻澌片片动游鳞。
土牛不报穷居暖,星鸟非司退士春。
门帖废忘梅柳句,乡傩倚阁鼓鼙人。
愁多酒浅知何那,太息年光草草新。
这首诗说的不是春节,而是立春,作者叫孙嵩,是一个宋人。
我们都知道,立春,也叫“打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有时在春节前,有时在春节后。如果从天文上来划分,立春之日即太阳到达黄经315°之时。所谓“立”,本是“开始”的意思,“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我国,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在封建社会时期,立春当日,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天子还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契丹是一个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的民族,每到立春之日,他们的皇帝也会如中原皇帝一样,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活动。据《辽史》礼志的记载:立春日,辽皇帝出就内殿,拜先帝御容,北、南臣僚丹墀内合班,再拜。可矮墩以上的官员入殿,赐坐,皇帝进御容酒,陪臣都再拜。一进酒,臣僚下殿,左右相向立,皇帝戴幡胜,赐幡胜给臣下。
这里的“幡胜”,是一种用金银箔纸绢剪裁制作的装饰品,有的形似幡旗,故名幡胜。
众臣僚戴好幡胜后,皇帝在土牛前上香,奠三次酒,不拜。教坊奏乐,侍仪使跪进彩杖,皇帝鞭土牛,群臣跪左膝在丹墀内,受彩杖,直起身,再拜。司辰报告春天到了,鞭土牛三匝。矮墩鞭止,引节度使以上上殿,撒谷豆,击土牛。撒谷豆时,允许众人夺之。臣僚依次坐,行酒两行,春盘入,酒三行,行茶,皆起,礼毕。
从以上辽史可以发现,大辽契丹皇帝在主持立春日祭祀大典时,显然是效仿了中原的做法,但又有所不同:大辽契丹皇帝在立春日也要“鞭春牛”。但牛是吉祥物,不能鞭,所以,契丹人也用土筑一个“土牛”。契丹皇帝来到土牛前祭拜,三奠酒后再鞭土牛三匝。
在 《辽史》中,最早记载鞭春牛的是应历十九年立春日,也就是公元969年,辽穆宗耶律璟喝醉了酒,无法行鞭牛之礼,只好由殿前都点检夷腊葛代行。在这一天,契丹妇女还要进“春书”。《辽史》有载:“刻青缯为帜,象龙御之,或为蟾蜍,书帜曰‘宜春’”。这也是一种宗教习俗,象征新的一年里万物会繁荣昌盛。
2018年的立春时间是:2月4日 05:28:25,农历2017年十二月(大)十九。作为赤峰人的你,在这一天是应当啃大萝卜、吃春饼的!
跪得拨了盖儿生疼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我们叫春节,契丹人叫“正旦”或“元正”。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契丹皇帝要接受朝贺。此风俗最早见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即位后的
第二年,“御正殿受百官及诸国使朝贺”。而正式诏令进贺则是在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四年(公元941年)。辽与五代各朝及宋国并存,各方节日相同,在非交战的和平岁月里,每年的正旦日,均互派使臣,共贺新年。除贺皇帝外,也贺皇后及太后。
据《辽史》礼志六卷五十三记载:这一天昧爽,即拂晓时分,大臣和诸国使者入朝,奏班齐,皇帝升殿坐。契丹臣僚从东门入,汉人臣僚和诸国使者从西门入,合班以后向皇帝行舞蹈之礼,五拜,鞠躬。
亲王从东阶上殿,祝寿,下殿,向皇帝行舞蹈之礼,五拜,鞠躬。宣徽使传皇帝的宣制说:履新之庆,与公等同,群臣又拜舞。亲王向皇帝进酒,皇帝要传宣饮公等寿酒,与公等内外同度。皇帝饮酒,教坊奏乐,殿上下臣皆拜,称万岁。臣僚、亲王及使者参贺皇帝以后,皇帝起身到太后殿,群臣皆从之。皇太后升殿,皇帝在东方侧坐,诸臣拜舞,称贺太后与称贺皇帝礼仪相同。向皇太后称贺后是宣宴,臣子、亲王、使者都要谢宣宴并鞠躬。一进酒,两廊从人拜,称万岁,各就坐。亲王进酒,如果太后手赐亲王酒,亲王要跪饮喝完。殿上三进酒,行饼、茶。教坊人员跪,并致语,请大臣大使、副使、廊下从人立,读口号诗毕,然后行茶,行殽膳。以后是大馔入,行粥碗,殿上七进酒曲终。使相、臣僚在座,揖廊下从人起,称万岁,从两门出。然后是揖臣僚、副使起称万岁,下殿。最后要舞蹈,五拜,出洞门,礼仪结束。
从以上《辽史·礼志·正旦朝贺仪》的记载中不难发现,大辽契丹皇家过年的仪式核心与中原皇帝也是差不多的,就是“拜礼”和“进酒”,仅亲王就要行四次礼,每次大约是五拜。这可真是一个苦差使,难怪韩琦在《安阳集使回戏成诗》中诉苦说:“礼烦偏苦元正拜”。
另据《辽史》记载:除夕的晚上,皇帝还要诏令刑狱官率执身郎官,把盐和羊油放在火炉里烧。当巫和大巫依次赞祝火神后,皇帝再向火礼拜。
契丹人在春节还有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那就是要在这一天用糯米饭掺和白羊髓做成拳头大小的饭团,每一个毡帐放四十九枚。五更天时,各帐中人将饭团从中随意掷出,不一定都掷尽。天亮后,再检查帐外的饭团数量,如果得偶数就奏乐,举行宴会;如果得奇数,就命令十二个萨满(巫师)持箭摇铃,绕帐歌呼,帐内则在炉中爆盐、烧地拍鼠,叫做“惊鬼”。此后,一直要在帐中住满七天方可外出。有专家解释说,契丹人这一做法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祈福。
竟然也有“人日子”
正月初七为人日,这一天如果天气晴朗,契丹人便认为这一年都是吉祥的。但如果这一天是阴云密布,契丹人就认为会有灾异。人日当天,契丹人还会在庭院内煎饼食,谓之“薫天”。二月初一为中和节,国舅族萧氏设宴,请国族耶律氏。而到了农历六月十八,则是国族耶律氏设宴,请国舅族萧氏,岁以为常。三月三为上巳,辽俗,刻木为兔,分朋走马射之。先中者为胜,负者下马列跪进酒,胜队在马上饮之。
契丹人也过端午节,除了正常的祭祀外,还增加了拜天、射柳和击球等活动。拜天与契丹人的自然崇拜宗教观念有关,而射柳、击球则是牧猎民族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据《金史·礼志》记载:“金因辽俗,以重五(端午)、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礼……射柳、击球之戏,亦辽俗也,金因尚之。 ”五月重五日午时,契丹人会采艾叶和绵著衣。
这一天,在大辽契丹皇宫,君与臣又要凑到一起宴乐了,渤海厨师还要献上艾糕的手艺。在民间,人们会用五彩为绳缠于臂,谓之“合欢结”,以彩丝盘绕成人的样子,谓之“长命缕”。契丹人还有一个重大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但与汉人略有不同。 《辽史》记载,契丹人于八月八日先杀一白犬,在寝帐之前七步远的地方埋下,犬嘴必须露在土外。 七天之后,即八月十五,再将寝帐移置埋犬之上。很显然,这是契丹人的原始宗教活动。
拜拜大山喝喝酒
契丹人认为,山是他们民族发源之地,也是死后灵魂归宿之地。契丹人所祭之山,以木叶山(一般认为是翁旗海金山)和黑山(今巴林右旗境内的赛汗山)为主。《契丹国志》云:“冬至日,国人杀白羊、白马、白雁,各取其生血和酒,国主北望拜黑山,奠祭山神。言契丹死,魂归黑山神所管。又彼人传云:凡死人,悉属此山神所管,富民亦然。契丹黑山,如中国之岱宗。云北人死,魂皆归此山。每岁五京进人马纸物各万余事,祭山而焚之。其礼甚严。非祭不敢进山。 ”
传说,木叶山是契丹人祖先的发祥地,祭木叶山即是祭祀祖先、天神、地祗和山神,“岁十月,五京进纸造小衣甲、枪刀、器械万副祭山。十五日天子与群臣望祭木叶山,有国字写状,并都焚之”,而祭黑山则不同。契丹人认为,人死后魂归黑山,为黑山神管辖,因此奉黑山为圣山。
契丹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是冬至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冬至是“著令进贺”的,而且诸蕃部也要进贡。在冬至日,契丹人最重要的活动是祭黑山神。契丹人把黑山比作汉族人眼中的泰山,由此可见祭山神的重要性。有专家认为,因为冬至阳气起,从这一天开始,白昼慢慢变长,居住北方的契丹人认为是个“吉日”。这一天,契丹皇帝有时在京城“望祭”,有时亲临山边祭祀。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已在赛汗山主峰南面的黄花沟发现了契丹人祭山用过的祭祀建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夏至之日,俗称“朝节”,契丹妇人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送。农历七月十三夜,契丹皇帝要在寝宫西三十里处设帐住宿,之前还要准备好酒馔。七月十四这天,诸军部落从者皆奏藩乐,饮宴至暮,乃归行宫,谓之“迎节”。十五日是中元,动汉乐,大宴。十六日拂晓时分,皇帝还要到西方去,随行诸军大噪三次,谓之“送节”。
九月九,大辽契丹皇帝率群臣射虎,获猎少的为负,罚重九宴。射毕,他们会在高地搭起帐篷,皇帝赐官僚饮菊花酒,以兔肝为带骨酱,鹿舌为肉酱,又研茱萸酒,洒门户以驱灾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