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专栏‖跟着贲友林老师学教一年级数学-----读《寻变》有感
这是我们工作室专栏发的第一篇文章,特意选了这篇写法不同的读后感,可是日常的读书不应该就是这样吗?读到哪里就批注到哪里。
我们聚集在一起,一定要用最诚的心,做最真的事。就像昨晚在教育行走直播间里,我在结尾处说的那样:“你我都是追梦人,愿我们努力有方向,所得皆所愿;愿我们无论出走多久,归来仍是少年。”
我虽然入职多年,但教数学,特别是教一年级数学的经验真是乏善可陈。因此当自己面对一群叽叽喳喳的、还不太听得懂指令的六七岁孩子,有时竟然会有一种束手无措的感觉。
今年我班孩子数量不多,但感觉问题比往年更严重,上课摸小玩具的,吃东西的,上厕所的,不举手就发言的或者不听老师讲课和别人发言的种种现象数不胜数。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听课习惯,如何训练孩子快速地从生活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都是让我头疼的事情。
读贲友林老师的《寻变》一书,特别是第一篇《得数是6的加法》教学与思考,从中领略到贲老师组织教学、训练学生的魅力与智慧,希望自己能领悟其中的一二吧。
一、重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上的五把“刀锯”为“阅读,书写、观察、思考和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外化,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状态,因此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训练,在一次次磨砺中,教师不越俎代庖,给予学生较多感悟的时间和机会,才终会“破茧成蝶。”贲友林老师在一年级的课堂就非常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我们从一个一个的环节中慢慢感悟。
片段一
新课伊始,老师这样说:
师:看屏幕,看懂了吗?
杨斯博:是小朋友在种树。师:咱们能说三句话吗?
(这个环节,回顾自己教学程序是这样设计的:一般先引导学生讲清楚图意,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图意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在表达时,他们的语言是零散的,如有的小朋友会说:我看到了2个女孩在植树,还有的小朋友会说,我看到了4个男孩在植树,教师借机引导,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植树呢?而贲老师在引导学生表达时直接交给表达的方法:咱们能说三句话吗?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老师的引导,他们会顺理成章地说出三句话,表达的完整性要较普通班级好很多。)
片段二
林予涵:有4个小朋友在种一棵树,还有2个小朋友也在种一棵树,剩下来还有几棵树? (有学生鼓掌)
师:我听到了大家鼓励的掌声。在他发言之后,小朋友有想法,继续举手,很好!
董歆然:有4个小朋友在植一棵树,还有2个小朋友在植另一棵树,总共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
师:刚才两位小朋友发言之后,你能听出来他们的发言有一样的地方,说的是什么?
陈昱铭:都是有4个小朋友在植树。
汪子涵:还有2个小朋友也在植树。
师:(指图)是这样的吗?仔细看,那4个小朋友在一起,都是男孩,那2个小朋友呢?
生:女孩。
师:刚才两个小朋友还有一句话说的是不一样的。
季凡舒:就是最后那个,董歆然说的是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林予涵说的是现在还有几棵树。
(反思自己班级的小朋友之所以不会表达或者不想表达,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①回答不好,怕同学嘲笑;②教师的评价不恰当,伤了孩子的自尊;③课上根本就没有听讲,不知道怎么回答;④孩子自身性格的原因。林予涵小朋友在回答完之后,虽然他的回答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孩子们仍然送来了掌声,在加上老师的语言暗示,对林予涵小朋友来说莫不是一次极大的鼓励。其实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天生都是有表现欲的,他们会为老师的一句表扬喜形于色,也会为老师或者学生的否定垂头丧气。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小心地保护孩子发言的积极性,不管是从发言的态度还是内容,给予他们必要的肯定和鼓励。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没有经过学科学习及训练,他们只是会用自然的语言说出自己所看到的了,但通过贲老师一步步地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慢慢实现从自然语言到学科语言的过渡。
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细节特别让我注意,在林予涵和董歆然说完自己对图意的理解后,贲老师追问:“刚才两位小朋友发言之后,你能听出来他们的发言有一样的地方,说的是什么?”这句追问,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它不仅培养孩子们认真听讲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为下面训练孩子们表达图意埋下伏笔。)
片断三
韦泽宇:有4个男生在植树,还有2个女生在植树,请问现在还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植树?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
刘沐颉:有4个男孩在植树,还有2个女孩在植树,请问他们一共植了几棵树?(听课老师笑了)
师:老师们笑了,其实是提醒你,该问一个什么问题呢?
宦柯宇:应该是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植树?
师: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刚才小朋友说的话。大家一起说。
生:(齐)有4个小朋友在植树,还有2个小朋友在植树,请问有几个小朋友在植树?
师:同桌两个小朋友再说一说,等会我再请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同桌间互说)
殷悦:有4个小男生在植树,还有2个小女生在植树,请问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汪子涵:有4个男生在植树,有2个女生也再植树,请问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植树?
(反思:贲老师很注重孩子说的训练,在本环节,贲老师经历了指名说,集体说,小组说,再到指名说,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同时,集体说和小组说的训练,又兼顾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应有的训练。
在这个环节中,贲老师反复让孩子口述图意,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逐步多了一些感悟。)
二、厘清算理,建立加法模型
算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它是客观存在的,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计算教学的根本。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贲友林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让学生在交流中厘清算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用加法计算的事件,建立加法模型。
片段一
师:看这个算式,能提问题吗?
刘梓润:这个4表示什么?
……
刘梓润:请问为什么需要用加法计算?
梦乔:因为4和2要合起来。
师: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就是那边4个小朋友,这边2个小朋友,要怎么样?
生:合起来。
师:所以用什么方法?
生:加法。
刘梓润:这个2表示什么?
钱天伊:我觉得应该是2个小朋友在植树。
师:刚才那边说是4个男孩,那你现在可以怎么说呢?……
钱天伊:2个女孩。
刘梓润:这个6表示什么?
杨斯博:现在一共有6个小朋友。
李思源:应该是表示一共有6个小朋友。
陈昱铭:表示男生女生合起来的人数。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就是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在这个环节中,贲老师让一个小朋友看着算式向别的小朋友提问题,让别的小朋友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加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样的生生互动,可以让提问的和回答的孩子,都明白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的意义,既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片断二
师: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列式用4+2或者2+4来算的例子呢?
蒯哲源:我家有2本新书,又买了4本,一共有6本。
师:我有一个建议,第三句话用问题问出来更好,行不行?来,重说一遍。
蒯哲源:我家有2本新书,又买了4本,请问一共有几本?
师:他说的是买书。
柴枢潞:我有3支铅笔,妈妈给我买了,不对。我有4支铅笔,妈妈又给我买了2支,请问现在有几支铅笔?
汪子涵:我们这一组一共有10个人,不对,是第三组一共有11个人,左边是5个,右边是6个人,
师:对于他说的,你有什么想法?
许芸溪:老师刚才说,要举4+2=6的例子,他举成11的了。
......
师:刚才这么多问题,为什么都是2和4相加呢?
生:要把2和4合起来。
(反思: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在这个环节中,贲友林老师巧妙地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他抛出话题: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列式用4+2或者2+4来算的例子呢?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学生很快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领悟到不同的例子却能用相同的算式计算,那这算式就是一个加法模型了,正如刘加霞教授所言:“进行加减法的教学,其核心仍然是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学习加减法,并非只是计算速度的快慢,更重要的是,加减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重要模型。”)
树高百尺,非一日之功,贲友林老师游刃有余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他多年来潜心深耕课堂,课下坚持反思坚持笔耕不辍的成果,所以激励自己以贲友林老师为榜样,立足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力争使自己有所进步。
END
作者:李尧歌
漯河市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漯河市优秀教师
扎根课堂,热爱学习,
让学识与年龄一起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