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蜜盐》的小年礼物

文/3度 图/网络 音频/3度&赫仔
昨晚,朋友问候:“小年快乐”,话语虽短,情意绵长,因为是春节的第一声祝福,也就显得特别珍贵。
从小家里就有很强的仪式感,比如:家里每个人的生日,都要隆重的团聚一下;父母每年的结婚纪念日都会庆祝,我们姐妹稍大一点,他们那天更是不理睬我们,独享二人世界;在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更是仪式感十足,每年进入腊月,妈妈便提前给我们敲响警钟:“进入腊月,就算是春节了,只能说喜庆话,不好的言语不能说”。所以在我看来,小年更是春节的开始了。
早上醒来,老公给我和儿子送出了祝福,家庭的温馨便充满整个卧室,昨晚和老公因为小事而引发的不快仿佛也烟消云散。打开窗帘,阳光顿时填满了屋子的每个角落,让躲藏的每一丝阴暗都消失殆尽。
吃过早饭,突然想起前几日全国《奶蜜盐》共读联盟群里,有朗读者因为临时有事,无法发送音频的消息,按照《奶蜜盐》第二期家庭朗读的安排,我和儿子的朗读被排在阴历大年初二晚上。过了小年,各种蒸煮烹炸、洗刷涮泡接踵而至,恐怕就没有太多精力对音频进行完美的录制了,不如趁着时光尚慢、闲情正浓,提前做好准备。
说到朗读,我是有些许遗憾的,《奶蜜盐》第一期朗读者全国招募的时候,由于胆怯、缺乏自信,还因为工作的忙碌和软件操作的不熟练,错失良机。在第二期家庭朗读者招募的时候,我不想再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果断的在第一时间把我和儿子的名字报上了,我要带着儿子一起读,母亲和儿子共同进步,也是最融洽的相处方式。
打开喜马拉雅FM,选择了适合朗读的、比较轻柔的纯音乐,便和儿子进行了第一次录制工作,由于软件的操作还不太熟练,试听之后在慌乱中删除了文件,虽然有点遗憾,但看着儿子不悦的样子,我给自己找理由的同时也安慰自己:“反正第一次我们就是试试,第二次一定会更好的”。
接下来的录制十分不易,儿子的一个饱嗝成为我的一个笑点。第二次的录制,刚开始十分顺利,录到三分之二的地方,我听到儿子毫无征兆的打了一个饱嗝,然后我开始有点笑场,小家伙看我忍不住,急忙用手捂住我的嘴巴,接着继续朗读下去。他左手抓着我的胳膊,右手捂着我的嘴巴,保持半站起的姿势,为了能看到书,头还尽力的向前伸,他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拯救我的笑场,可是他这样的姿势,注定是不能坚持的,这样的姿势,在我看来也是滑稽的,更让我肆无忌惮的哈哈大笑起来。
于是乎,书房里传出我们两个打闹的声音,他大笑着叫着我的名字,说我是罪魁祸首;我取笑他救场的姿势过于急迫的同时,又肯定了他遇到紧急情况反应的敏捷。
我们总结经验之后,又录制了两遍,基本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看了看时间,半天时间已经过去,从九点半到十一点多,书上仅6页内容,音频仅12分45秒,我和儿子录制花费了将近两个小时,可我要感谢因为《奶蜜盐》朗读花费的这两个小时,它不仅仅让我们之间相互陪伴,亲子关系更为融洽,更重要的是,在录制的过程中,我再一次认识到儿子的日益成长。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啊,这两年我渐渐的感觉,自己不断的被疏远,不被儿子需要,比如:晚上睡前读书不需要我在床边陪伴;做完作业不追着让我检查;去路口买早餐不再需要我跟着;前几日过马路习惯性的去牵他的手,他拒绝了,却让我挎着他的胳膊走;包括今日录制音频,我在笑场的时候,他能及时的继续下去。。。。。。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儿子慢慢地,终会跳出我的臂弯,走向离我越来越远的地方,身为母亲,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双手合十,在灵魂的最深处祈祷他每日健康快乐!
午饭后,一家三口围着餐桌吃水果,我问儿子:“你有兴趣自己朗读吗?有的话我给你报个名”,他欣然同意。《奶蜜盐》第157页这样写道:“所有人要成长,要获得对生活与人生的认知,都需要不断去亲历、去尝试。而这也离不开父母的鼓励。人的成长从本质而言,是由生命内在规律决定的,但成长是否顺利,是否逐渐具有主动性,并成为一个习惯,最重要的帮助还是来父母的鼓舞。”既如此,就让我做一个推手,让孩子尝试着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吧!
我打开微信,在共读联盟里面问:“前段时间第三期共读在招募最萌朗读者,请问还有名额吗?”
感谢《奶蜜盐》共读联盟给儿子机会,也感谢《奶蜜盐》在小年这一天带给我的快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