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不可怕,要找对方法,艾灸治疗效果明显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产生了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临床表现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为特征。同时,心电图可有心肌缺血型相应的图象变化。

本病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发生除年龄因素外,常与精神、神经、内分泌、血液、遗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同时,还与生活环境、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外因的影响有关。

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心、肾的阳气盛衰有关。因为肾为元阳,心为君阳,是人体阳气生发和统摄的两个重要脏器,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肾之阳逐渐衰退,心阳衰则鼓动乏力,血运不利,渐致心脉闭阻,不通则痛。所以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未完全阐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脂质代谢失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动脉壁本身的变化是主要的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着脂质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因此神经内分泌的失调,必然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辨证施治

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证有“寒凝心脉”、“痰浊痹阻”和“瘀血阻络”;虚证有“心肾阳虚”、“阳衰气脱”和“心脾两虚”等。但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证型交织,临床时应详加辨析。

一、寒凝心脉型

▲症状:心痛每因感寒而卒然发作,心痛如绞,疼痛彻背,形寒畏冷,甚则肢末不温,出冷汗,心悸气短,脉紧,苔薄白。

▲治则:温阳宣痹,活血祛瘀。以取手厥阴、手少阴、任脉和心、心包。

▲处方: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膻中。

▲随症加穴:①疼痛不止,加郄门;②恐惧神烦,加神门。

▲方义:本型为寒凝心脉证,由于患者平素心阳不振,卒受寒邪,邪客心脉,血涩不行,则卒然心痛。故取心和心包络的背部俞穴灸之,以温通心和心包经络的气滞血涩,而驱寒邪,内关通里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络穴,以理气通络而止小痛;膻中会一身之气,有调气宽胸作用,故膻中能治寒凝心脉,气滞血凝。

二、痰浊痹阻型

▲症状:心胸疼痛骤作,时缓时急,胸中憋闷,心悸气短,恶心甚或呕吐,头重体倦,口气重浊,舌质淡,苔厚白腻,脉弦滑或沉弦。

▲治则:通阳宣痹,豁痰泄浊,以取任脉、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和心之俞募穴为主。

▲处方:心俞、巨阙、膻中、丰隆、内关。

▲随症加穴:①恶心呕吐,加中院、足三里;②咳嗽痰多,加太渊。

▲方义:心俞、巨阙,俞、募相配,以调整心之功能,再佐以气之会穴膻中,以宣痹通阳,行气活血,则心痛自解;丰隆为胃经之络穴,功能善理脾胃,降痰浊,使痰浊下降,则胸痹得解;内关为心包之络穴,通于阴维,力专理气通络而止心痛;配中脘、足三里以和胃降逆;太渊为肺经之原穴,又系脉之会穴,既能宣肺通脉,又能化痰止咳。

三、瘀血阻络型

▲症状: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胸闷短气,心悸不宁,舌唇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青筋怒张,脉细涩或结代。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取足太阳、手厥阴、任脉经穴为主。

▲处方:心俞、巨阙、膈俞、内关、郄门。

▲随症加穴:①因气机逆乱而气滞血瘀者加膻中;②因痰瘀互阻者加足三里、丰隆。

▲方义:本型为瘀血阻络之证,常因寒凝、痰阻、气滞、气虚,甚则热结等原因制成。故瘀血阻络有夹寒、夹痰、夹气滞、夹气虚和夹热之别。方中取心之俞、募穴心俞、巨阙相配以通阳调气宣痹;膈俞理血化痰 ,宽胸理膈以治心脉之瘀阻;内关、郄门调畅胸心经之气机,宽胸止痛;膻中能调畅胸中气机,因气机逆乱而引起的气滞血瘀更为适当。

四、心肾阳虚型

▲症状: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虚里隐痛,稍动加剧,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自汗神祛,甚则下肢浮肿,舌淡苔薄白,脉虚细或结代。

▲治则:温补心肾,益气利尿。以取任脉、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和心、肾背俞穴为主。

▲处方:心俞、肾俞、关元、气海、内关、足三里。

▲随症加穴:①尿少浮肿明显,加阴陵泉;②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加神阙;③不思纳谷,加中脘。

▲方义:本型为心肾阳虚之证。故取心俞、肾俞灸之以温补心肾之阳,关元、气海、神阙亦皆有温补元阳之功;内关宽胸理气、调和心脉气血,足三里是全身强壮要穴,又能调理脾胃,增进纳运以扶植后天之本。

五、阳衰气脱型

▲症状:心前区剧烈疼痛,良久不能缓解,胸闷气憋欲脱,面色灰暗,惊恐不安,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鼻尖不温,甚则昏厥,口唇、舌质、指甲淡白或青紫,尿少浮肿,苔白滑,脉沉细绝或见结代,血压下降。

▲治则:回阳救逆,益气复脉。以取任脉、手厥阴、足阳明、督脉经穴为主。

▲处方:神阙、气海、关元、内关、郄门、足三里、百会。

▲随症加穴:①昏迷休克加人中;②呼吸微弱加素髎;③心痛不能缓解加巨阙。

▲方义:本型为阳衰气脱之证。由于心肾阳虚,进而发展成阳衰气脱,或因大寒犯胸,胸阳闭塞不通,心痛剧烈不能缓解,而导致阳气骤脱。急取神阙、气海、关元、百会长时间艾灸,以温阳益气固脱;内关、郄门调畅心经气机;使心脉气血运行通畅以达止痛复脉之效;足三里扶正培本,强壮固脱。

六、心脾两虚型

▲症状: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心前区隐痛,头昏目眩,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健忘失眠,纳谷不香,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

▲治则:补心脾,益气血。以取心、脾、膈之背俞穴和手厥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心俞、脾俞、膈俞、内元、足三里。

▲随症加穴:①纳谷不香加中脘;②脉结代加神门。

▲方义:本型为心脾两虚之证。由于心脾气血两亏,气虚则鼓动无力,血虚则心络空虚,心脉失养则拘急,故感心胸憋闷隐痛。心俞、脾俞皆为心脾两经经气转输之所,膈俞是血之所会,灸之能益心脾气血;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功能健运脾胃,促进食欲,增强体质;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力专调畅心脉气血,宽胸宁神。

(0)

相关推荐

  • 胸痹心痛针灸治疗处方与部位方法

    胸痹心痛是指外邪侵袭,或是内伤诸疾上犯心胸,引起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机 心为"君主之官""神之舍也&qu ...

  • 气虚了,病就来了!增强免疫力的方法——艾灸补气

    养气,便是养免疫力 在中医看来,免疫力低下是气虚的表现. 人活一口气,中医看世界的基本构成就是「气」,让身体呈现好的状态.让人不生病的气叫「正气」:有破坏效果让人生病的气叫「邪气」. 正所谓正气存内, ...

  • 人活一口气!气虚了病就来了,增强免疫力的最强方法——艾灸补气

    养气,便 是养免疫力 在中医看来,免疫力低下是气虚的表现. 人活一口气,中医看世界的基本构成就是「气」,让身体呈现好的状态.让人不生病的气叫「正气」:有破坏效果让人生病的气叫「邪气」. 正所谓正气存内 ...

  • 补充人体阳气最有效的方法——艾灸

    宋代有位著名的医学家窦材把自己比喻为扁鹊,他的<扁鹊心书>中重点提倡的就是补阳.他认为自古以来,补阳有三种方法:第一.灼艾.第二.丹药.第三.附子.其中,灼艾就是艾灸. 艾灸用的原料是艾草 ...

  • 艾灸的正确方式方法,艾灸的十大常见注意事项

    艾灸操作流程简便,我们可以在家里.上班休闲之余来进行自我灸疗,但是各种不同的灸法和不同的穴位效果并不同,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养生治病. 艾灸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外治法 ...

  • 治疗便秘的最佳方法——艾灸

    由于人们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现在的中年.青年人便秘的现象已不再是少数,严重的几天不解大便,不仅自我感觉难受,而且由于毒素积累在内脏,长此以往还会引发身体的其它疾病.治疗便秘如果单纯的选择通便的药物 ...

  • 冬季咳嗽的艾灸的方法,艾灸哪几个身体穴位?

    冬季咳嗽怎么办?现在给许多人介绍一下艾灸调理冬季咳嗽的方法,认真了解一下要艾灸哪些穴位,以及操作方法,并且我们来认真了解一下冬季咳嗽有什么症状,在最后给许多人分享几个民间治疗冬季咳嗽的偏方,赶快来认真 ...

  • 肾俞穴怎么找_资深艾灸老师教你快速找到肾俞穴的准确位置

    肾俞穴怎么找_资深艾灸老师教你快速找到肾俞穴的准确位置

  • 治病方法--艾灸祛病大全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艾灸祛病知识问答大全,配穴位,很实用 1.乳腺增生艾灸效果如何?选那些穴位? 艾灸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明显,一般4-5次就会有 ...

  • 掌握正确艾灸方法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医治病的方法有很多,拔罐,按摩,针灸等都是常见的中医疗法,艾灸也是其中的一种,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局部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对特定的穴位施灸能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另外艾灸能提升身体免疫力,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