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四月流光(二)
四月流光(二)
友情的见证
战友,这个军人专属称谓,对我而言已经享用了四十六年。当年,那个刚刚退去黄嘴丫,步入青年行列的我,装着一腔热血走进军营。从此,这个称谓成为了一生的骄傲。河南三门峡、湖北襄阳、恩施都有我值得骄傲的战友,也是此行与他们相见的目的所在。
游击队长显神威。李远志,一九七五年晚我一年入伍,历任报务员、台长、参谋等职,转业后安置在三门峡市人民银行工作。我们两人分别,是一九八零年底我调入其它部队,之后再未谋面,屈指一算已三十九年。
当四目相对的一刻,感觉他还是当年的模样,微微绽开的笑脸和保持良好的身材,似乎就是昨日的他。一大堆当初的故事瞬间从脑海里涌现出来,尤其那带有传奇色彩的别称——游击队长,可谓亮闪闪、响当当,在无线连传诵至今仍乐此不彼。咱这位游击队,论军容,整洁规矩不打折;论内务,有棱有角齐刷刷;论步伐,齐步正步跟上点;论技术,收报发报不差啥。正因他适应能力强,干啥不打怵,性格随和,跟谁都来的上,才获得了如此美称。
此刻,队长又成了名副其实的队长,愣是把四个省的战友聚到了一起。我来自黑省,陈洪发夫妇来自江苏,朱宗福夫妇来自湖北,还有听到消息,专程从夏邑赶来的吕亮夫妇。有力度吧?不服不行!
再看他安排大家活动时调动的资源,还会让你觉得不愧为队长称号。
陕州地坑院,三门峡大坝,住宿安排,一声招呼一干人等过个数就行。费用嘛,远来的战友肯定是不需付的。
黄河边上古窑洞农家院,地方特色美食伴着黄土高坡的韵味,酒杯还没端,心就已经醉了。
地坑院里,一幅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的剧照,引起大家共鸣,说什么也得让我们两位队长来个合影,也好相互交流打游击的体会不是。你有枣庄平原扒火车的经验,我有山区沟壑纵横打游击的优势。这里,随便找个沟沟坎坎就能藏身,任你小鬼子飞机难寻我藏匿地,大炮打不到我身边来。可咱要是出击,叭钩!保证一枪一个准,哈哈!
召公祠内,本来应该九人的队伍少了两人,我们的二哥陈洪发同志上午在地坑院里因过度兴奋不小心崴了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午饭过后休息了一会,待起来时已疼的不能下地,脚腕子也肿了起来。惹得众人一顿忙乎,又是云南白药气雾剂又是伤湿祛痛膏,老先生还是不肯下地,只能错过参观的时机。
再说这位陈洪发老先生。一九六九年入伍,在部队一直从事报务工作,八零年底和我一起调到黑龙江佳木斯,八五年转业到无锡某银行。这一晃,我俩之间也有三十四年未见。由于身体原因,退休后一直没有离家远行。今年感觉状态不错,又被朱宗福和李远志一再邀约,终于萌生走一走的念头。这不,老伴多少有些不放心,便陪同一起出行。
洪发的别称没有特别之处,叫二发子。七六年从军区装甲兵刚调来连队的人,三个名字有发字,他生辰排第二,便由此称之。
他老伴可是正宗的江南女子,想当年也是苗条、漂亮、贤淑、温柔,集江南美女特点于一身的。记得她结婚后初次到部队探亲,连队伙食吃不惯,东北气候不适应,当兵人说话直爽难接受。然而,最后让她感动的还是这些质朴、纯洁、善良的兵,因为她嫁给的本身就是这样的人。
还有一位人称老臭的朱宗福同志,今儿不得不说。首先,这“臭”的由来得交待一下。你可能第一反应是他身上哪臭吧?非也。他不仅身上不臭,工作、业务、人品都没得说,可就在玩上却让人大跌眼镜。星期天,大家聚在一起打扑克时,谁都不愿和他搭伙,谁跟他一伙谁倒霉,玩牌手法那个臭,人人皆知。就此,这个光荣的老臭美称留在了无线连人的记忆中,几十年不曾改“味”。
这次,陈洪发夫妇就是乘车先到襄阳,在朱忠福主导下,与襄阳武遂亮、吴建国、曾德国、李兆年、金如宝同连战友一顿神喝、神侃、神游。之后,由朱忠福亲自驾车,从襄阳一路护送至三门峡。由此可见,我们老臭对战友的一片真诚,则堪比美酒佳肴,入口醇厚,入胃留香,入心化情。
隆中再度访诸葛。告别河南,告别南阳,一路追随白河的脚步,踏入汉江流域最著名的古城——襄阳。这的战友,前面有所交代,不再重复。刚一下车,朱忠福、吴建国已驱车等候(忠福和老伴提前一天从三门峡赶回)。与大家吃过午饭,吴建国又拉上我由金如宝陪同急急忙忙赶往隆中。
隆中,这里除了布局随山势和水网而建、个别称谓与南阳有所不同外,其“卧龙岗”“武侯祠”等主要名称与南阳不无二致。
入口“古隆中”牌坊两侧的楹联,赫然雕琢着杜甫《蜀相》中的另外一句,“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诗句。那循规循距的正楷字,恰好与诸葛先生的正气吻合。
“老龙洞”中的“卧龙”,其寓意不言自明,但露出水面扬起的龙头,倒容易使人联想“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场景,只是身边少了周公瑾。张开的嘴巴仿佛在说“都督耶,你气盛心高,欲置于我死地,难也!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一走就看出高下,自诩计谋多端的小周还是没能谋过比气象卫星还准的诸葛,闹得个满脸灰突突,好不尴尬。
立于高处俯瞰隆中全景,山衬着水,水映着山,山水相连,绿树环绕,不愧是韬光养晦的好去处。恰好对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经典名句。
晚上和六位战友及两位夫人的一顿正式接风酒,亢奋情绪所致,竟然比平时多喝了一倍还多。估计平时不太畅通的颈动脉都会说:呵呵,注点意,我受压能力有限。
第二天,忠福兄弟又拉着我拜谒了据说是习家旧地的“习家池”。咱先不论这曾居住过哪一家,单凭这秀水清山之地就让我感叹:“因何不能出人杰呼”!
本人孤陋寡闻,又非史学家,没资格评判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譬如诸葛亮隐居之所,出山之地,即使历史学家,也未有定论,所依据的不过是诸葛先生《出师表》和《隆中对》猜测而已。对我而言,仔细咀嚼顾嘉衡先生的那幅对联,再认真品味襄阳人精心打造的“习家池”,斗胆续上一句:德誉古今不在乎斯地吾地,心系苍生无所谓你家我家。
山高路险何所阻。恩施,居鄂西南十万大山于一隅。按过去的说法,此地与川(现重庆)湘两省交相呼应。其山势险峻、峡谷纵横早有耳闻,但未见其貌仍不敢妄论。当大巴车从襄阳出发经宜昌折返向西行驶,沿途风景可谓难得一见。
这一路除了隧道就是隧道,最长隧道十几公里。连接隧道的都是桥梁,往下一看就是山涧。好不容易驶出隧道,盘旋于蜿蜒的山路间,仍然是一面陡峭山崖,另一面就是险峻深谷。好不容易看到稀稀落落几处房屋,随车子移动闪过,倒像是挂在半空眨动眼睛的几颗星星,让我这木讷之人也生出幻觉。
随着恩施越来越近,这样的幻觉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八年前,一位朝夕相处的战友出现在眼前,他就是赵如萌。
当年,在团里时,我们同在政治处,后来在师里又同在一个科。又因我俩有共同专长,在一起搭档共事的机会就特别多,彼此建立的感情也特别深。不同的是,我思维愚钝,他脑瓜灵光。靠这,他选择了回家乡自主创业,并用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家乡打拼出一片天地。如今,在位于宣恩县城的边缘,经营着投资巨大的娃娃鱼养殖场。只是此时因市场行情低迷,企业正面临困境……
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张哥,走到哪了?我已经到达XX地等你。你告诉司机师傅,千万在那停车”。如萌用他特有的声音提醒我。
刚迈出车门,就看见他从前面四五十米远的地方迎过来,那动作,那笑脸,活脱脱和二十八年前一模一样。走至近前,当两人抱在一起仔细端详,爬上脸庞的皱纹告诉我,他,也已是年过花甲的小老头了。
高朋满座、名酒佳肴的盛大接风宴,全程安排的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游览,亲手培育娃娃鱼的品尝,推心置腹的交流,过往云烟的感叹。讲不完的苍老故事,道不尽的苦涩甘甜,把二十八年的空缺逐渐填满,让逝去的年华一幕幕重现。这就是战友,能让你青春再现、热血沸腾的好弟兄。
此处,不该省略的几百字必须吐槽。
那日,吃过早饭,一行三人驱车向恩施大峡谷进发,事实上更多时候我们就是在峡谷内行走。单说这三人,购票,乘景区大巴,坐索道直上七星寨景区参观路线起点,一路有说有笑,又拍又照,不觉之中大峡谷行程已经过半。在“迎客松”处尽情留影,在“一炷香”处翘脚窥视(因正在开辟新的栈道,原来观景台封闭,所以观赏效果不好),在“双子塔”处惊叹绝妙。结果,在我转换角度拍照过后,回头一看,那两位不见了踪影。四处找寻,仍不见。莫不是两人先见我无踪,已向前追赶?随加快脚步,不停地赶路。在不断上下台阶过程中,由于走得急,口干舌燥的同时,右腿膝盖出现一阵阵钻心疼痛,两条小腿开始酸麻,并随之颤抖起来。此时,游览观光路线已经结束,剩下的路程全部是下山台阶。没走几步腿肚子抽筋,无奈,只好坐下来小憩片刻,而后起身咬牙坚持,继续下山。好不容易挪到景区出口,一瘸一拐四处搜寻熟悉面孔,哪成想倒是我捷足先登。
等了大约五分钟,那位年过六旬的如萌老兄向离弦的箭一样,从山上飞奔而下。看到我,边擦汗边说:“啊呀!你怎么一个人跑到山下来,急死我了!我俩看你拍照,坐那休息,再找不见踪影。打你电话,方知在小龙身上你的包里面。我把他留在山上等你,自己一口气跑了下来。没出问题就好,没出…..”“问题还真出了”。我回答。刚刚平息下来的他,眼睛立马圆睁“咋啦!”“看你吓成那样。没什么,膝盖疼得走不了台阶。”“不要紧,走不了路我背你”。
第二天,利川腾龙洞,我真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只要走台阶,他就像保护耄耋老人一样架住我的胳肢窝,用力向上擎着,生怕一不小心这位“老人”摔倒了爬不起来。
分别的那天早上,弟妹特意从恩施市里买回当地特色的酒米做给我吃。说实话,浓浓的米酒香味,的确对味蕾是大大的诱惑,可不习惯早上喝酒的我,两碗下肚竟然醉意朦胧,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直想扎到床上倒头睡去,醒来再与如萌叙旧。
恩施高铁站,当两人又相拥在一起时,彼此的不舍,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的话,只能归结为两个字——珍重!有生之年我们还会见面……
这就叫:地坑院里笑声朗,召公祠内忆先贤。三门坝上望三晋,古窑洞中品美餐。南阳隆中访诸葛,恩施峡谷行路难。千里奔波为一聚,战友深情叙不完。(待续)
图片/陈颖
作者简介
张守权,退休,现居哈尔滨。军旅十八载,战友之情甚笃。如今:年过花甲,闲赋于家;时尔润笔,未显章华。百聊之余,漫步天涯;随心题记,权且涂鸦。无心栽柳,初露萌芽;偶见于报,网刊也发。国运祥通,恩泽华夏;生活美妙,尽显余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辑: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