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建议身在小县城的他,白白放弃这次到省城工作的机会?

今天的文章,来自一位男性读者与我的聊天。经他同意,我将我们的聊天记录整理后,写成文章发上来,希望能对身在基层、有着同样困惑的人有所启发。
以下为正文。
我是省会城市人,5年前通过公考来到省内某偏远县,成为一名县直机关GWY。
由于该县实在地处偏远欠发达,这里除了我和寥寥几位外来同志是通过公考招录进来的外地大学生,其余大部分为本地人。
而且大多为大专以下学历的临聘人员,文化水平相当有限,工作能力也很一般,而且,裙带现象严重。(此处真的没有歧视!)
之前也招录了一些正式的大学生进来,人家一看,太偏远条件太差,试用期还没结束就走了。所以我一来,局长亲自找我谈话,希望能用真诚打动我留下来,为县里的群众多干实事。
事实证明,他的确成功了,我在这里一留就是5年。这里虽说是个贫困县,却也刚通了高铁,坐高铁回家也就1个多小时,除了日常生活枯燥点,通勤我完全可以接受。
更重要的是,作为难得的“人才”,我完全能感觉到领导对我的重视。在发现我的专业素养和笔头功夫都比较强后,局领导很快将单位的重担交给了我。
所有的重要材料、大材料、难写的材料,都出自于我的手。在我的努力下,我们单位的文稿质量得到了飞跃般的提高,多次被上级领导在大会上点名表扬。
我的工作成果,领导们很是满意,大概因为单位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靠谱的笔杆子了。
而且我能感觉到领导对我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绝对不仅仅想把我当老黄牛使唤。
他们关心我的生活,为我租下了条件最好的一座民房,还给我配了电视、冰箱等生活用品。
房东住一二楼,我住三楼,远远看上去,红色小洋房跟省会的别墅没什么两样。
他们还关心我的健康起居,每次我加班,都会叮嘱食堂留一个工作人员给我热饭,弄得我相当不好意思。
就连县里来客接待,我被灌酒时,领导还出来为我解围,直言“这是我们局好不容易来的台柱子,985大学生,不能喝坏了。”
我在这里干了5年,有3年都被评为“优秀”档次,局领导还多次在县里的大会上提到我的名字,以至于现在我在县直单位里已经小有名气。
最近,局领导开始频繁给我暗示,等我再干个几年、去乡镇挂个职,他们想给我提个副科,切实解决我的待遇问题。
最重要的是,从府办传来可靠消息,一位县领导已经看中了我,想让我到身边当秘书,最近在暗中考察,提醒我务必好好表现。
我能深深感觉到领导对我的关心,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在好心为我铺路。总而言之一句话:除了它是个偏远贫困县,一切几乎是完美的。
本来以为我会一直这么待下去,没想到上个月,一份《选调通知》如同一颗顽石,击中了我本来平静如水的内心。
《通知》上写,全省28家省直单位在面向全省选调在编干部,40岁以下、工作3年以上,都可以报考。经过笔试和面试的角逐,就能进入省直单位工作。
看得我心潮澎湃。谁说我不想回到家当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呢?终日守在县城,我的个人问题、父母的养老问题、交际圈子问题,都会随着时间推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必须抓住它,通过考试离开县城,回到我本该属于的地方。
然而,《通知》上还写了:所有报名者,需要在报名前就填写《报名推荐表》,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盖章。无法提供表格,亦无法报名。
我的心马上从摩拳擦掌变成了犹豫不决。这
就意味着,想要参加考试,我必须在一开始就惊动局领导和县委组织部,明确告诉他们“我想走”这一事实。
首先,他们会不会给我盖章,是个大问题。
其次,我如果咬牙考走了还好说,如果不幸名落孙山没考上,继续在此工作,接下来领导们给我的待遇,会不会一落千丈?
毕竟,人家掏心掏肺对我,以为能留住我的心,没想到我还是想走,肯定会失望,甚至会寒心的啊。不再对我笑脸相迎是小事,就怕以后处处刁难、给我穿小鞋。
再看看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岂不是在自找不快吗?到底有没有必要舍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去争取这次离开县城的机会?
我瞻前顾后、生怕顾此失彼,太纠结了,求指一条明路!
叶子君的回复
听了你的一席话,我能感受到,你的实际工作能力想必非常出色。
你的领导对你好,是因为他们太难找到一个受过正规大学教育、能写能干又愿意留下来的外地人了。
注意,重点是“愿意留下来”。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当你把《报名推荐表》放在他们面前请他们签字时,我能想象出他们的感受:
“天呐,我们这么对他,又是评优又是拟待提拔,还推荐给领导当秘书,他竟然还想走!我们当亲儿子养,到底还是在给别人养儿子,这就是个养不熟的养子啊!”
背叛的滋味,人人都不喜欢。一向受偏爱的人忽然旗帜鲜明表示想离开,换谁也不能接受,你将因此而受到冷落,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无论你如何自证“我不是真的想走,只是想试试而已”,都是苍白无力的辩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的想法,再也藏不住了。
既然都是要走的人了,优秀何必还给你浪费掉呢?什么副科啊、县长秘书也别想了,以后你就老实干活吧。待遇一落千丈,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你如果打定主意一定要参加考试,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承受它所带来的一切负面效应。问问自己,这一切是否都能接受?
另外,本着收益与风险最高性价比的原则,我想问你要句实话:
关于选调考试本身(笔试、面试),这些年来是你否一直在暗自努力?你对自己的考试能力有多少把握,从全省各县佼佼者众的分母中脱颖而出?

此处得到他的回复:当初就是因为公考笔试成绩普通,才会选择到这偏远县城,最后上岸的分数也只是一般般,放在省城连面试的边也摸不着。

另外,这几年来忙于工作,除了写作跟日常工作沾边,有一定优势外,其余可以说是毫无头绪,完全没有准备。对于考试本身,并没有多大信心。

既然如此,我建议你先到网上去找点类似题型的选调卷子,模拟做个几套,看看自己的分数如何。再到公考论坛去上传几篇自己写的文章,看看大神们给自己的评价如何。
如果答题正确率不错、文章也得到一致好评,你再来考虑要不要考试。如果分数泯然于众人(大概率现象),我劝你,这次还是算了吧,就当你没看到过考试通过。
可这并不意味着我让你放弃回到省城的梦想。恰恰相反,我要给你布置一个艰巨的任务:
从今天开始,工作之外,让自己的神经紧迫起来,将考试刷题作为每天的重点任务,下了班后回到屋里,看书学习、做题答卷,一样也不能少。
考试机会于你而言,太奢侈太宝贵,你并没有过多的次数去尝试和考着玩。
正如上战场肉搏的士兵,不练好武艺就敢贸然上场,只会遭敌手一剑封喉,再也没有下一次。
你必须做好充足准备,再从容走上战场。那时候的你,必将迎来更大的成功可能性,也不再害怕任何失败带来的后遗症。
最后,再提醒你一点,同样也是我劝你放弃这次考试的重要原因:除了考试,工作上同样不能懈怠,一定要继续使劲、继续优秀。
在县城这样一个小池塘,如果真像你们领导说的,你能到县领导身边去做一名秘书。
届时,你脚下的平台和手上的资源,与现在的你将不可同日而语。要是机缘巧合的话,直接找到机会调动到你想去的地方,也不是不可能。
(原创心血文章,抄袭小强自觉退散!)
END
(0)

相关推荐

  • 聘任制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最近几天,县里新出现了一个招收400多人聘任制教师的消息,一时轰炸了打算考教师编制的年轻队伍.大家顿时沸腾了,这对有教师资格证的当地户籍的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利好,这次的聘任制介于编制和人事代理之间. ...

  • 工作简历

    自己是出生在浙江中北部一个偏沿海的县城,地方不大,倒也算是全国百强县.小时候听老师这么讲起的时候,觉得甚是自豪,长大后才发现,不过就是七八家上市公司撑出来的场面,人民群众的日子不能说是水生火热,但也就 ...

  • 老迟到:​考 核

    考 核 山东 老迟到 生活过于一帆风顺,如果稍不留神,就好比小朋友玩滑梯,过程虽然美妙,但极其短暂,触地瞬间不至于趔趄,可也意味着结束,只能从头再来. 吴前进仕途上顺风顺水,他做梦都没想到.五年前,吴 ...

  • 一个有关希望的故事

    今天讲一个故事. 16岁那年,全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他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农民,一呆就是几年.村里一共十来个知青,后来有工农兵大学生推荐的机会,因为他表现良好,顺利获得了推荐机会. 他听说 ...

  • 父亲的三次送礼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01 1952年12月,父亲出身贫农家庭,根正苗红. 1972年10月,父亲中学毕业后到湖北当了五年空军. 1976年,父亲退伍后回到农村,与锄头打了一辈子交道. 但凡 ...

  • 【读书】百荷踪影:路遥《人生》高加林的命运为何一波三折沉浮不定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的主角高加林的人生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令人唏嘘怜悯.怜悯命运对他不公,恨他对巧珍的背叛.高加林的原型应该是七十年代后期的高中生,高加林有高加林的无奈,有他的不得已, ...

  • 阿让:留省城还是回县城?一个中年独子的两难抉择

    小编今日推荐 现在不寻找春节一顿吵! 中秋国庆8天长假看你的另一半在哪里?   那天吃饭,邻座是一个四十几岁的男子,他是从省城赶回来参加宴会的,席间有人聊起父母的健康问题,男子似乎受到了触发,一个劲地 ...

  • 【明月尚乡】第五章 神秘的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这样的阵势,确实让老哥俩心里七上八下的,但是私塾先生说出来的话,让他们两个放下了心. 私塾先生说:"两位老哥,你们有一位好儿子啊.现在看起来觉得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庄稼不会种,薅草也 ...

  • 县区机关公务员和乡镇公务员,谁进步得更快?很多公考生理解错了

    五月份是公务员考试面试月,很多省份都在五月期间开展地方公务员招录面试工作,那些通过笔试进入面试名单的"幸运儿",需要在面试中战胜强劲的对手,才有被录用的可能. 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县 ...

  • 机关里,重点院校毕业比普通院校毕业更有机会和前途吗?

    重点院校一般指985.211高校,虽说现在国家提倡的是"双一流",不提倡985.211这种说法了,但长期形成的一种惯性认知还是985.211,因此职场上普遍默认的重点院校依然是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