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该警惕的隐匿性骨折,80%的医生都会漏诊!

隐匿性骨折是指不能根据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诸如X线片、DR及CR进行确诊的一类骨骼系统骨折。包括平片漏诊的急性无移位骨折、骨挫伤、应力骨折及骨骺损伤,由于这类骨折在常规X线片上无明显异常表现,易被临床医师忽视,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不可逆的骨软骨缺损、局部松质骨坏死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等严重后果。

MRI对骨骼等病灶部位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内外细微变化,因此在隐匿性骨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微小骨折及不完全骨折的金标准,但其缺点为费用高,且需要有经验的阅片医师阅片。高质量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CT)检查也可为医生可以提供较好的影像用于判断骨折。

1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膝关节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时,关节周围骨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有些损伤只有在MRI检査时才能发现。

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3型:

  • Ⅰ型    隐匿性皮质下骨折;

  • Ⅱ型    隐匿性骨皮质骨折;

  • Ⅲ型    隐匿性骨软骨骨折。

目前对隐匿性骨折的名称有多种叫法,如骨挫伤、微骨折、骨小梁骨折、隐性骨内骨折等。而对于骨挫伤是否是隐匿性骨折,目前学术上对其尚有定的分歧。

骨挫伤的定义为局部骨小梁的断裂、出血、水肿,笔者认为其与骨折的定义“骨或骨小梁连续性发生断裂”本质上是一致的。

注:图1~2:I 型隐匿性骨折,X线阴性,MRI图像箭头所指为骨挫伤;图3:Ⅱ型隐匿性骨折,箭头所指可见条状骨折线累及骨皮质,周边可见挫伤;图4:Ⅲ型隐匿性骨折,箭头所指可见骨软骨的断裂,邻近骨质可见挫伤。

2
髋关节隐匿性骨折

髋部的隐匿性骨折发生率低(1.6%),利用X线平片测量骨折线角度和长度,其中骨折线的长度与转子间线全长的比值记录为骨折线比例(图1),骨折线角度是指骨折线最高点与大转子外侧皮质处的连线和股骨干内侧皮质的垂线的夹角(图2)。CT和MRI检查确认骨折线是否累及到转子间部位。

▲ 图1:骨折线和转子间线长度测量

▲ 图2:股骨大转子骨折角度测量

3
踝关节隐匿性骨折

足和踝关节部位组成骨众多、关节、韧带复杂,由于特殊的承重位置,加上长期的行走和剧烈运动此处成为外伤的好发部位,创伤发病率在下肢仅次于膝关节,也是骨科急诊常见病X线平片是诊断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骨折。

图1  a)矢状位T1WI,距骨上关节面(长箭头)、下关节面均见片状低信号区,下方低信号区内还有不规则高信号(短箭头),相对应T2为高信号区内的较低信号,提示水肿区内有小血肿形成;b)矢状位 T2WI,近踝关节呈高低混杂信号(箭头),提示有骨小梁相互嵌頓、重叠。

图2  男,13岁,左踝扭伤。a)矢状位T1WI 整个距骨弥漫低信号(箭头);b)矢状位 T2WI 脂肪抑制序列,距骨高信号区非常明显(箭头)。

图3 女,30岁,坠落伤。a)矢状位 T1WI,跟骨片状低信号区(箭头),边界模糊;b)矢状位 T2WI 均与高信号(箭头),边界清楚。

总之,MI检查尤其是脂肪抑制序列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重要手段。及时的诊断和固定,减少运动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仅凭平片阴性就排除骨折,可能会加重损伤,延长病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