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春眺(叙永八景之一)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叙永,古称永宁。据史志记载,叙永胜迹名胜原有十景。清康熙五十九(1720)年春,知县虞景星以桐林夜雨无考证,并合鱼凫春眺与宝珠鱼跳为一,而十景遂改为八景。列之如下:万寿朝霞(西门外有万寿寺)、双城夜月(双城间有上下桥)、铁炉晚渡(北门外有铁炉滩)、定水晓钟(南门外有定水寺)、红崖霁雪(北门外二十五里有红崖)、漫岭腾云(西门外有漫岭坡)、宝珠春眺(东城有宝珠山)、流沙悬练(挂榜门外有流沙崖)。
宝珠山矗立在叙永东城,浑圆的一个山丘,象武汉长江边耸峙的龟山,只是略小一些,宝珠春眺即此。明洪武年间,即以宝珠鱼跳载入永宁八景。清同治年间,朱孝纯重修宝珠山上的文峰塔并记述,旁有溪流水暖鱼跃。清同治庚午(1820)年,将塔拆毁。攀登上宝珠山有三条路:一是从江西街的当铺巷子进去沿着石步拾级而上,二是从公园巷的财神庙一端踏着梯步先下再上。三是东大街的中间板桥巷进去爬坡上山。这三条路我分别走过。前两条是正道,后一条是后人踩出来的,我上山去找过黄新民等亲朋好友,或聊天,或观景。从宝珠山上鸟瞰眺望叙永全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近看都是小青瓦屋面的房屋,远望永宁城四周群山环抱。早有古诗赞曰:“群山奔如龙,到此忽然小。圆匀一颗珠,聚作城中宝。屋瓦森龙鳞,四面民居小。龙行鱼必随,东望江波淼。伊谁破浪来,探得骊珠好? ”又有古诗赞曰:“永邑山多奇,宝珠更奇异。万家烟火中,岿然一峰翠。东望剑口波,常有鱼出戏。龙门信匪遥,振我英雄气.。”站在宝珠山上向东南放眼望去,东门河从剑口上飞瀑直下,奔腾流到起凤寺,与南门河合流,始称为永宁河。永宁河穿城而过,蜿蜒向北流去。古时候直到新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永宁河水大鱼多。自幼时在下桥河边长大的我们,是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那时候,永宁河上渔翁垂钓,渔船在晨曦或黄昏撒网,是平常所见。新中国初期,永宁河航运业发达。下午三点钟有大盐船到下桥河边码头卸载。孩提时的我们常在下桥河边游水、玩耍,还随着大船的尾舵爬上船。船老板忙着卸载下货,没工夫管我们。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天气转暖,站在下桥桥上,可看到麦儿沱鱼群回游产卵,俗话称为板仔。有的小娃儿用白猪鬃弯曲穿上苍蝇,另一端拴上浮通花,放到河里卡鱼。我们干脆从家里拿来一根白棉线,一头拴上蚯蚓,另一头拴上从河边生豆芽的桶里抽出的竹桠当鱼杆,放到河里钓鱼。等到鱼儿来咬饵,使劲把鱼杆往岸上甩。我们把钓到的鱼儿用一根毛狗儿(狗尾草)串起来放到水边,用一块稍大的石块压住另一端,一会儿钓到了四五条,拿回家喂猫,或者抹点盐巴烤熟了吃。春秋时期,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钓鱼用直钩,美其名曰“太公钓鱼,愿者上钓。”孩提时代的我们,意气风发,不用鱼钩在永宁河边也钓到了鱼,学了一回姜太公,可牛B了!1958年夏天,东门河上游的落卜石灰窑垮塌冲洗下河,导致永宁河鱼群被闹死(毒死),下桥河边六七十岁的老太婆也捡到大鱼。后来,毒鱼、炸鱼的野蛮手段层出不穷,矿渣充塞了河道,永宁河干涸了,有人说,在上海长江入海口都能捡到叙永的狗儿铁(矿渣),永宁河的鱼渐渐少了。
宝珠山上,旧时有一个六角型的钟楼,悬挂一个几十斤重的大铁钟。钟声悠扬洪亮,打点报时东西两城都能听得到。在过去没有时钟的岁月里,人们就凭它打点报时来安排作息。凌晨六点钟开始,每半小时响一声,整时报点响几声,七点钟响七声,八点钟响八声,直到子夜。每当火灾或土匪抢劫则钟声不断,以警酲世人。抗日战争期间,每当日本飞机飞临叙永城上空,西城斗姆阁的防空警报声和东城宝珠山钟声长鸣不止,警示人民防空躲避。直到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大钟被打烂入炉化铁,宝珠山的八角钟楼也由房管所开辟成了民居。
我的岳父岳母就住东大街宝珠山脚下的民居里,亲身经历了宝珠山的变迁。2011年叙永县东城实施开发拆迁,“宝珠春眺”在历史中湮没了,但它在叙永人们心中的地位永远会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