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健脾丸和归脾丸, 都能调理脾胃, 到底怎么选? 医生给您讲清楚
健脾丸和归脾丸是很常用的调理脾胃的药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疗效却不尽相同。
点击加载图片
一、先说健脾丸
健脾丸,是依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方药组成为:
山楂肉、山药、肉豆蔻、炒白术、木香(研制)、黄连、炒神曲、陈皮、麦芽甘草、白茯苓、人参(党参)。
主治脾虚食停证,症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
本方证的关键词是‘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所以会消化不良;食物停留胃脘,所以会腹胀痞满;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以会有大便溏薄、不成形;
脾虚食停,气机不畅,则脘腹痞闷;
所以组方以健脾、补气、祛湿为主,兼用开胃理气、去除积食的药物。
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以止泻,为君药。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山药、肉豆蔻健脾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以消食积,共为臣药。
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畅中消痞;稍用黄连清热燥湿以治湿热,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消补兼施,使脾虚得健,食积得消,湿祛热清,诸证自除。
健脾丸主要用在这一类人群:脾胃虚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的人群!
这类人群主要有:小孩、老人、长期身体虚弱的成人。
切记:脾胃虚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不能服用一些单纯的促消化的药,比如:山楂丸、鸡内金等等;必须要以补为主,把脾胃补足,让脾胃动力十足,自然就不会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了!
点击加载图片
二、归脾丸
归脾丸的前身是南宋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中的”济生肾气丸“,明朝太医薛立斋又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它的方药组成是: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注意,这个方子主治的是”心脾两虚“,既有脾虚,又有心血不足的一组症状。
归脾丸顾名思义,归结于脾,而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归脾丸以补脾养心,使得脾气获得补益,血行得到统摄,血气旺盛心自养。
因此,归脾丸可以治疗因为气血不足引起的诸多病症,可用于因思虑过重,造成心脾损伤,耗伤气血的症状,对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胃溃疡等多种症状均有效果。
归脾丸虽然是常用于补脾胃的药物,但要注意不适合外感、上火、体内有实热的人群服用,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糖尿病、高血压等人群,服用需要慎重,最好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点击加载图片
三、二者的不同
健脾丸和归脾丸都是能够健脾、补气的药物,如果是脾虚气虚导致的症状,两者都可服用,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健脾丸主治和胃止泻,补益脾气;
归脾丸主要补血养心,主治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引起的症状。虽然两种中成药一起服用并没有太明显的副作用,但具体要服用哪一种,能不能一起服用,都应该先咨询专业医师,在自己的病理基础上,结合两个药物各自的特点,选择更加合适的药物进行服用。
1、功效侧重不同
归脾丸的药理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在临床上多用来治疗或缓解因心脾两虚、气短心悸、肢倦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便血、崩漏、失眠多梦、头昏头晕等不适症状。
而健脾丸的药理是健脾开胃,多用于缓解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体弱疲倦、少行懒言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2、临床病证应用有区别
归脾丸临床病症应用
⑴ 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心慌、头晕,而劳神、劳累、激动等均可引发加重病情;
⑵ 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面色黄白,动则心慌心跳,疲倦无力,喜卧;
⑶ 年期综合征;
⑷ 心律失常;
⑸ 高血压等。
健脾丸临床病症应用
⑴ 性胃病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舌苔厚;
⑵体质虚弱,消化不良,饮食不节,致胃脘胀满,食后症状加重,大便溏薄。
温馨提示:中成药虽好,还需要辨证论治,只有对症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