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定昌)游叙永穿山洞,在抗战时期的军火库里品凉虾、享天然空调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夏钻叙永“穿山洞”(外一则)
文/雷定昌
那是1994年盛夏的一天,我带领三位从泸州来的贵客,去钻叙永“穿山洞”。
穿山洞离我工作的叙永大树磺厂约20华里,位于震东乡境内的叙蔺公路旁。上午九点多钟,小车从大树场出发,北上川滇东路经火把桥过永宁河,入叙蔺公路行驶10多分钟,便来到穿山洞前。
下得车来,步入洞口大岩腔,见岩腔高约10余米,长约50余米,深约30余米,呈半圆状,如“狮子大开口”,上可遮阳挡雨,下能停数十辆小车、摆近百桌酒席。大岩腔内外停了30多辆小车,人流熙熙攘攘。据说,这里曾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部队的军火库。此时,岩腔外烈日当空,酷暑难当,进入岩腔却感到较为清凉。大岩腔内开有十多家餐厅、茶馆、客房,还摆有几个卖冷饮、小吃摊位。
我们经大岩腔进洞,洞内灯光明亮,人声喧哗。在灯光的照耀下,洞中灰色的钟乳石、石笋历历在目。越往里走,越感凉风习习,周身爽快。阴河流淌哗哗响,石花、石幔满壁巷。洞中游人甚多,有的在“楼台”闲坐喝茶,有的在“包间”打麻将,有的在“会议室”洽谈生意,有的在“厅堂”听讲座,个个悠闲自得,乐在其中,好一处盛夏避暑休闲地!来到洞中心地带,一个比小足球场大的“礼堂”、“舞台”呈现在眼前。这里可容纳数百人开大会、看演出。“礼堂”内安放着20多排长条木椅,“舞台”上方安着八盏射灯,还有那尚未取下的大幅会标,方知前些天在这里才开过经验交流会。
经空旷穹庐大厅,再往里行五百余米,见前面射进一团阳光,出现一片蓝天。啊!穿山洞,穿山洞,我们已从前山穿到了后山。
上石梯出后洞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气温猛升,个个热得大汗淋淋。站在高高的后洞口往下望去,只见山腰林木葱笼,山下农舍隐现,一派山乡幽静景色!经不住高温的袭击,我们仅在后洞口停留了几分钟,便急忙转身回洞,去享受那洞中的清凉世界。在巍巍大山的心脏走走停停,穿越了一个来回,花了近两个小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天然空调”——穿山洞。
这是26年前我穿越叙永最有使用价值、盛夏最凉爽的溶洞。
暑期做“凉虾”卖
1973年至1996年,我家住叙永大树硫铁矿一工区“石硷槽”。每年夏季,这里比我的家乡泸州更热。独户的土墙瓦房四周五里内,因二氧化硫气体污染草木不生,光秃秃无林木遮荫避暑;陋室四周全是炼磺土高炉,浓烟滚滚,热浪冲天。十里矿山,就像一座“火炉”,人都快烤成烧饼了!
酷暑盛夏,我一家四口煞是难熬。我和爱人想方设法做一些清热消暑的美食,常做的也是最拿手的,算是从我母亲那里学来的做凉糕。凉糕用大米做原料,先将大米用矿山泉水浸泡两三个小时后,再用手磨磨成稀米浆。用生石灰浸泡过滤成清凉的石灰水,先将石灰水倒入锅中烧热,再将米浆慢慢倒入烧热的石灰水中,用锅铲不停地搅拌,直到米浆沸腾起泡泡,变色变浓稠,舀起来能掉成线,能闻到略带碱味的清香时,立即关上文火,起锅装入瓷盆内放置。冷却两三个小时后,再用清水漂去多余的碱分。待吃时将盆中的凉糕划成砣,分盛入小碗中,把熬好的红糖水淋在凉糕上,巴适的凉糕便大功告成。吃起来口感清凉绵软细嫩,甜中略带碱味,清热又去湿,便脾又止泻,止渴又生津,吃得两个女儿直叫:“好凉爽,好吃!好吃!”
在邻居宋姐姐手把手指教下,我和爱人学会了做凉虾,调和、煮熟与凉糕工艺相同,只是成型有异:将大气泡消失后的熟糊趁热倒入大圆孔漏瓢中,不停地摇动过滤,流到下边的冷水桶中,一粒粒“虾”在冷水桶中游动,可爱极了。待“虾”冷却后,舀入小碗中加红糖水即可食用。
两个女儿见邻居宋嬢嬢天天做凉虾卖,供不应求,心里痒痒的,纠缠我俩也做凉虾,让她们去卖。无奈,我俩只好每天中午做两小桶凉虾凉着。午后,烈日当空,爆热难当,她俩一个挑凉虾桶,一个提红糖水和碗筷,到一工区、二工区的高炉炉台、选矿坝走动,“凉虾!凉虾!”叫卖声不绝于耳。这声音,吸引了烈日下挥汗劳动的高炉工、选矿工、架车工。他们暂停手中的活路,围拢来要尝尝这两个小姑娘卖的凉虾。两角钱一碗,生意还满不错的。每天下午四五点日已西斜,两个乖乖女卖光凉虾空桶而归,还赚了几个开学买书本文具的小钱。
两个女儿利用暑期卖凉虾,凭力气和汗水去挣书本文具费,我俩既心疼又高兴。(图与本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