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有气儿,张仲景留下一方,专治此病
肚子有气儿,总往上顶!两千年前,张仲景留下一方,专治此病
我想和你聊聊神秘的“奔豚气”。
啥叫奔豚气啊?说白了,就是人的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股气往上冲,好像一只小猪仔在奔跑一般。这,就叫做奔豚气。
对此,你可能会感觉到陌生。但是,如果你深入临床,会发现,很多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以及部分冠心病患者,有这个感受。
来吧,我还是给你举个例子。
话说老早年,荥阳县农村地界,住着一个老太太。当时是70岁,姓赵。
这个人,性情很烈,不好惹,同村的人说起她,都有些打怵,知道这是惹不起的主。
可是,这个惹不起的老太太,有一回,竟然生病了。
什么病呢?最初,就是简单的腹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每当她情绪不快,打算骂人骂街的时候,就有这个症状。
一开始,她的腹痛尚能忍受。后来,这个疼痛就厉害了,发作起来十分剧烈,而且整个人心烦不寐,睡不着觉。
这么一闹腾,她脾气更不好了。大家都当她是精神病,离得远远的。
结果,这一天,这老太太忽然大哭起来,直喊救命。
为啥啊?原来,她的腹痛再次发作。更可怕的是,她感觉自己肚子里有东西在跑,直往上冲,从小腹上冲到胸口。
老太太慌了,觉得自己肚子里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要钻出来了?
有人大呼救命,邻居们不能不管啊。于是,大家找来一位医家,为其查看。
刻诊,见患者舌红,苔燥,脉象弦滑,阵发腹痛,如有物奔跑。
这时候,医家书方一首:
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黄芩10克,葛根10克,半夏15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甘李根白皮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这药,患者服下一剂,腹痛逆气之感就大大减轻了。接着,再用两剂,诸证悉平。
更神奇的是,从那以后,这个老太太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与人为善,帮助邻里。大家面对她的变化,觉得十分神奇。到后来,这老太太得天年而终,村民竟然感伤落泪。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来给你说道说道吧。
我跟你讲,这个老太太的问题,中医认为是奔豚气。
奔豚气,我开篇的时候提到了,指的是腹中有气,如小猪仔一样往上冲,故而叫奔豚气。
它的缘由,多种多样。但是最为常见,最为传统的,就是肝郁化火。
你看这个老太太,爱生气,爱骂人,点火就着,谁都惹她不起,查体时又舌红苔燥、脉象弦滑。这是不是典型的肝郁化火啊?
肝郁化火,人体内的气机就随之紊乱。于是,腹中之气就不随常道,上逆到心胸。患者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往上跑。
当然,由于肝郁化火,患者往往还会出现其他症候,比如说心烦不寐、坐卧不安等等,这都是常见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肯定是要疏肝清热,降逆理气。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黄芩10克,葛根10克,半夏15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甘李根白皮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这个配伍,其实就是古方奔豚汤的原方,几乎一字不差地应用。
奔豚汤是什么?它其实也是仲景经方之一,源于《金匮要略》。其基本构成,就是甘李根白皮、生姜、芍药、葛根、黄芩、半夏、当归、川芎和甘草。简单地来分析,甘李根白皮能清热降逆,理顺气机,黄芩和葛根清热生津,白芍平肝抑阳,生姜和半夏降逆气。由于患者气血逆乱,所以多兼腹痛,故而用当归和川芎行血止痛。另外,用甘草调和诸药。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总之,这张方子,基本就是在清肝热、理肝气,降气机。这对于肝郁化热、气机逆乱者而言,是很好的。
当然,也是由于方药改善了患者肝郁化火的体内状态,所以医案中痊愈之后的老太太,性情平和了很多,待人处事也就跟着和善了。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正如我前文所说,很多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这个问题。而且,就观察来看,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脾气大多比较犟,比较急。症状,常常会随情感刺激而发生。这类人,生活中是确实有的。不知道个中原委的人,常常觉得自己得了什么怪病,惶惶不可终日。其实,我们如果对中医多一点了解,就会对它有科学的认识。
当然,说实话,现在的很多人,包括职业中医人,对奔豚气这个事儿的认识,的确是很少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它拿出来,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解释、说明、剖析。这无论对从业者,还是普通患者,都是有好处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肝经顺了,气血就顺了!用调肝的方子,治好偏头痛,请你务必读懂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讲,莫生气,消消气,气大会伤身。
当时的我,还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劝人消消气呢?气大,怎么就伤身呢?
后来,我学习了中医,逐渐认识到一些问题。我这才清楚,生气、发火、郁怒,带来的结果,是气血的不顺畅。气血运行的非正常状态,对人来说是危险的,容易生成各种意外。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早年,我学习中医临床大家焦树德前辈的验案,了解到这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姓赵,女子,年65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右侧偏头痛。这一疼,就是一年多。
原来,这个人脾气素来急躁、易怒,无论什么事情,在她眼里,都必须尽快完成,尽早安排,整天风三火四。遇到不顺之事,她还喜欢和人争辩理论。
为啥这么着急呢?她自己也说不上来,觉得这是性格使然。
也许真的是因为性格吧,此人从最近一年前开始,就频频偏头痛。最近三四个月,其症状逐渐加重。而且,除了右侧头痛外,右侧的面颊也跟着疼。
这个疼,每日发作数次。为了止疼,她几乎天天吃大量的止疼药,最多吃十片左右。
此人到医院去检查过,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注射、封闭等办法都用了,无效。
最后,这个人被折磨得生不如死。她几次留下遗书,说自己再也受不了这个折磨了。
家人为了防止其出现意外,就每日安排一人,在家陪她。
后来,家人就带她看中医。医家,正是焦树德前辈。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舌苔薄白,面容愁苦,身体偏胖。其他的,如二便和饮食等等,都还可以。 这时候,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生地12克,生白芍12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生代赭石30克(先煎),川芎9克,苏木20克,荆芥9克,僵蚕9克,蜈蚣3克,白附子6克,香附10克,黄芩10克,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头痛脸痛现象大大减轻,基本可以不吃止痛片了。
后来,医家遵原方,稍事加减,为患者继续调治。到最后,这个人的头痛毛病完全消失,生活恢复正常。整个的治疗时间,持续了两个多月,将近三个月。
现在,我想和你一起分析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脉象偏弦。很显然,考虑肝的问题,对不对?弦脉,主肝病。肝主情志。性情急躁,必然属肝郁。
中医语境下,肝是什么?我常常给人讲,肝是警察,是人体里头气血运行的交警,是维持秩序的那个人。肝主疏泄。疏泄,意思就是让气血运行通畅流利。如果肝郁气滞,疏泄失常,人体气血流通失去了这么一个交警,那结果,一定是堵车,一定是气血如没头苍蝇一般地乱跑。
堵车了,就是气滞。乱跑,就是气逆。
在这个状态下,什么病都来了。
机体分析上头医案里这个女患者。她肝郁日久,则生热。热邪灼伤阴津,则肝阴受损。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肝风往上这么一吹,她就头痛。
肝风上扰和头痛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经络的角度来解释。咱们的肝胆经,走头部。因此,当我们的肝气出现异常,肝经不顺的时候,邪气上扰头部,就形成头痛、脸痛。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理顺肝经之气,把肝的状态好好调节一下。清肝热、平肝阳、理肝气,然后祛风止痛。我们看看当时焦树德前辈用的方药——
生地12克,生白芍12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生代赭石30克(先煎),川芎9克,苏木20克,荆芥9克,僵蚕9克,蜈蚣3克,白附子6克,香附10克,黄芩10克,水煎服。
这里头,香附疏肝理气,生地和白芍滋补肝肾之阴,柔肝体而平肝阳。石决明平抑肝阳,代赭石镇肝降逆,梳理气机。川芎和苏木,能活血解郁,血通而痛止。其他的,比如荆芥、僵蚕、蜈蚣、白附子,则可以祛风止痛。黄芩一味,可以清热。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此乃养阴柔肝、活血熄风的一张方子,很典型。
从这个医案里头,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还是那句话,人,不要轻易动自己的肝气。肝气一动,肝经就不顺。肝经只要不顺,一身气血就不顺。沿着肝经,就容易生出病来。因为肝作为我们身体内气血运行的交警,它不正常了,气血一定会随之出现各种乱套,你说我们的身体还能好吗?
所以说,此时此刻的我们,之所以能在这里心平气和地品读医案,学习中医知识,身体不痛不痒,感觉上非常良好,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肝啊。是肝,在身体里梳理气血,默默做出贡献。如果有一天,它罢工了,玩儿赖了,我们就要遭罪了。
说起来,偏头痛证属肝经病变的人,还是很多的。大家的主要表现,就是脉象弦,或弦数有力,舌苔薄白,或者舌红苔薄黄,性情急躁易怒,素来脾气不好,喜欢与人争执,爱钻牛角尖。发起脾气来,连自己也控制不好。这样的人,我希望你能认真揣摩本文验方。将来有机会,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化裁,调治偏头痛。一般来说,这一思路,是很多中医人都掌握的,不算什么核心技术。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肝肾亏虚,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
夜交茯神益母草,补益肝肾肝风宁。这个方子创于近代,当时已有西医知识传入中国,所以作者在编这个方子的时候融合一些西医的关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原书《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说本方“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所以这个方子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方中的杜肿,桑寄生、益母草这些药,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它们都有降血压的作用,临上本方对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效果显著,既然疗效肯定,所以我感觉用纯中医的思维去解释这个方子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血压低,竟然是肝郁!这张方子,疏肝气,升血压,止眩晕,有学问
我想和你聊聊低血压。
你能想到吗?低血压,竟然也可能和肝郁有关系。
一句话,你血压低,是被肝郁给憋的!
来,我给你说个案例。我们一同探究其原委。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是50岁。
什么毛病呢?最初,就是脑袋迷糊、眩晕,走不稳站不牢,根本不敢起身。这个状态,持续两个月了。
后来,他发现自己通过休息无法改善,就到医院去检查。很快,确诊结果下来了,他属于低血压。
哦,怪不得迷糊呢,原来是血压低。
那好了,就用西药升血压吧。
可是,西药用了不少,患者根本不见效果。
这时候,西医表示没招了,建议患者去看中医。
当时,有的中医就说了,这个情况,中医往往考虑中气不足。你的脾胃虚弱,产生不了足够的气血。气血顶不上去,你就低血压、迷糊。这是多简单的事儿啊!所以,补中益气。
于是患者开始服用补中益气类的汤药。
谁承想,不用还好点。这么一用,患者反倒症状加剧了。
这是怎么回事?医者束手无策。患者只好继续求医。
后来,患者找到一位医家,乃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朱进忠前辈。
朱师这么一看,发现患者脉沉,舌苔薄白,胸闷,心里头烦闷,整个面容呈现忧郁苦闷之态,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走路站立都十分困难。
说老实话。朱师最开始,也想到了补中益气这件事儿。但是,患者之前用过此类办法,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剧。这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这条路子,想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呢?朱师揣度良久,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薄荷6克,栀子10克。
所有这些药材,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剂以后,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后来,患者继续服用10剂,诸证悉平,血压恢复正常。
这张医案,是朱进忠老前辈的验案之一,在业界是广为流传的。
它的核心,就是用四逆散加味,治疗低血压。这个故事,不知给多少中医人,带来了启发。
你看啊,这个患者,疲乏无力、纳呆食少,这个看上去,确实有点类似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样子。之前的医家以补中益气法治疗,这个在思路上,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别忘了,他还有别的症候。这些细微的症候,很说明问题。比如说,此人胸闷,心烦,面容忧愁苦闷。
看到这些,你联想到什么?是不是联想到肝郁二字?
没错。肝郁气滞,则胸闷。肝郁化火,则心烦。满面愁容,那也是肝郁气滞、情志不舒的写照。
接下来,看脉象。脉沉。
啥是脉沉?就是患者的脉象,轻取摸不到,只有重取才能感受到。
为什么脉沉?两个因素最常见。一,气血不足,鼓舞不起来,所以发沉。二,肝郁气滞,气血受阻,无法鼓舞脉道,所以发沉。
就这个患者而言,他脉沉,再结合胸闷、心烦、面容忧愁等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问题在于肝郁。
那么,肝郁,为什么能导致低血压呢?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肝郁气滞,气血鼓舞外达不畅。患者的血压,想顶,但是顶不上去,于是造成低血压。这和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不一样。脾虚气弱的,那是患者身体没有正气,血压完全鼓动乏力。肝郁所致的,患者体内有正气,只不过外达之道不畅,所以造成低血压。
这个时候,用补中益气法,显然不对。人家本来不缺气血啊。你再给人家补气血,那不就进一步造成滞涩淤堵了吗?肝郁气滞之态更甚,所以低血压眩晕之感会更明显。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未必百分之百正确。
总而言之,当务之急,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梳理患者的气机,改善肝郁气滞的状态。肝气条达了,气机顺畅了,此人的血压就一定可以恢复正常。
好了。现在,我们看看医家朱进忠老前辈的方子——
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薄荷6克,栀子10克。
这个配伍,显然是古方四逆散的化裁。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组成是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各6克。它是疏肝理脾、透邪解郁的方子。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体。柴胡和白芍联用,疏达肝性。枳实,理气解郁、泻热破结,辅助疏肝,又能清热。炙甘草健脾和中。通过这个方子,我们就能很好地改善患者肝郁气滞的状态。
医案里,朱师在这个基础上,加郁金、青皮、薄荷和栀子。其中,郁金能辅助疏肝、理气、清热。青皮破气解郁。薄荷疏肝行气,栀子清三焦之热,化解郁热。
如此一来,患者肝郁得解,郁火得清,一身气机条达,气血得以顺利鼓舞,其血压也就恢复正常了。
这就是我本人,对这张验案的解读。
怎么样?一个低血压,竟然用疏肝理气的方子治好了,你说这神奇不神奇?低血压和肝郁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太少了?一般来说,人血压低,都得按照气血不足论治。
你说这个,是有道理的。肝郁气滞所致高血压,在临床上确实不多见。但正因为不多见,所以很多人对它根本不认识,以至于束手无策。我们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读者,都有必要对此类问题作以了解。尤其是低血压常年治疗效果欠佳的,更应该反思。
总之,你走在中医的世界里,会发现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治疗思路。你看得越多,思路就越宽广,面对问题就越清楚,也就越觉得中医有趣。至少,文老师我,就是这么觉得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中配伍,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宜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盲目尝试。
少阳能布气 阳和百症消
这是一个77岁的老太太。平时身体没有什么其他的疾病,近一个月来出现了一种比较奇怪的情况,就是它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每次发作之前就觉得浑身特别怕冷,同时先从脚掌开始麻木,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觉得胸中的异常的憋闷,直到憋闷得全身出汗,然后才能逐渐逐渐的缓解,每天反复发作数次。患者就诊于我们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心血管科做了系统检查,排除心血管的问题,又到神经科做了神经系统检查,也没有确定什么问题,又去看了骨科,因为她全身怕冷,接近三伏天了还要穿着厚衬裤,下肢脚麻,又怀疑是不是骨科的问题,骨科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诊断。然后他们那个西大夫说你这是个中医病,你找中医看一看吧。于是这个患者就到咱们中医这来了。老太太发病严重的时候特别怕冷,乏力的也特别明显,有时候自己都不能走路,坐着都觉得累,就得躺着,出门就得坐轮椅。此次就诊前已经在家躺了十多天,她的儿子好不容易把他搀进了诊室。
怕冷、乏力、心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少阴阳虚证。但这个患者上手一把脉,两手的脉都是弦滑有力的脉,一看就不是个阳虚的表现。一看舌像,这是一个舌头比较尖的一个舌像。一看就是少阳经或者厥阴经的病,舌边尖红,舌边肿胀,这就是个少阳的问题。我们讲水生木,木生火。水是指肾精化气,肾精经过气化,产生了阳气。通过肝木的疏达,上输于心。心火呢,出于瞳孔,周行全身而形成我们的卫气。因此,阳气的输布和这个心火,肝火和肾火都密切相关,就是水生木,木生火。我们讲的君火、相火、命火这三者出问题,都可以引起卫气的不足而出现全身的怕冷。这是病例则是一个肝气郁闭,少阳不能疏达,少阳不能布气,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绝不能当做少阴虚寒来论治。
少阳阳气郁闭首先选方就是四逆散。我用木香替换了枳实,因为木香舒达阳气的力量更强一些。因为患者时有憋闷,有明显的心慌、气短,有阵发性出汗,手心也潮,所以又加了桂苓龙牡,针对她的心悸。舌两边红,大小鱼际红,少阳有热,所以加了一个黄芩。四逆散加黄芩、桂苓龙牡,那就是我们治疗少阳神志病代表方柴龙牡的思路。因为患者脚掌麻木之后出现胸闷,有这种气上冲胸少阳奔豚的意思,然后就加了葛根,黄芩、芍药加葛根,这就是一个奔豚汤的思路,加个葛根能够镇静,同时也能够营养心肌。因为患者发作的时候有烦闷欲死的表现,所以加了浮小麦、大枣,来养心、敛汗,取甘麦大枣汤之意。患者的舌上全是细小裂纹,裂纹里面很干燥,没有津液。有阴伤的迹象,肝体阴而用阳,又加了百合和地黄来填精。取百合地黄汤之意。所以这个方子,首先是从木来立论、来治疗的,以木生火,此少阳布气,用四逆散、柴龙牡,甘麦大枣汤、小柴胡汤这个思路通过少阳以布气。因为水生木又加了百合、地黄,来补水,填精,因为这个患者年龄比较大,肾精暗亏,而且舌上有很有很多细小的裂纹,明显的水不足,所以用百合地黄来补水。木旺生火,用桂枝来振奋心阳,使阳气能够出表,周行全身。所以这是一个少阳不能布气而导致全身阳气不得出表,引起的全身怕冷,心慌,胸闷,烦躁,乏力等这一系列的表现。
患者用药一周之后,整个症状都明显的缓解了,用药之后只是前一两天病情发作了几次,后来一直很好,身冷减轻,体力也逐渐恢复。
二诊效不更方,继续治疗一周。
第三次复诊的时候老太太非常高兴的,一切恢复正常,也不怕冷了,心也不慌了,体力也好了,自己要求从他家走到医院,从她家到我们医院,大概也得走个10~20分钟,她以前根本就不能下楼,觉得特别乏力,根本走不了道儿,在家里行动都需要人照顾。这次很高兴,由儿子领着自己从家走到医院来的。自己说病全都好了!
患者不愿继续服用汤剂,瞩以血府逐瘀丸善后。
降压又降脂双重功效的蜜丸方
【药物组成】
夏枯草28克,菊花28克,珍珠母28克,石决明28克,决明子28克,山楂28克,钩藤28克,何首乌28克,白芍药28克,赤芍药28克,茵陈18克,赤茯苓16克,怀牛膝16克,川牛膝16克,天麻16克,竹叶14克,生大黄14克,苍术11克,炒扁豆11克。
【用法用量】
将上药共研细末,蜜制成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分早晚服,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再服用其他相关药物。治疗前后化验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期间每日测血压2?3次。
【功效主治】
适用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方药解释】
丸方中夏枯草、天麻、石决明、珍珠母益肝潜阳以治肝风;菊花、决明子平肝醒目;竹叶养心利尿;茵陈、赤茯苓解肝胆湿热,具有引邪外出的作用;牛膝、何首乌、白芍药、赤芍药补肝肾引血下行,兼活血祛瘀;大黄、山楂消瘀散结。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夏枯草、竹叶、珍珠母、石决明、茵陈均具有降压利尿作用;大黄、山楂、白芍药、何首乌具有降糖、降脂作用。全方共达平肝潜阳、化痰降浊、散瘀通络、降压降脂的功效,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防治、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有显著疗效,且具有服用方便,疗效确切,作用温和,无毒性作用的优点。
【高血压的哪些事说明】
根据中医学理论,高血压、高脂血症属祖国医学的肝风、眩晕痰证、瘀证等范畴。因为长期精神紧张、肝气郁滞,郁而化火或恣食肥甘,饮酒过度,湿浊壅阻,痰浊内生,迁延日久,正虚邪实,阴阳失调、痰浊闭阻,肝阳上亢,气血不畅,经络阻滞形成上盛下虚的证候,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健忘、四肢麻木等症。本病治疗当标本兼顾,法当平肝潜阳,健脾化痰,活血化瘀,待肝气条达,脾脏健运,则气血通畅,痰浊无生。
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为14.8%,并发症多占80%,致死率及致残率高。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条件,高血压是加速动脉硬化的病因,有效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及发展的关键。
高血压、高脂血症治疗当标本兼顾,法当平肝潜阳,健脾化癖,活血化痕,待肝气条达,脾脏健运,则气血通畅,痰浊无生。降压祛脂丸方中夏枯草、天麻、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以治肝风;菊花、决明子清肝明目;竹叶清心利尿;茵陈、赤茯苓泻肝胆湿热,具有引邪外出的作用;牛膝、何首乌、白芍药、赤芍药补肝肾引血下行,兼活血化瘀;大黄、山楂消癖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夏枯草、竹叶、珍珠母、石决明、决明子、茵陈均具有降压利尿作用;大黄、山桔、白芍药、赤芍药、何首乌具有降糖、降脂作用。
经方大师刘渡舟:我有“静心方”,治心烦胸闷难入睡,张仲景所传
我常常说,我们当代中医人必须向经典学习。我们不熟悉经典,就难以在中医领域取得建树。
比如说吧,我们对于经方的研究,就太少了。
但是,仲景经方给我们的帮助,又太大了。
现在,我就给我的读者朋友们,转述一张医案。这医案,是我在中医经方学习班上,从老师那里听说到的。我视若珍宝。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经方临床大家刘渡舟先生。
话说有一次,刘师接待一个患者,年72岁,女性。
什么毛病呢?用家人的话说,就是疯了!
怎么疯了呢?原来,这个人从2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心烦懊恼之症,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就是心烦、燥扰不宁,觉得胸口腹部烦热,必须得用木棒锤打胸腹才会舒服一些。有的时候,甚至感觉肚子里有气在向上窜,胃脘部有东西堵在那里。
燥扰之下,这患者多次向家人诉说,不如拿刀来,把我的肚子打开,我看看里头到底是什么!
家里人吓坏了,赶紧把家中所有锐利之器藏起来。
由于老太太这个状态,家里人无不对她百依百顺。但是,老人家还是在燥扰不宁之下,动辄对家人破口大骂,同时伴随严重失眠,有时候彻夜不宁,搞得家人无法入睡。
另外,整个人食欲不振,恶心,尿黄,大便不规律。舌尖红,苔腻,脉弦滑。
这老太太之前用过各种西药,皆无效。
刘师寻思一阵,问了一下,大便是否便秘?家人回答,不便秘。刘师按压患者腹部,发现老太太并不拒按,无疼痛感。刘师心中有数了,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栀子14克,枳实10克,厚朴15克。结果,七剂之后,心烦之感大减,患者说自己肚子里的“妖精”跑没影了,性情平稳,晚上能睡觉,食欲增加。再用七剂,症状进一步缓解,与常人无异。
这是怎么回事啊?来,我试着给你说一说。
其实,这个老人家的问题,在于火郁胸膈,下迫胃肠。
你看啊,她脉象弦滑,舌尖红,苔腻,尿黄,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她体内有火热之邪。热邪伤津,化为痰热。
因为有这个痰热,中阻脾胃,所以患者总感觉胸腹胀满。热邪扰神,所以失眠易怒。中焦气机逆乱,则有气上窜。脾胃不和,所以食欲不振、恶心纳呆、大便不调。
老太太嘴里所说的,她肚子里的“妖精”,其实就是她胸腹部位的这团痰热啊。这个东西,你要是不用中医的思路去理解,就会以为患者有神经系统的问题,如神经官能症。其实,人家这是真实具体的躯体感受,你领会不到,所以理解不了。
怎么办?清热,行气、散结、除痰湿,也就是所谓“清宣郁热,下气除满”。
刘师用的配伍,其实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的栀子厚朴汤。原方配伍,就是栀子、厚朴和枳实。它有调肠胃,清邪热之功,也可以清烦热,除痞满。其中,栀子可以清热泻火而除烦,厚朴、枳实可以行气消胀除满。三者配合,郁热可除,痰火可清,痞满可解,则诸证悉平。
当然,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理解,供您参考而已。您如果有不同看法,也可以在留言区留言。
我写这个的意思,就是想表达古老中医经方的可贵之处。你看啊,老人家的病,西医治不好,中医经方用三味药就得到极大缓解。这背后说明,中医对此类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西医“神经官能症”的认识,要贴切得多。如果对这些中医的道理不懂,那老人家的病可能永远都治不好。
由此可见,中医思维,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宝贝,无论何时都不能丢!至少,我们多了一种应对疾病的武器。在西医无可奈何的时候,古老的中医药,以其特有的思维模式,会带给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这难道不弥足珍贵吗?
文中配伍,非专业人士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可以说,如果用得好,对此类热郁胸膈的神经官能症、失眠症来说,效果可以期待。
好了,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