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波:考古发现印证中华民族融为一体

作者:史金波

来源:《历史评论》2021年第2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广阔疆域,书写文明历史,创造灿烂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考古发现有助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

例如,在新疆发现了很多于阗语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对于阗历史、语言文化以及于阗与敦煌交往和民族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矗立在西藏拉萨市大昭寺前面的唐蕃会盟碑,上刻汉、藏两体对照文字,此碑体现了汉藏两个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反映出中国各民族之间友好密切的往来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

西夏故地出土了一部西夏文与汉文词语集《番汉合时掌中珠》,它是当时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辞书,为两个民族架起了一座文化互通的桥梁。此书是中国最早的双语双解四项词典,反映出古代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加强密切联系的热忱和有效举措。

河西走廊有三通与西夏有关的碑刻,这三通记载历史事件的碑文,都是一面使用汉文、一面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突出地反映出各民族在历史上的紧密联系。

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但目前尚未发现宋代的活字印刷实物。考古资料证明,当时活字印刷术很快传播到西夏。出土的多种西夏文献证实,西夏学习、推行泥活字印刷,并成功实现了木活字印刷。宁夏贺兰山西夏方塔出土的西夏文活字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和甘肃武威出土的《维摩诘所说经》等,是中国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在敦煌莫高窟,则发现了很多早期回鹘文木活字。大量印刷实物成为中国发明活字印刷的有力证据,展示出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活字印刷领域衣钵相传、争奇斗艳,共同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考古学有利于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今后,我们应更加重视和加强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强支撑。

原题《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丰富内涵》,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6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