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师,更需要让自己有“走出去”的能力
任正非:“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如果有,那就是我们自己。
日前阅读了一篇名为《我从中职教师辞工的前前后后》的文章,虽然对这位昔日同仁的勇气和胆量深感佩服,但是现实并不是所有老师都会像他一样进入到商界中打拼。更多的老师,仍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像个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难道我们能说这些老师就没有更大的追求、就是外人来看所谓的“没有意义”的忙碌么?
答案是“不能”。
扎根于某个行业,认认真真的做好本职工作,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恰恰是老师这一职业神圣之处。当学生们飞黄腾达时,老师仍然在那个三尺讲台;当学生们事业得势时,老师也仍然在那个三尺讲台。
李连杰电影《冒险王》中有一句台词“其实这个世界上最冒险的事就是怎么和一个人永远的相处下去。”工作也跟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真正将一项工作做一辈子做到极致,何尝不是一种冒险呢?而这样一种“冒险”,则更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坚韧力。袁隆平为了杂交水稻奉献一辈子、成龙为功夫喜剧打拼几十年、钱学森把毕生智慧献给祖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现在教师出走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外面的诱惑还那么多,还有更高的回报,优秀的人才自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况且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去追求呢?
这样的思想,或许,更适用于企业!体制内确实有体制内的问题,但是不能因为有问题,就认定老师这个职业不值得去付出。所有学校的老师如果干一年两年就换单位,学校乱了、家长乱了、社会也得乱。
老祖宗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里说的“走出去”,其定义很可以理解为职校老师更应该与企业行业零距离接轨,要经验有经验、要实践有实践、要上课能上课。有人说,能够做到这些的老师,还留在学校干嘛?对此我们只能理解为,人各有志!你有你的老板梦想,我有我的教书情怀。
曾经有一篇文章,叫《保持能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些例子,告诉大家在体制内要继续努力、奋发图强。这个理念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努力提升自己并不意味着要离开。其实,国家文件早就告诉和指导教师应该具有“走出去”的能力了,很多教师自己不去为之努力,那能怪谁呢,只能让体制外的看笑话和瞧不起了。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期中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内容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同时也强调:“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人员配备规范。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完善教师招聘办法...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
什么叫“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什么叫“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什么叫“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
从正面来看,这是告诉职业院校的教师们,应当专家向行业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经验,最后能去企业实践,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帮助更多的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如果老师都没在企业呆过,又怎么能把企业方面的课程讲的更生动、更有趣呢?而且,这也明确鼓励老师走出去。那些抱怨工资待遇不高的老师们,完全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在提升能力后去做兼职嘛。
从反面来看,就是告诉职业院校的老师们,企业工厂里面的精英一样可以替代教师来上课,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应该让很多职校教师敲响警钟。如果你没经验没技术没实践,那就换人。而这里的矛盾在于,真正校企合作做的很好的,在全国还是少之又少。那么多企业的精英,哪儿有功夫来给你授课。所以教师正好可以提升自己,不让自己被淘汰。
我始终认为,职业院校的老师,相比本科研究型院校的老师,更应该具备实践能力、更应该具有实战经验、更应该了解社会的需要。现在很多大学也开始学职业院校,开展各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么做到底对不对,意义真正何在,这里先不做评论。但是所有这样的情况都告诉学校的老师,尤其是职校老师,抓紧提升自己,刻不容缓。否则,是早晚容易被别人嘲笑的。
参与七夕最美情书活动,聚焦职教送甜蜜好礼
▼
戳图查看课程详情
暑期精选
暑期精选
暑期精选
◆ ◆ ◆ ◆ ◆
每日奉上职教新鲜事儿
ID:zj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