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扇。

小扇轻摇,凉风徐徐,是旧时夏日的兴味。
那日在公园中走着,见到树荫下婴儿车中一个娃娃睡得香甜,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正轻轻摇着蒲扇。
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奶奶也是这样一下一下地,摇着蒲扇照顾我入睡。
只是那把棕色的蒲扇,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在夏日的记忆里远去了……
置身空调房中,吹出的风都是硬朗的,能迅速让人感觉到周身凉爽,却也煽动得周遭空气都冷漠、躁动起来,所以有时也会怀念那种淡淡的、悠然的扇子的风。
倒不妨,执一把扇子在手中。此时,无风胜有风,酝酿了千年的雅韵与风流,让这个夏日,亦多了几分让人流连的温度。
中国的扇子,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的扇子,并不是做取凉之用,而是一种礼仪工具。晋崔豹的《古今注》中有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
五明扇,古称“箑”(shà),形状像是两叶门扇,由两个人手持,立于君王身后,表示广开求贤之门。
到殷周时,又有了用野鸡尾羽制成的“雉尾扇”,作为贵族仪仗,既可以遮尘蔽日,又可以彰显权威。
《步辇图》局部
西汉以后,才有了用来取凉的扇子。
那时候的扇子形状像是一把菜刀,是用细竹篾编制而成的,也称“便面”。除了扇风遮阳,便面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当遇到不想见的人时,可以用它将自己的脸遮挡起来,避免尴尬。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位老者举着一把扇子挡住了自己的脸,旁边骑马的人似要与他打招呼,而他并不想理会——以“便面”遮脸,就避免了双方的尴尬。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东汉时,扇子的形状终于改进,有了像明月一样圆圆的扇子,称“合欢扇”。因为是用丝、绢、绫罗等织品做的扇面,便于刺绣,又叫“纨扇”“团扇”

班婕妤的《怨歌行》中就曾写:“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以素面团扇比喻自己被冷落的命运。

一柄团扇,可以绣上或绘制精美的图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成各种形状,比如: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等,再配上扇坠、流苏、玉器之类的装饰,甚为精美。唐时,已成为闺阁女子间流行的饰物。
不过,团扇并不是女子的专属,文人雅士也常手持团扇,宴饮雅集。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听琴图》局部
宋时,在团扇上刺绣、作画已蔚然成风。尤其在徽宗的影响下,民间也兴起了画扇、藏扇、玩扇的风潮。
譬如,在南宋都城临安的夜市,就出现了专门代人画扇面的小摊。对此,陆游诗中曾有过描绘:“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宋《梅竹寒禽图》|  上海博物院

宋《豆花蜻蜓图》 | 北京故宫博物院

那时折扇已经初露头角,不过直到遇到明永乐皇帝,才迎来属于它的时代。

对于这种能开能合、便于携带的扇子,永乐帝甚是喜欢,他让内务府制作了大量折扇,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成为风潮:当时的文人雅士,必人手一把折扇,以示雅趣;相互之间还经常互赠折扇,表喻友情别意。

从此以后,折扇与团扇各占一壁江山,一面娇柔,一面飒爽,走出了中国扇子的美学之路……

团扇与美人,总是佳配。
《红楼梦》中,姑娘们或是执扇而立,或是掩面浅笑,亦端庄,亦灵动,如花面相映,让人看得欢喜。
而在电影《青蛇》中,张曼玉、王祖贤巧笑倩兮,秀色半掩,则是另一般的妩媚了。
一柄团扇,就如画龙点睛的那支笔,渲染着女子的柔媚与多情,也点亮着这一刻的曼妙与雀跃;若无它,女子们的各般情态,怕都要大打折扣了。
不止是容态,美人们的情思,也婉转流淌于团扇之上。
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百无聊赖,是“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的娇怯含羞,也是“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的寂寂闲情……
是啊,手执一面团扇,心情不觉也会生出几分诗情画意来。
扇面之上,或是一首小诗,或是一枝素雅兰花,或是一枚盛放的牡丹,轻轻摇起,香风暧暧,情思缱绻,仿佛自己也走到了画中间……
相比团扇,折扇在开合之间,自有一种洒脱不羁的风度。
梅兰芳先生创作的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使用的就是一把绘有大团牡丹的金底折扇,与贵妃的美艳姿容相得益彰。
而在昆曲《桃花扇》中,李香君因不屈从强权,血溅与侯方域的定情折扇,后点染而成瓣瓣桃花,又让这扇子承载了几分刚烈与凄艳。

文人墨客视折扇为“怀袖雅物”。日常出门,便将折扇放在袖子中,经常边摇扇边吟诗作赋。在影视剧《四大才子》 中,便是人手一把折扇,儒雅又风流。

打开折扇,就打开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一面为诗词,字字倜傥;一面为画卷,笔笔风流——是文征明的古柏竹石,是张大千的小品,是郑板桥的墨竹,是齐白石的花鸟……是看不完的中国水墨图。
闭合折扇,便如刀剑回鞘,敛起所有光芒,默默藏于袖中。

在颇具审美眼光的中国文人的推动下,折扇扇面的绘画与书法日益精妙,工艺也愈发精湛:扇骨的选材有名贵的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还可雕成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不同形式,再附上精致的扇坠、扇囊、扇盒,堪比收藏品。

《红楼梦》中,那个爱扇如命的“石呆子”,就收藏了20把老扇子,扇骨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制成,扇面皆是古人写画真迹,非常珍贵。可惜后来招人抢夺,丢了性命。

折扇不仅在国内风行,17、18世纪时,更曾远销欧洲,以其精美的做工和绚丽的图案深得贵族人士的喜爱,一度成为欧洲国家宫廷中结婚、加冕、舞会等重要仪式的礼物或纪念品。

那时候,最中国的,便最时尚。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扇子早已超越了它的实用功能,是中国人美学生活的结晶,浪漫情思的映射,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

朋友曾送一把小小折扇,竹木骨架,绢布扇面,配以玉珠流苏。上面绘有徽宗的瑞鹤,栩栩如生。

小扇摇,清风起,曳曳生姿里,又见那个,美的中国。

编辑 | 柚子

(0)

相关推荐

  • 风起的时候,笑看100枝扇子。

    他们不是艺术家, 但对艺术与生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没有学术评论那般深奥.晦涩.复杂, 一切自然而然的美的表达, 都流露在他们的观展体验中-- 小树林教研中心 观"半月观 | 第⑩期:上扇若 ...

  • 莲池女子诗社七月诗课

    莲池女子诗社七月诗课 主课人:锦瑟年华 手执清风,摇曳度夏. 扇子,在中国是传承,更是文化.从形式上分有折扇和团扇,按扇面材料分有纸扇.木扇.绫绢扇等.扇面更是集刺绣,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为一体.制 ...

  • 我是雕刻师,手工折扇与机制折扇的区别等专业折扇知识

    长久以来,三.五十元一把的扇子占据了折扇的主要市场,旅游区,小商品市场,地摊,以及电视剧里,继而渗透到千家万户.然而机器制作的折扇毕竟是机制的,与手工制作的折扇区别很大,今天就谈谈两者主要差别. 编辑 ...

  • 人来风——闲摇古扇话小史

    三伏仲夏,被冷落已久的扇子,又成了我们须臾不肯释手的爱物.插电制冷的冰爽,比起动摇满怀的清冽,终究还是略欠自然之妙.蜷身摇椅之中的你,倒也不妨追溯千年的青史风流,瑟瑟畅想一番古人搅动炎凉的潇洒. 单从 ...

  • 中國古典音樂欣賞

    中國古典音樂欣賞

  • 要開工了!造福中華千年的工程!中國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多

    要開工了!造福中華千年的工程!中國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多

  • 中國古典音樂 安靜音樂 放鬆音樂 心靈音樂 冥想音樂 睡眠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 安靜音樂 放鬆音樂 心靈音樂 冥想音樂 睡眠音樂

  • 數位資源 | Chinese Iconographic Thesaurus 中國圖像誌索引典

    中國圖像誌索引典(CIT)旨在匯集漢學.藝術史和信息研究,建構一部中國圖像誌分類詞典. 圖像誌是一種植根於歐洲藝術史的研究方法,歷來被用來紀錄和檢索歐美藝術圖像.由於缺乏非西方藝術圖像的紀錄模型,歐洲 ...

  • 什么是中國?(之二)

    导读:我们的远古祖先,认为他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就叫中國,而中國就是天下:汉唐时期,华夏民族真的建立起了一个天下國家,海纳百川.胸襟开阔:但不知为何,从宋朝开始.直到明清,这个老大天下帝國就在一天天地失去 ...

  • 【中國詩詞地理—湖南卷】李靜嫣

    公告栏 第1317期 中國詩詞地理 湖 南 省 · 湘 潭 市 李 靜 嫣 秋詞詩詞選 李靜嫣,湘潭閒人,網名秋詞.愛詩詞,偶淘氣.若問何以好詩詞,五柳先生云:聊為小字 以自娛爾. 秋詞 谢采妘 -  ...

  • 【中國詩詞地理—安徽卷】王保存

    公告栏 第1316期 中國詩詞地理 安 徽 省 · 安 慶 市 · 岳 西 縣 王 保 存 王保存詩詞選 王保存,安徽安庆市岳西县人,1944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同年被分到湖北松宜煤 ...

  • 中國壁畫。

    如果我们在千年以后相遇,一切的人间日常,都已成为心怀宇宙的浪漫. 若有一幅古壁画,留给今天的我们,纵然再俗常不过,我们也可以去翻越山海,去望遍众生的故事.万般色彩,从无数生命中流过,一笔一笔,描摹出天 ...

  • 诗意中国,摄影中國。

    图自网络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民族 从<诗经>开始 绵延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汉赋.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便是流传千年诗性的物证 中国人处处显着儒雅与风度 春之昼,秋之夕 夏之荷,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