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评图】让你看见:儿科医生闪亮的身份标签
【杨徽/文】在儿科当医生一种什么的体验?
圈里有话:“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儿科医生面临收入低、工作累、医闹概率高的现实。
但他们往往又是最有耐心、最需仁心的。
有时直接面对生与死的命题。
犹如围城,有在此坚守,也有不堪重负而撤离。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儿科医生的缺失和流失现状急需改变。
于社会、于未来,围城不能丢,围城里的人们,需要补给和援军。
观看”我在儿科当医生“影像展,欣喜地看见一个儿科医生群体闪亮的身份标签。这无疑是一次正能量的精神补给和影像支援。
01
艺术家“表达什么”比“如何表达”更重要,更关键
就摄影而言,它看似一种简单的行为,却在丰富的影像产出中,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与融入世界的方法。与其说我们将世界纳入脑海,不如说我们将脑海中的一切,都拉进现实。观者所看到的作品,与其说是现实世界中的影像,还不如说是摄影家的思想与观念的心像。摄影艺术家“表达什么”比“如何表达”更重要,更关键。医院是社会的窗口,足以折射出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儿科医生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足以流露出人生百态的酸甜苦辣,以“我在儿科当医生”为主题,聚焦“勇气、成长、敬畏、爱心”四大关键词,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定位,决定了对儿科医生群像的形象表达,也决定了摄影师的思维路径、选题角度与创作走向。“我在儿科当医生”作为一个摄影项目的运作,摄影团队的精心策划与系统化设计,包括主题、拍摄、风格、调性、表现等元素,无不贯穿着摄影师的思想与观念。
02
立足对表达主题的细致思考和人物个性的恰如其分的把握
现场展陈的71位科医生的群像,他们有的是身在偏远山区的县级医院儿科里的单枪匹马,有的是在综合型专科医院钻研的学科带头人,他们都有可贵的坚守,辛勤的付出。“我在儿科当医生”的群体形象生动鲜活,境界专注热爱,透射出满满向正向好的精气神,散发出照见心灵的亮光。虽是观念先行的摆拍样式的人物肖像摄影,但还是忠实于纪实风格的表达,体现出人物身份的真实和场景的真实,并非是表演所扮演的身份角色。摄影师强烈主观意识的注入,也是建立在对表达主题的细致思考和人物个性的恰如其分的把握中,包括人物传神瞬间的抓取和对关联场景、道具的选择。并且少有脸谱化、同质化的倾向,多维度、多视觉的表现出医者情怀、医患故事和医院温情,这是难能可贵的。
03
致力于影像的深度挖掘和立体表达上下功夫
同时,采用视频访谈的形式对“我在儿科当医生”的动机、根源,意义、价值等进行了触及灵魂的拷问,从历史、现实、未来纵向探寻,向社会、职场、家庭横向比延展,儿科医生置身在家与国、情与理,得与失的取舍中,凸显出不忘初心、传递仁心的担当,苦中有乐,泪中带笑的收获,多角度、多侧面的印证议题,通过精心剪辑的微视频,将视频二维码与照片的并置,丰富了展陈的空间与内容。不仅更加丰满的展示了人物形象,而且更加完整的提升了作品思想内涵,切入了儿科医生精神世界,还适应了人们视频化阅读的喜好。真切而深刻的展示了医者人生感悟、职业操守和心路历程,让社会和公众更多的了解、认同医院、医学和医生,进一步弘扬医者无大爱,体味医学人文的温度。
04
不仅仅是对儿科医生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求索
成功的影像来自不易,之前,在潇湘晨报杨抒怀影像工作室、湖南省医院叙事影像工作坊的6名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这支正在守护着祖国未来希望的稀缺医疗群体,通过影像化表达,来讲述现代儿科医生的温情故事与儿科医疗的感人作为。怀抱重大的使命感,强烈责任感投入了创作,用3个月的时间,跑了湖南省14个市州30个城市、行程超3000公里、拍了71位科医生的工作日常,在近2400分钟的视对话和4万张照片合集里遴选出精品图片和精彩视频汇聚展陈,这不仅是对儿科医生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求索,而且是对摄影师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对摄影介入社会作用的有劳彰显。
(影像、图片潇湘晨报杨抒怀影像工作室出品)
摄影有难题?来【摄影评论家】公众号找秘诀:
摄影的困惑----
摄影的评图----
摄影的玩法----
摄影的解析----
摄影的提升----
常年征集:评图作品、评论议题、热点事件
编辑微信:LYCH_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