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幸福:齐鲁傲骨
齐鲁傲骨
——锦阳关齐长城遗址创作构思
文/胥幸福
齐长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太多太多的传说。由于在秦长城大名的笼罩之下,所以齐长城几乎被人们忽略殆尽了,每每于旅途中眺望一眼,也因它的平淡而不能让人驻足,长期以来作为长城鼻祖的齐长城被锁在了迷雾之中,渐渐的被人们淡忘了。
曙光
近年来,为了挖掘本土文化,《齐长城断想》系列的创作一直在进行中。作者曾多次去实地考察写生,掌握了较为详实的图像和文字等资料,已有数十幅画稿正在创作中。齐长城西起黄河河畔,东至黄海海滨,迤逦山东十三县,长达千余里,横亘于山东境内,是当时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城墙已不存在,只有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上还零零星星的断断续续的存在一小部分,很多遗址只剩下一块后人立的石碑,已经毫无当年长城的一丝踪影。
红色乐章
通过对齐长城的考察,发现锦阳关一带的长城是保存最为完好、最为原真,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古朴、自然、满目沧桑、铁骨铮铮,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蜿蜒起伏、连绵不断。阴天时如泣如诉地诉说着岁月的幽情,晴天时如梦如幻地展现出往日的豪情…… 特别是在一个细雨迷蒙的秋日,被雨水浸淫的顽石深深地勾起了作者对历史的幽思、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横亘于齐鲁大地的古城墙就是一条铮铮的傲骨,而锦阳关一带理应视为龙脊。
流金岁月
《齐鲁傲骨》的形式为三联画,中间部分为长城西望的画面,选取一处坍塌了的城墙口为主体,仰视的表现了状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端坐在荒山野岭的杂草之中,默默地守望着沧桑巨变的古城墙。萧瑟的秋色中略微透出一丝的淡绿,一群正在吃草的绵羊安详的与“老人”呼应。远方是断续残破的古城墙,前方是一大片破碎的城墙基石,一直延伸到观者的脚下。夸张的透视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历史”的空间感。
齐鲁傲骨
为了打破齐长城的单调(早于秦长城三、四百年的齐长城结构颇为简单),在两边又加配了两联俯视的画面。其一表现了具有齐长城特色的墙垛,其二强调了齐长城大的走势。两边蜿蜒起伏的长城如张开的双臂向画面中心聚拢,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感,并协调着整个的画面。
《雾漫雄关》选取后人重建的锦阳关城门楼为主体,近景为一棵高大的软枣树,夏秋之交,风雨潇潇,雨雾缭绕。虽是借鉴的新城门楼,但仍然表现的的是岁月的沧桑。
雾漫雄关
《燕子屋》是齐长城中很有特色的建筑,完全是用一块块的碎石头堆砌而成,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互相制约的很紧密,使零散的石头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画面融合了了中国山水画的韵律,充满了神秘感。
燕子屋
《岁月》选取了具有齐长城特色的一段城墙,用俯视的画面精细的刻画了齐长城的场景,体现了齐长城的走势,表现出齐长城的遗韵,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
岁月
《屹立千秋》具象的刻画了齐长城的一个垛子,具体的表现了齐长城的细节构造,让人们在用心触摸历史的同时,感觉到历史的厚重和深沉……
屹立千秋
2008年山东省拟定了“三个一百”大型美术创作工程,首先在2010年启动了一百处山东重要的名胜古迹创作工程,锦阳关齐长城被列为其中之一的重要内容。作者以此为契机,拓宽思路、丰富资料,虚心求教、数易其稿,苦心经营、严谨创作,最终《齐鲁傲骨》荣幸的被选中,2012月8月22日在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展出,之后,由山东省文联收藏。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镛先生对此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本次展览代表着当代山东中国画山水画和油画风景画创作的雄厚实力和最新成果,作者将全部真实情感倾入到了作品中,感人至深,为当代中国美术的主题性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作品欣赏
望春
祈祷
金秋乐园
金秋礼赞
惠风和畅
梦回额济纳
古老家门
古宅逢秋
秋日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