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鼻咽癌常用药物安全须知,必须掌握!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因其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相对优于其他肿瘤,NPC又被称为“幸福癌”。国内鼻咽癌相对高发于南方地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理方面,NPC以低分化型鳞状细胞癌多见。EB病毒、环境、吸烟等等是主要的致病因素。NPC对放、化疗均较为敏感。因此,临床上采用联合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抗肿瘤药物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六大类: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抗生素、植物类、激素类以及杂类。接下来,我们将对部分治疗NPC的常用药物进行讨论。
铂类药物
①顺铂(DDP)是第一代铂类药物,通过破坏DNA的功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高浓度的DDP(>0.5mg/ml)属发疱剂,使用过程中注意防止外渗。其次,高浓度氯离子可使本品更稳定,一般采用含氯溶液作为溶媒。对于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
常见不良反应:
a.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
b.肾毒性:肾功能障碍
②奥沙利铂(OXA)是第三代铂类药物,是二氨环己烷的铂类化合物,不可用盐溶液溶解或稀释。常用剂量为85-100mg/m,静脉滴注2-6小时,每两周重复。可与5-FU联合应用达到协同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
a. 神经毒性:感觉异常,遇冷加重,偶见可逆性急性咽喉感觉异常。
b.胃肠道反应:腹泻较常见
植物类
①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天然植物类抗肿瘤药物,通过阻滞细胞分裂和增殖达到抗肿瘤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
a. 过敏反应:潮红、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
b.脱发
c. 神经毒性:轻度麻木、感觉异常
抗代谢类药物
①5-氟尿嘧啶(5-FU)最常用的NPC药物,但其药物毒性较大,多次化疗患者、蛋白质消耗或有吸收障碍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者酌情减量。
常见不良反应:
a.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
b.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为主,严重者也可出现全血象下降
c.静脉炎
d.皮炎
②吉西他滨
吉西他滨是一种嘧啶类抗肿瘤药物,属于二线药物。吉西他滨在体内由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由胞嘧啶核苷脱氨酶代谢。在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和其他药物的研究中,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方案)治疗鼻咽癌更为安全有效。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此方案。
常见不良反应:
a.骨髓抑制:以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降低为主
b.消化系统反应:便秘、腹泻等
c.流感样症状
靶向药物: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
①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 即泰欣生,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分子靶向药物。泰欣生通过竞争性结合EGFR,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联合放疗能够提高晚期NPC的疗效。
常见不良反应:
a.皮疹
b.发热
c.低血压
②西妥昔单抗(Cetuximab)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导致其凋亡。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对NPC疗效可观。本药物在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方法为静脉注射本品20mg,观察10分钟以上,结果阳性者禁用本药。
常见不良反应:
a.皮疹
b.腹泻
③吉非替尼(Gefitinib)是一种小分子抗EGFR 的口服药物。
常见不良反应:
a.皮疹、瘙痒、皮肤干燥
b.胃肠道反应:腹泻
诱导化疗
即新辅助化疗。指在放疗前进行化疗,在短期内缩小肿瘤病变体积,减轻由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提高放疗敏感性,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临床经典方案为DDP+5-FU。这一方案的缺点是容易产生耐药性。除此之外,常见的诱导化疗方案还有GP方案。
同期放化疗
指在患者接受放疗期间进行化疗。需要对患者体质进行评估,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同期放化疗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是目前的标准治疗。而DDP单药是最佳的同期放化疗方案, 21天重复一次。
辅助化疗
指在术后或放疗后进行药物化疗的方法,起到巩固的作用。辅助化疗能够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会,达到提高治愈率的目的。NPC肿瘤部位特殊,界限不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因此NPC的辅助化疗主要在放疗后进行,常用的方案为DDP+5-FU, 21天重复一次,2~4疗程。
临床上通常根据TMN分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联合治疗虽然能提高疗效,但是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及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临床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文龙, 吕炎, 胡云扬, 戴娜, 胡晶, 何迎春. 放射联合药物治疗鼻咽癌的现状[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2: 346-348
2. 区通源, 潘智灵. 鼻咽癌药物疗法的药效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 2013.1: 82-84
3. 李亚洲, 吕良, 周燕园. 鼻咽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科技经济导刊. 2019.9: 139-141,184
4. 刘琳, 邓舒妮. 鼻咽癌常见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28:101-103
说明:本文为好医术编辑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