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这么多动物同性恋,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不止人类,动物中也同样存在着同性交配行为,这种行为的出现,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相违背的,也被称为“进化悖论”,这是因为这种行为在促进动物生存或者繁殖后代上,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那为什么在动物中会广泛存在同性交配行为呢?

根据科学家研究,在自然界,与同性个体发生性行为的动物很多,从灵长类到海星,从蝙蝠到豆娘(跟蜻蜓类似的昆虫),从蛇类到线虫、蠕虫等等,总共有1500多个动物,已经被科学家观察到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比如,雄性长颈鹿通过相互摩擦脖子和身体来进行同性交配行为;而在鸟类中,某种信天翁中有3成的雌性会与同性交配,每四对黑天鹅夫妻中,就有一对同性夫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同性个体的交配行为之所以违背进化论,主要是因为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任何动物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让动物更好的生存,或者是让动物顺利繁衍后代,但是在同性个体交配行为这件事情上,动物们不能得到在生存或者繁衍方面的任何好处,相反,为了完成这种行为,它们需要付出很多,甚至付出生命,一般的都要付出时间、精力还有相对应的资源。

这样的付出,与异性交配行为所获得的好处相比,可以说是只亏不赚,可见其高贵性。

但是这种说法,是科学家建立在异性交配行为能够带给动物非常多的好处,动物异性交配行为高效的前提下。

然而,现在动物生存的现实是,与异性交配,同样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不是每一个雄性,都能够获得与雌性交配的权利,而且就算是完成了交配,也不代表着能够成功繁衍后代,简单点说,就是动物的异性交配行为并非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能够给动物带来足够的好处,而且容易获得,也就是说,异性交配行为同样也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那动物的同性交配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根据科学家研究,动物之间的同性交配行为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是动物同性交配行为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异性交配行为是动物中一种常见的,多样而无休止、一成不变的模式。对于那些繁殖期的动物来说,不是每一个雄性或者雌性都能获得异性交配权的,因此,为了不在短暂的繁殖期内错过交配,有些动物为了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选择异性伴侣,就会选择同性伴侣,完成交配,而且这种方式也能带来一种新的体验。

二是动物先祖一开始就是一种无区别交配,有区别交配是伴随着进化获得的。还有科学家认为,动物们的先祖在交配方面一开始就是无区别交配,也就是说,它们会与所有性别的个体交配,因为这个时候的动物,还不会通过体型、颜色或者气味来识别异性,这些能力的获得,是它们在伴随着性行为的发生而不断进化获得的。动物先祖的这种无区别的交配行为比有区别的交配行为,在成本上要低得多,因为它们在生理上和认知上花费更多的成本来适应。

三是动物同性交配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从繁衍的角度来说,同性交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但是科学家认为,这种交配方式,也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有时候,动物间发生同性交配,只是一种单纯的学习行为,为了让它们更好的掌握繁衍的本领,为自己成功繁衍后代加分。

这种同性交配行为比较多的发生在未成年群体中,比如灵长类动物,它们玩耍时就会出现一些爬跨行为,但这种行为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同性交配行为,因为它们还没有成熟,不具备一定的能力。

四是宣告地位的手段。在群居动物中,对于首领如何显示自己的地位,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方式,但在灵长类动物中,爬跨与等级顺位的变动有很大的关系,一般高顺位的个体会爬跨低顺位的个体,在争夺地位的战斗中,往往会出现同性爬跨行为,这也是高顺位的个体彰显自己地位的一种表现行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