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军娃二胎
军娃二胎
王海洲摄
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对于严格执行了近四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来说,无疑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爆炸性消息,引起百姓广泛关注和热议。但生或不生,同样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生,能缓解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改变“四二一”家庭模式,给独生子女增加弟妹。不生,更多原因来自经济负担、生活压力,或者没有人手带孩子等。
作为军人家庭,生不生二胎,就像雷厉风行对待革命事业一样,我和妻子并没有纠结。单独二胎政策正式文件出台不久,润就“生根发芽”了。用唯心的话说,这是命中注定的。
2015年初夏,润在解放军第175医院呱呱落地。“怎么又是一个男孩?”老人家高兴说笑的同时,脸上难以掩饰些许失望。术后清醒的妻子第一句话也说,怎么不是女儿啊?
古人讲,儿女双全才是最完美的幸福。于是有人把“好”字拆解为有子有女才好,用以寄托那份儿女双全的幸福。这应该是准备生二胎家庭的普遍心理,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其实,在我的内心也曾有过对二胎生女儿的期待。但与之相比,令我更感遗憾的是,对大儿子的亲子亏欠。在部队工作,通常是我下班时,他已入睡;我上班时,他没起床,周末、节假日加班也是常有的事,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这何尝又不是所有军人对军娃的亲子缺失呢!
而对于那些两地分居的军人家庭来说,亲子缺失问题更为突出。基层干部处于事业奋斗黄金期,带兵育人责任重大,面对家庭变故、婚期、孩子出生等实际问题时,通常自觉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部队训练、演习等大项任务上,缺席家里红白事、推迟婚期、甚至孩子出生不能到场等并不罕见,花前月下、亲子互动几乎成为奢望。因此,军娃不叫军爸、军人不能告别逝者、心爱的姑娘对军人失去耐心等心酸的场景并不稀奇。和平时期,这种默默奉献也叫做牺牲。
随着军改深入推进,我于2016年转业地方工作。在待安置的八个月时间里,我的身份从军人变成了超级奶爸,喂奶、陪睡、换尿布、亲子互动、出门遛弯,从笨拙到熟练,从不懂孩子心理到心领神会,最大的体会是功到自然成。
这不,带二胎润的时间久了,他对我的依赖性明显更强。于是老人家和妻子会悄悄跟我说,你别太“偏心”,防止老大泽有想法。我经常扪心自问,我的思想深处对于他们两兄弟是一视同仁的,怎么会出现让人觉得有偏差的行为呢。究其原因,只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觉得老大泽慢慢长大懂事了,把原本对泽幼年时的亲子缺失过多地弥补到了润的身上。
最近,给几位转业待安置的战友打电话,聊得的最多是话题是孩子。有的年过不惑,鼓足勇气准备生二胎,除了想添加一个家庭成员之外,骨子里那种弥补军娃亲子缺失的伤感流露于言谈之间。有的当起全职奶爸,买菜煮饭、接送孩子、辅导作业、家长会和实践活动等一样不落,在婆婆妈妈的琐事中真正担起父亲的责任,幸福快乐不言而喻。
军娃虽说暂时缺少了一些父爱,但在缺少中学会了坚强和自立,懂事更早、成长更快。而军娃二胎们在给家庭增添幸福快乐的同时,寄托的则是军人们对于亲子缺失愧疚的一种告慰和弥补。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王海洲
王海洲,湖北监利人,地方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军旅生涯在各类期刊、报纸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篇,陆军上校军衔转业地方工作。坚信好学才能上进。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