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帕米尔守边防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在帕米尔守边防
刘玉庆||山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落地,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区,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与战友们曾经守卫的帕米尔高原——丝绸之路上最高最险的一段,必将迎来开放发展的黄金时期。 ——题记
冰峰接天,雪域茫茫。帕米尔高原曾经是我与战友们守卫的地方。那里虽然是一个冰雪世界,且让我度过了血气方刚的青春岁月,但我始终没有丝毫怨悔,始终深深地爱着那里。虽然早已离开了高原,但灵魂时常在冰肌玉骨、耀眼磅礴的冰川里游荡;思维时常在晶莹剔透,清澈见底的河、湖边徘徊;那些军民携手抗击风雪,坚守边关一线的画面,时常电影般一幅幅闪过,高原已留在了我永久的记忆之中。
1982年初,我军校毕业,自愿要求走上了驻帕米尔高原的边防部队。
1
严守国界,保卫边疆,是党和人民赋予边防部队的主要任务。边防执勤是边防部队履行职责的有效手段,“宁失千军、不丢寸土”是中华民族的古训。边防部队接过前人接力棒的每一个官兵深深懂得,谁把国土守丢了,守小了,那将是千古罪人。在边防部队官兵心头,国家、人民的利益和自己的使命担当,比什么都重要。“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边防部队广大官兵把履行使命,看得无比的神圣。
帕米尔高原群山峻岭,西北、东南走向的萨雷阔勒岭构成阿姆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分水岭,地质结构为片岩。防区山大沟深,平均海拔5000米,边界巡逻点位,大都在萨雷阔勒岭的山脊线上。
抵边巡逻观察是边防部队经常性执勤工作的内容之一。在高原执行这项任务难就难在缺氧上,缺氧带给人们的直接影响是头昏脑胀,思维迟缓、雄心锐减、体力下降、办事效率低下。驻地与巡逻点位的距离都在数十公里以上。那时,边境巡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军马,巡逻占用的时间长,近的点位需要一两天,稍微远的点位一般需要三四天,特别远的来回需要七八天。对于新手来说,骑上六七天马烂裆是常事,返回后,内裤脱不下来。即便是老骑手,来回一趟,浑身也像散了架,好几天缓不过劲来。
特别是快到巡逻点位徒步爬大坂,由于地势不断上升,氧气越来越少,走一步三喘气,越往上爬越困难,两腿酸软无力,似乎拿张纸就会感到有重量,迈步吃力,挪脚困难,上身像穿了紧身衣似的憋得胸口喘不过气来,两只眼睛往外鼓,太阳穴钻心地痛,走几步就不得不张着嘴巴四仰八叉躺在那休息一会,躺下了嘴巴也不能合拢,还像拉风箱一样呼哧呼哧喘粗气,这时你会听到自己的心脏像擂鼓一样嗵嗵地跳动,感觉到随时就要爆炸。每当这时,也发过立即离开高原的“誓言”,但“誓言”发过多少次,总是一次次去,一次次发,又一次次去。
可当你到达巡逻观察点位,面对神圣的界(桩)碑,攀爬过程的所有的痛苦和疲劳,立刻烟消云散;面对神圣的界(桩)碑,沸腾的血液周身奔涌,那种战胜困难、征服自然的快慰,那种展现自身价值的喜悦,那种幸福,那种荣耀,使命在肩,守卫在边防线上,为祖国站岗放哨的光荣感自豪感随之而升。
那种感觉,除了奥运冠军登上领奖台,奏国歌升国旗时能体验到之外,也只有边防军人才有亲身体验。
血气男儿,骑马挎枪走天下为祖国效力,是多么的荣光。
2
蓝天映衬着高矗的雪峰,阳光下,那融化的雪水,从冰山上飞泻而下,就像一条条闪耀的银链。银链间洒落的朵朵白云,就是祖祖辈辈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人家的毡房。
当我们边防部队执勤巡逻的官兵乘车、乘马或是徒步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短暂休整需要补充时,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牧民就会把我们邀进毡房,端上一碗碗漂着酥油花花的奶茶,雪山寒气,瞬间即过,立刻会使你的心里感到象夏天似的温暖。喝一碗奶茶,热流奔涌,暖透四肢百骸,河水再深雪山再高,千难万险也要往前走。一碗奶茶,让多少边防军人有力的双脚更加矫健,普通的奶茶,传递给高原子弟兵多少温暖和力量!
“毡房是哨所,牧民是哨兵。”是对坚守高原的塔吉克和柯尔克孜民族的真实描写。边防部队的前辈们一直都这么说,我们自己都亲身经历和体验过,哨卡的巡逻分队在边境线上执勤时,所经过牧业片、牧民点的男女老少全体人员都会走出毡房迎送我们,男人们主动与官兵握手,一双双粗壮,有力沧桑的手,传递着温度和真诚,不管走进任何一户,他们都会像接待亲人一样,给我们掀门帘,铺坐垫、展餐布,端食物,熬奶茶,上酸奶,甚至杀牛宰羊。让出最好的毡房给我们住,拿出最好的被褥给我们用。那种热情、那种真诚、那种纯朴、仿佛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在我边界一线陈兵百万,并向我境内高频率泒遣以实力和高明著称的克格勃,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侦察、搜集、刺探我国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在帕米尔高原抓获的多名特务,都是牧民群众发现报告和协助抓获的,无一例外。连抓获的特务都说,中国帕米尔高原的牧民和中国的军人一样厉害。一条沟里几户人家,谁家几口人,几个男人,几个女人,几个孩子,几匹马,几头牛,甚至多少只羊都清清楚楚,倘若出现一个陌生面孔,怎能逃得过牧民群众警惕的眼睛,结果都是瓮中捉鳖——十拿九稳,上演的都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胜利的活剧。
边境放牧就是边防巡逻。柯尔克孜族牧民达理就经常说:“山上放羊,山上的事都知道。”多少年来,边界一线发生的涉外事件,时间、地点、人员、经过、结果最全面、最翔实的第一手情况都是一线的乡亲们提供的。
3
在高原享受寂寞、孤独。寂寞、孤独能享受?这样的问题,用尽语言都无法表达到位。这种心灵体验,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到高原体味。
在高原享受寂寞、孤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方式不行,不是去一次半次就能享受得到,只有高原生活成为一种持续状态,才会享受到那种精神生活。
当你在漫长的岁月面对浑然一体的景象,城市的喧嚣如潮水般在你身后退却,正所谓有了与世隔绝之感,那时,与你一场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生命问话就会开始。天地之间,放飞想象,心跳与大地共振,灵魂与万物沟通。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种对话会更加激烈、进入高潮。
在一次次看似孤独的对话、思考中,会清楚自己是谁,干什么的,能干什么,会干什么,是半斤还是八两,吃几碗干饭,躁动的灵魂才会安宁,飘浮的思绪方能沉静,精神世界、人格品质才会得到丰富、完善,走得再远才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这种感受和体验,在别处不容易获得,特别是城市更难得到。因为纷繁庞杂,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事物充斥着感官,无法阻挡的物欲潮流更容易淤积人们的心灵。
高原让人时时保持一份对生命清醒的意识;高原让人冷静,是安顿心灵的好地方;高原让生命保持做人的骄傲;高原是最不容易丢失自我,是更好地调整状态的地方。
在帕米尔高原部队工作的近二十年时间,应该说是我度过的最有意义、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候,在繁忙的执勤工作之余还坚守文学的梦想,用高灵敏的半导体收音机,按时收听新闻和文学作品连播。订阅了许多杂志,翘首以待边境邮车的到达,读遍所有的报纸、杂志,与哨卡的战友一起聊人生、聊理想,如今想起,仍有一种温情感涌上心头。
改革开放初年,人们渴望读书,身在高原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尽管那里的书籍数量种类有限,哨卡的藏书读遍了,托人代买,汇款邮购,四处寻找。每找到一本便如获至宝,慢慢品赏,细细研读。我曾手抄过书籍中大段大段的经典,抄写过不少报刊上自认为精彩的文章,更多的是读了不少马列和毛泽东著作。书籍报刊就像阳光、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定气安神、陶冶人生,获得精神。
与书为伴,让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与书为伴,让我的生活充实温馨:读诗唱词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一部部一篇篇精致文章和精美文字中,嗅着油墨的芳香,在精神家园里始终保持宁静的心。
帕米尔高原是好地方。从乌恰县吉根、阿克陶县木吉、布龙口乡以及塔什库尔干县全境,民风淳朴、重义重情、民意开明、民情温暧、热情好客,自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民风,监狱里少有犯人,大多时间没有一个犯人。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生于斯、长于斯,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们相处相融,边防古驿站、古堡的雄浑沧桑和堡里堡外的许多故事,深厚的戍边文化底蕴滋养、影响着我们。
帕米尔高原是我守防生涯、为国建功、人生初期、愉快成长、受益不尽的地方。
千山交汇的帕米尔高原是“喀喇昆仑精神”的发源之地。“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是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帕米尔高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显得与昆仑山一样巍峨。一代代守卫高原的官兵继承和不断丰富着这种精神的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定着戍边官兵信念,凝聚着戍边官兵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官兵忠诚使命,铁血戍边。
当然,凡事都要全面地看,高原不可能消除所有人的杂念。一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人,上到高原心神不定,总是安不下心来,对着高耸入云的冰山喊,望着银装素裹的大地叫,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有的犯了“高怒症”,有的得了狂躁病,多一天也不愿意待在高原……
曾有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个别人对高原人淳朴、厚道看不起,瞧不上。把高原人看得行为不入流,办事不会寻找秘芨,思想轴,思维死板;头脑简单、不灵活、愚钝。
帕米尔高原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那些年,那里富得流油的人家极少,多数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人家靠放养有限的牲畜维持生计,也仅仅达到了温饱水平并不富裕,但他们热情好客,来了客人,特别是边防部队的执勤官兵,他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甚至倾其所有提供帮助,却分文不取。
高原县依色克布拉克温泉疗养院塔吉克族院长艾达尔,说话办事说一不二,对工作认真负责,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在单位里很有威信,深得上级信任和来客好评。一天,一旅游团数十人来泡温泉,开票时,导游把院长拉到一边低声细语,话好像还没有说完,只听院长说,“游客吗,一分钱不加!你和司机也得买票!”院长话音刚落,跟前的游客拍起了巴掌。不知道导游眼里游客这块唐僧肉他与个别地方个别人勾结起来吃过多少次,在这,却遭到了有效的抵制。“院长,好好可爱!”一位南方游客的话,道出了人们的心里话。
高原部队退伍的一位班长,他在服役期间下山培训时认识的一个人,千方百计找到了他的电话号码,用工厂缺人手的借口把他骗到南宁去搞传销。他识破后,坚决不参加那个自称“国家允许”、“西部大开发需要”、“连锁销售”纯属拉人头的传销活动,坚决不做厚着脸皮,昧着良心,把亲戚朋友骗到传销窝子里的事,不去坑骗下一个,他费尽周折逃离后向有关部门报了案,成了打击传销的义务宣传员。
还有一位高原部队工作多年的干部,那次,他是符合提升使用条件不多的一位,到高原部队考查的上级领导找他谈话时,多次询问高原的矿产以及宝玉石的事,显得颇感兴趣。这位部队干部却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其结果可想而知,后他多方打听才知道,那位上级领导回去汇报时说他这个人考虑问题“简单”……
是的,在一些人眼里,自己生活不富裕还热情好客,接待客人慷慨大方,似乎不合时宜;那位院长灵活些,给每个游客加上一点钱,即便不收导游和司机的费,总收入一点也不少,又留下了人情,对今后的生意也有好处;那名退伍战士,随机应变,脑子灵活点,受制和受损肯定小些;那位边防部队干部,稍微活泛一下,买些宝玉石敬上,就有可能得到提升使用,不去悟,影响了他的进步。
可这些高原人就是“不聪明”“不开窍”。同样的经历才有同样的感情,也许只有上过高原、守过边防的人,才理解这些高原人的行为情怀和不可思议!
一位将军走遍了帕米尔高原千里边防线,看望了边防部队官兵,写下了“雪涌边关路\巡逻马不前\五步三平喘\海拔逾五千\归途几回首\一路默无言\试问名利客\几人能戍边”并说:“来一次受到一次教育,来一次心灵得到一次净化……”
2000年,我因工作需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高原,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但是,无论我走到哪里,总难忘记守卫高原的生活,难忘那段丰厚宝贵的经历,我怀恋帕米尔高原,我的第二故乡。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刘玉庆
刘玉庆,中共党员,生于1959年7月,山西平定人,有28年从军经历。文学爱好者,以诗歌、散文抒发生活、讴歌荣光,发表多篇诗歌、散文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崇尚:只要坚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一周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1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