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有哪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值得现代职场人学习

小编骂了刘邦没为戚姫母子安排好后路、骂了刘邦把儒生的帽子当夜壶撒尿、骂了刘帮为逃命把一双儿女踹下马车、骂了刘邦在项羽要烹他父亲的时候还漠然喊出分一杯羹………。但毕竟史有“做事学刘邦,做人学项羽”的说法。刘邦作为开创西汉的皇帝,闪光点是很多的!

刘邦不喜欢稼穑,夜敲曹寡妇家门行苟且事,身无分文吃白食喊出贺一万,成天与一群狐朋狗友东游西逛,不务正业,连他亲爹就看不起他!拿现在的话来讲他就是一个二流子!作为混迹社会的大龄青年,无文化无学历,上面又没人,几乎被社会边缘化了!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有无赖气质的屌丝,却成功逆袭为帝王,靠得是什么?

1.为帝王梦建立“人和”关系,愿意归功它人。

有道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项羽坦率,遇秦始皇豪华的出游场面就想取而代之,他是想凭武力走上皇帝岗位!可意念不坚定,没为此变得高深莫测和放弃妇人之仁等,显然,无毒不丈夫这话项羽显然没理解透!

刘邦不同,见识到秦始皇出游盛景的萌发了帝王梦!一句“大丈夫当如此”体现了舍我其谁的勇气与无限膨胀的野心!他能身体力行,审时度势,趁着秦末天下反秦起义的大好时机,笼络了一批发小,缔造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开始,慢慢发展状大。

为实现帝王梦,刘邦勇于改变自己,他广纳谏言,能屈能伸,建立人缘。他苦心孤诣、身体力行,自己开创了的人和优势,这个优势是他创立西汉基业的法宝,为了人和,他可以不建立威信,把荣誉归为属下: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话没有胸襟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其实,刘邦之所以用此话安慰功臣,还是在进一步建立人和关系,为的是帝王梦!

刘邦由弱而强,是由于能给予部下以充分的信任,善于听取它人意见。所以,在任何艰难的处境中,他的事都能做对。如:封韩信为齐王、为雍齿封侯、听萧何的话重用韩信等等!终其一生,波澜不断。但,由于目标在胸,他一直建立人和优势,为了人和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2.善用双赢策略。

作为集团领袖人物,它注重双赢。萧何月下追韩信彰显了萧何慧眼识珠,也表明韩信有过人之处!但刘邦懂得用利益笼络人才才是关键。韩信回来后,他筑坛拜将给其地位和荣誉!其它如卢绾、樊哙、彭越等只有有功劳,他都愿给其高官厚禄,甚至不惜裂土封侯。这让人家有盼头。

谋略上信任张良、陈平等人,后勤上依赖萧何等,冲锋陷阵自有周勃、灌婴等。风云激荡的年代,多少英雄人物都自愿归于其麾下,为他效力啊!原因在于:刘邦大方,他舍得给部下利益,此为双赢策略!项羽一生没学会。

3.与时俱进,不断地改变自己。

刘邦不刚愎自用,做事不执拗。处世阅世中善于学习他人。汉军由弱小到强大的过程也是刘邦刻苦努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过程。

他杜绝虚荣,智错能改。放下架子,不要面子。不建私威,注重部下谋略!还不以细节为耻,为了事业成功,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低身段,听取别人的意见与教诲。

典型的例子,他生气韩信趁火打劫要求“假(代理的意思)齐王”的分封,于是破口大骂,无赖作风闪现。但听了张良、陈平对时局的分析后,立马转变。作为领袖这变化是艰难的,而他能改变自己,只是因为他听取了陈平张良的正确判断。这接纳它人对形势的评判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说明他是愿意学习的人。

刘邦机变、善变,是建立在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上的。他认知活泛,从没一成不变!显示了自己旺盛的、与时俱进的学习力。

综合说来,刘邦对事认真,脚踏实地,从不敷衍!面对任何事懂得集思广益,惯用双赢策略让人才为己所用。他无赖而无礼,但他做事有最好的态度。尤其是面对新情况,原意学习新知识,这值得我们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