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击:银灰蝶幼虫尾管翻缩腺“开花”,看看其如何耍花样驱赶敌人

《林海伦的博物学》系列之十二

银灰蝶虫宝宝尾管翻缩腺“开花”的样子,好像直升机准备起飞

灰蝶科是蝴蝶(鳞翅目锤角亚目)中的第二大科,属于小型蝴蝶,绝大多数种类翅展不超过5cm,有的只有指甲片大小,非常迷你。它们虽然个体不大,却是个在蝴蝶世界中十分进化的类群。

银灰蝶成虫,是灰蝶科中的大号个体,翅的腹面呈单一的银白色,由此得名

灰蝶幼虫的生活习性古怪而复杂,目前多数种类的真实状况尚稀为人知。许多幼虫蛀食植物的幼果(绿灰蝶)和花蕾(亮灰蝶),有些则和蚂蚁厮混在一起,有的成为蚂蚁的“奶牛”(银线灰蝶),有的则在蚁巢中生活并以蚁卵为食,也有的以蚜虫作为食物(蚜灰蝶),有的幼虫专啃人们心爱的多肉宝贝(点玄灰蝶),有种灰蝶则把铁树的树叶咬得千疮百孔(曲纹紫灰蝶),等等。因其活动范围较小和对寄主植物特殊的要求,其种类的多少往往就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银灰蝶雄蝶的正面观

宁波目前发现的灰蝶科蝴蝶共有42种,许多种类只有唯一的发现记录,自然属于珍稀蝶类。银灰蝶则是最为常见的灰蝶种类,也是宁波市灰蝶科中个体最大的种类,翅展约4cm,因其翅膀的腹面全部呈银白色而得名,于是其幼虫的个体也是该科中最大的类型。

“银线灰蝶”的幼虫,身体后部的尾管能分泌蜜露,与银灰蝶的功能全然不同,它吸引蚂蚁来吸食,因此让蚂蚁来守卫它们

近日,我在宁海某地的公路边行走,偶尔看到昆明鸡血藤的嫩叶有被虫子啃食的痕迹,仔细寻找后发现了一条穿迷彩服的银灰蝶幼虫正在取食,接着又找到2条同样即将化蛹的大幼虫。由于经常看到银灰蝶雌蝶在紫藤或昆明鸡血藤等豆科植物的嫩枝上产卵,加上幼虫个体比一般灰蝶幼虫大很多的缘故,因此可以肯定这幼虫一定是银灰蝶的幼虫无疑。

昆明鸡血藤上发现还有二尾蛱蝶的卵,呈圆鼓形,黄色为新产下的卵,红色为即将孵化的卵粒

银灰蝶尚未老熟的幼虫身体具白色的斑纹,犹如一身迷彩服,但化蛹前则会完全消失

老熟的银灰蝶幼虫排好队形,去寻找理想的化蛹地点

银灰蝶幼虫刚刚化的蛹体,呈绿色的扁圆形,像个绿宝石,背部有个箭头状的斑纹,好比指示头部的方向

银灰蝶幼虫刚刚化的蛹体,长约1cm

饲养蝴蝶幼虫以观察其行为特性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对于我来说,在野外发现新种类的蝴蝶幼虫,就是一个重要事件。即使有时那幼虫变成一只蛾子,也是种意外收获。

银灰蝶幼虫特写,高高突起的尾管像是一对触角,一旦受惊扰时,尾花快速弹出,能吓唬住天敌

银灰蝶幼虫的尾花可以快速地摇晃,让人眼花缭乱

当我触碰到银灰蝶幼虫时,其尾部的2根尾管会快速地伸出2朵花,并摇晃不停,让人眼花缭乱,接着“花朵”很快又收缩回尾管内,再触碰又故技重演,这真让我开了眼界。我曾见过紫斑蝶的成虫在尾部会开出金黄色的“绒毛花朵”,从未见过幼虫的尾管也会“开花”的现象。

条幼虫相遇时,都会本能地在尾管中伸出“尾花”以示抗议和驱赶

于是,我将3条幼虫放在一起看看它们如何反应,结果更加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当一条幼虫的身体接触到另一条时,后者立马在尾管中伸出毛状的花朵且快速地抖动摇晃起来,分明是在示威反抗来犯者的意思。当前者压住后者时,后者又抬起虫体的尾部用开花的尾部去驱赶前者。这时前者也在尾部开花示威。当它们无意中碰到第三个幼虫时,它也被激怒了,马上在尾部开花反抗。

3条幼虫相遇时,都会本能地在尾管中伸出“尾花”以示抗议和驱赶

这么有趣的现象是我前所未闻的,当然要好好研究一下。经过观察和分析,我算是弄明白其中的玄机。灰蝶幼虫的尾管本来是用来分泌蜜露的,这是个特殊的腺体,在银线灰蝶幼虫那儿是用来吸引蚂蚁来保护自己的,但在银灰蝶幼虫这儿被改装成一个“翻缩腺”。

银线灰蝶的幼虫,与举腹蚁共栖,俨然是蚂蚁驯养的“奶牛”,它的尾管不具翻缩腺,只分泌蜜露

银灰蝶幼虫的这个尾管内的腺体就是个特殊的气囊,当幼虫受刺激而发怒时,气囊内腔收缩,则气囊外腔弹出,外腔的端部布满细长的毛绒,由于气囊内压的极微细的变化,直接导致带毛外腔(像朵花)的快速摇晃和抖动,很能迷惑敌人。这个被称为“翻缩腺”的器官,结构无比精巧,这些毛绒在收缩和翻出时不会搅乱而堵塞尾管,可谓伸缩自如。绒毛的端部呈白色,下部色较深,其外腔呈深紫色,体量虽小,却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

银灰蝶幼虫的“开花尾管”——翻缩腺,可以左右单独控制

银灰蝶幼虫的尾管在充气时,弹出2根带毛的器管——翻缩腺,像是开出2朵花

后来我又看到,2根尾管可以不同步地开花,即当一侧的尾管开花时,另一侧并不开花。由于受刺激时间较长,有的“花”只开放而不晃动,再去触碰时又马上收缩回去。灰蝶幼虫能如此耍花招来迷惑敌人,叫人大跌眼镜。

穹翠凤蝶的幼虫,头部的桔黄色“臭角腺”也是根充气的管囊,可伸缩并散发臭气,以驱赶来犯天敌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凤蝶科的多数幼虫头部也有出现(丝带凤蝶等除外),像穹翠凤蝶的幼虫头部就有橙黄色的叉状“臭角腺”存在。凤蝶幼虫的臭角腺能分泌散发一种芳香物质,准确地说是一种让人不悦的臭气。其原理和构造与翻缩腺大抵相同,只是翻缩腺的构造更加复杂而精细,驱敌效果更胜一筹。

杨二尾舟蛾的幼虫,其臀足退化成尾状,其上密生小刺,有“翻缩腺”自由伸出及缩进,末端赤褐色,以吓唬天敌

另外一种类似的构造出现在杨二尾舟蛾幼虫的尾管中,它的翻缩腺只会伸出桔黄色的细管,没有毛绒的部分,驱敌效果也要差一些。

再来看看这些像直升机一样的虫宝宝吧

可见,灰蝶这类细小的生命体,蕴含着超常的智慧。依我看,这完全无关“自然选择”的作用,反倒是生物的本能在无处不在地展现其强大的创造力。

林海伦  2018年7月24日

---------the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