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想念几位淮安的文化老人

↗点击上方“花漾淮安”关注我们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名城”,也不是翻新的或仿古的建筑所能托起。有一些老先生,他们曾经托举起的淮安文化高度,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以一篇文章来管窥曾经或正在给淮安文化带来光荣的几位老人。

有一次,一个人问我大学在哪儿念的,我随口报出了那座城市的名字。他摇头,表示不知道,我不得已提到一位伟人的名字(这位伟人在中国现当代政治史上咤叱风云,但凡中国人都会知道),并且说伟人就出生于那儿,问的人恍然大悟,我随之一笑。

陈光晰 摄

有人在小说中把那座城市称为"淮城",我也把它称为淮城好了。在我的记忆中,总觉得淮城是一座小城,因为它经济不发达,即使是全城最繁华的地段,也常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还因为它文化空气稀薄,我在那儿念书时,有位中文系的老师就说过:"前后左右,总觉得周围的人没有文化!"

淮师 师陶园

我所念的师范学院应该算是淮城最高学府了,在这所大学里,有位名声很大的学者,萧兵先生。他主要研究楚辞和神话,这些在我看来,遥远而神秘,根本不敢问津。

先生著述很多,其中一部,我记得最为清楚,共96万字,只为研究一个"中"字。他自己似乎也很为此而得意。

先生博学,在我进入大学后没几天,便听了他的一个讲座,他讲的既非楚辞也非神话,而是"后现代主义"。他人幽默,讲话富于激情,把后现代主义前卫、冷涩的观念解释得绘声绘色。全场不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有一段内容,我曾不止一次地讲给别人听过,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狂乱地画了一通,然后潇洒地转过身,将脑门上本已稀少的头发甩了一下,严肃地说:"看!我刚完成了一幅后现代作品,题目就叫《我的第三个女朋友》,售价200万。"全场大笑。

萧兵先生,学者

大学四年只要萧老师开讲座,我都会跑去听。说句老实话,在听时除了被他逗乐,傻笑一通外,在知识上收获寥寥,因为他的东西太高深了,我无法理解,我想其他来听的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但萧老师人没架子,有请必应,而且不论面对的学生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总是激情四射,这让我感动。每次听他讲完,我似乎总能从他脸上读到一种疲惫和落寞,毕竟他已逾花甲之年。

中文系有一位爱留大胡子,穿大头皮鞋,拿过名牌大学双博后学位的李老师,声称自己懂得生命科学,给萧老师算过命,他说:"萧兵晚景凄凉,因为满腹经纶,找不到一个传人。"他还提到萧老师的夫人,当年曾是小他20岁的中文系学生,他说这是一场由浪漫进入悲伤的婚姻。

赵恺先生,诗人,章侠 摄

萧老师左手的手指在“文革”中被铡刀铡掉了,平时他总戴一只白手套。有一回他患难与共的好友,著名诗人赵恺先生来我们学校开讲座,提到这件事。

他说:“我平生最敬佩的人就是萧兵了,他坚强刚毅,我和他几十年的朋友,只听到他求过一次人。他的手被铡了,独自一人躺在医院,无人看护。我在晚上一个人偷偷地去看他,临走时,他突然说:‘赵恺,你能留下来吗?我疼!’这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求人!”

听到此处,我哭了。

平时在校园里很难见到萧兵老师的身影,因为他太忙,经常到外面做学术交流和研究,即使见到了,也是远远的一个衣着朴素,身体尚好的老人。如果你走上前去问一声:“萧老师好!”他很可能满脸堆笑说:“你好!你好!”尽管他不认识你。

听说,萧老师在外面讲座非常受欢迎,经常教室外面的窗口边都挤满了听众。直到有一天,我毕业后到京城听到了一些大名鼎鼎的学者的讲座,两相比较,才知道萧老师在讲坛上的洒脱与从容是怎样的一种特别。

这种特别,也许我这辈子再也看不到了。

闵抗生先生(右);图片来自张一民先生(左)博客

中文系还有位老师,闵抗生先生,名气似乎比萧兵老师小很多,但不知为什么,中文系上上下下对闵老师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敬重。在私下里,每每提到闵老师,我会不自觉地说成“闵老”。

闵老师是鲁迅研究专家,因为鲁迅又转向尼采,他的著作不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地狱边沿的小花》《鲁迅创作与尼采箴言》和《尼采及其在中国的旅行》三种。

他给学生讲外国文学史和鲁迅研究两门课。第一次听闵老师的讲座,是在学校的东阶梯教室,偌大的一个教室只7个同学在听(我怀疑这7人当中很可能有人走错了教室,因为听到中途就跑了几个)。当时讲的是尼采,闵老师说:“讲座的通知贴得太迟了,所以来的人很少,贴得早一点,来的人会多一些吧。好吧!我们开始吧!”

面对着越听越少的同学闵老师讲了近两个小时,平平静静。事后不久,外文系请他开讲座,他讲的还是同一个题目,同样的东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当然我也在其中,他还是讲了近两个小时,到那时,我才知道,前一场他没有因为人少而打折扣。

闵老师终身未婚,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孤孤单单,孑然一身。平日他常是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校园里穿行,冬天的时候,他会戴一顶帽子。他人不苟言笑,你和他打招呼,他大概是看你一眼,点头而已。

出于好奇,我曾四处打听闵老师的过去,终于在学报编辑部的一位老师那儿获得了一些信息。那位老师讲的时候,总是欲言又止,我深知她也是敬重闵老师的,也许她认为在背后谈论一个高尚的人的悲伤过去,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吧。大约是这样的,闵老师在"文革"期间被无辜地扯进了"胡风事件"遭污辱,遭被下放,自己深爱的人最终嫁给了别人(几十年来,他一直和这对夫妻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而这对夫妻现在就生活在我们那所大学里)。于是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鲁迅的书,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

1984年冬天摄于玉佛寺前,左起:王元化、闵抗生、何满子、耿庸、吴仲华、罗洛、王戎

我到了大四,才开始听闵老师的鲁迅研究,上课时间是晚上,我们总是从黑暗中走来,再从黑暗中走回去。现在想来在那间光明的大教室里,发出洪亮的声音的他,俨然成了鲁迅。

闵老师讲课一丝不苟。我不知道,闵老师是否知道,我们中有许多人的作业是从图书馆抄来的,可他每次都很认真地在作业后留下批语,有时甚至连错别字都替学生改过来。

课快要结束时,他提到自己早年研究《野草》的一本小书《地狱边沿的小花》,他说如今出版社不肯再版了,谁如果想要,可以拿去复印一本。我当时走过去接过书。等我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时,他又追过来补充说:“这一本我写满了字,等到下一次我带一本干净的给你吧!”我说:“不用了,这挺好。”后来那书复印了,花了十几块钱。

毕业前我拿着留言册,跑到他家,请他留言,他有些为难地说:“真不好意思,我不了解你,怎么写呢?”他想翻翻那本子,看看其他人是如何评价我的,我说:“您是第一个,别人还没写呢。”于是他开始伏在窗前的书桌上写起来,安静而认真,我站在他身后,顺便用眼睛浏览了一下他大书橱里排着的许多书。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将本子合上交给我。我不知为什么,居然没有抬起头看他一下,只是说了一声:“谢谢!”便走了。

他写道:“你将开始走上人生之旅,看看外面的世界,前途漫长,丰富而有趣,也充满艰辛甚至是危险,这一切,你都要去面对,迎接和克服,无论道路可能会出现什么曲折,方向要正,步履要坚定。祝你成功。

淮城师范名不见经传 ,那里的学生似乎都有一种悲情意识。有些人的生活和学习甚至成了一种挣扎,挣扎着要摆脱现在和将来的困境。我在那里度过了四年,有一些事情刻骨铭心。学校的多个自修室每天都挤满了人,冬天在里面看书会很暖和,但空气恶浊。如果你是从老图书馆的自修室出来沿小路走回去的,会发现在新图书馆背后,有数株很高的植物,夏秋季节一片火红,非常动人,仔细一看,红的既不是花也不是叶,而是难以计数的红色小果实,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在一株上悬挂着它们共同的名字——"火棘"。

淮城师院的绿化不错,校园里有很多美丽夺目的植物,但不知为什么,我居然常常对那一片寂寞的火棘,难以释怀。

一想到,这些花径,这些林荫

曾有他们这样一些老人走过

就感觉

这里的花草树木跟别处是不一样的

(0)

相关推荐

  • 淮水安澜秋,又见枫叶红

               淮水安澜秋,又见枫叶红           --写给六一班的小枫叶们 ◆徐王冲 孩子,转眼又是一个秋,记得去年秋天,我们缘聚枫叶,正值秋风飒爽的季节,淮水安澜之处也是刚刚好的秋意 ...

  • 今生涉世本为口||吴明千

    编者按语 在淮安,说到淮扬菜,不能不说到吴明千.他1971年参加工作,1984年就在省首届美食杯大赛中拔得头筹,是淮阴地区十三市县唯一获奖选手,1986年江苏省首批特级厨师考核中,又荣获淮扬菜考区总分 ...

  • 物换星移,韩信故里今犹在

    宫阙万间,城郭铺地,十里繁华,远处青山挺秀,绵延起伏.这是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楚汉传奇>韩信出场的一幕.当画面里出现淮阴县场景时,来自韩信故里的观众和网友见了不禁惊呼,淮阴也有山?在淮阴长这 ...

  • 7月6日,好久不见,曾经的自己

    好久不见,曾经的自己,也许只能在另一个世界,看到曾经的自己,行走在不同的城市里,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汽车上.(2016年7月6日) 2015年7月6日  青岛 青岛大馒头.充满胶东个性. 2014年 ...

  • 神兽翻书 | 不配出门

    不配出门 纪晓岚外叔祖家的书房,住着一位姓闵的门客. 某天晚上,他刚躺下,就听到窗外一女子说: "姑娘和先生您打个招呼,今晚花开正好,月亮也正圆,请了小姐妹过来赏花,不会给您添麻烦,请不要开 ...

  • 世界读书日丨10位名家的读书方法:爱读书,更要善读书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提起读书,不禁想到黟县西递古民居"履福堂"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人为什么读书,每个人其世界观不同,或许动机.目的就不一样. ...

  • 读书可经历1000种人生|世界读书日,13位名家谈阅读

    世 界 读 书 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人类进步的阶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一起跟随 文学大家.文艺名家, 走进 ...

  • 华为Mate X2让古籍重现光芒:世界读书日,用科技传承文化

    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了世界读书日.你最近有读书的计划吗?是阅读纸质图书还是电子图书的爱好者?相信随着我们身边的各种数码设备越来越多.信息电子化传输越来越方便,很多人已经开始用手机等设备开启了自己的读 ...

  • 4.23世界读书日|北京公园阅读文化季开启

    人间四月芳菲,适合打开一本书,在书香流转中,阅古通今.探寻春日芳华,读书博文.解悟园林秘语,回眸间遇上一朵花开.一只燕来--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北京公园阅读文化季正式开启.市公园管理中心与国 ...

  • 【梅园秋语·文化导航】世界读书日,我们走进汾西...第134期

     赏 梅 园 视 界       听 诗 语 心 声 梅园秋语文学社 诵读诗界·图文悦赏·诗情画意·文化导航 本期主播:难得糊涂 摄影:感光      音频制作:枫语 世界读书日,我们走进汾西... ...

  • 世界读书日|为什么要读书?这24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近1 ...

  • 粟裕访问日,一位日本老兵追了几座城市,追上问:您还记得我吗?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是咱中国人,打得是日本人,所以他带出来的兵,也应该都是中国人. 可是在新四军当中,却有几张日本面孔,他们被称之为日本教官-- (反战同盟珍贵历史照片) 而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日本籍的解 ...

  • 易中天读书日感言:我有"三不读"

    世界读书日 2021.4.23 有所不读 身体素质看吃饭,心理素质就看读书了. 心理素质好的人,大约都是精神方面的杂食主义者.这话反过来也对.或者说,反过来说更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好,往往就因为他杂食, ...

  • 读书日感怀

    读书日感怀 殷凤君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立为"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让"读书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天也成为倡导和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