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稻上市量增加 托市收购主导市场
我国中晚稻种植范围广,南北方均有种植,收获期从9月到11月。自9月中旬开始,南方产区中籼稻已经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初,东北粳稻也开始进入收获上市期,中晚稻市场供给量逐渐增加。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截止到10月9日,华南南部晚稻处于孕穗抽穗期,华南中北部和江南大部处于抽穗乳熟期。江淮、江南东部一季稻处于乳熟至成熟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处于成熟收获期。
10月1日以来,受持续降雨影响,安徽、陕西、重庆和湖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稻田受淹严重,稻谷受到雨水浸泡出现发芽现象,质量受损,只能作饲料用。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10日,全国一季稻已收57.2%,同比慢1.0%。
据国家粮食局消息,9月28日起安徽省、湖北省和四川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10月10日起河南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执行期为2017年9月28日至2018年1月31日,国标三等中晚籼稻收购价2720元/吨,粳稻收购价3000元/吨。预计随着中晚稻上市量的增加,其他主产省将陆续择机启动托市收购。综合调研,当前主产省收购情况如下:
安徽省今年中晚稻长势相对较好,目前上市的主要为中晚籼稻,市场主流收购价2680-2720元/吨,粳稻上市量相对较少,大批量上市要到11月初。随着托市收购的启动,安徽省确定的第一批中晚稻委托收储库点314个,有效空仓容207万吨。目前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已准备收购资金200亿元,可支持企业收购稻谷700万吨,确保中晚稻收购资金需要。据安徽省粮食局数据统计,截止到10月9日,安徽省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稻38.80万吨,其中中晚籼稻38.73万吨,粳稻756吨。
湖北省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当前收获稻谷水分含量偏高,市场合格粮源大幅减少。需求方面,省内各级储备、托市收购相继启动,米企和贸易商有补库需求,多元化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推动稻谷价格快速上涨,迅速向托市收购价2720元/吨靠拢。其中仙桃、荆门、荆州等地市场主流收购价已经达到2680-2700元/吨,再加上运输和搬倒费用,进厂价已达到或高于托市收购价。短期看,市场粮源将主要集中在配备了烘干设备的米企及农业合作社中,新稻价格仍有小幅上涨空间。截止到10月10日,湖北省各类粮油企业累计收购新季中晚稻179.15万吨,同比减少79.4万吨,减幅30.71%。
河南省稻谷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信阳地区,当前中晚稻已经陆续上市,市场收购活跃,主流收购价2640-2700元/吨,由于近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当前收获的稻谷水分偏高,前期收获的稻谷也出现返潮现象,农户缺少烘干设备,稻谷保管难度加大,售粮积极性比较高,跟正常年景屯粮待价的情况有较大差异。
四川省主要种植一季稻,近几年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优质稻种植比例逐渐提高。今年天气状况整体较好,稻谷长势良好,丰产可期。四川省稻谷上市较早,基本在8月末9月初就开始收获上市,截止到10月初,稻谷收购高峰期已过,市场余粮偏少,部分米企开始抬价收购,优质稻收购价2760元/吨,普通杂交稻收购价2720元/吨,基本高于托市价运行。托市收购启动偏晚,市场可供给粮源有限,预计收购量偏低。
随着中晚稻陆续上市,市场焦点逐渐转移到新粮上,对陈粮的需求逐渐减弱,导致政策性拍卖成交率持续走低,中晚稻拍卖择机暂停。预计重启拍卖要等到明年中晚稻托市收购结束后。其中中晚籼稻拍卖截止到9月15日,粳稻拍卖截止到9月29日。
梳理2017年中晚稻的拍卖情况,分品种看,中晚籼稻拍卖共计进行30次,成交量384.59万吨;粳稻拍卖共计进行35次,成交量480.16万吨。分年份看,2013年中晚稻拍卖共计进行27次,成交量671.0万吨;2014-2016年中晚稻拍卖共计进行38次,成交量193.75万吨。2017年政策性中晚稻去库存量达到864.75万吨,其中粳稻成交情况要好于中晚籼稻,2013年中晚稻成交情况要好于2014-2016年中晚稻。
随着9月底早籼稻托市收购结束,政策性拍卖重启,首拍定于10月13日拍卖2013年产早籼稻45.95万吨,实际成交24.73万吨,成交率53.82%。10月18日计划拍卖2014-2016年产早籼稻50万吨,其中2014年产25万吨、2015年产16万吨、2016年产9万吨,由于早籼稻集中收购刚刚结束,各市场主体粮源充足,后期政策性早籼稻拍卖情况难言乐观,短期早籼稻去库存节奏或将放缓。
新稻上市价格低开高走,受多元化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影响,目前市场价格逐渐抬升至托市价,部分优质品种稻谷价格已经高于托市价运行,优质优价特征明显。据中华粮网监测,目前湖北、安徽等地常规中籼稻收购价在2620-2720元/吨,部分地区黄花占等优质中籼稻收购价在2700-2750元/吨。整体看普通中晚稻与优质中晚稻价格走势略有分化,普通稻供给充足,价格主要受托市收购主导,尤其是在多元主体补库结束后,市场需求减弱,将主要以托市收购为主,价格也将稳定在托市价附近。优质稻终端市场需求较好,更受加工企业的青睐,米企备货更多的选择优质稻品种,因此优质优价的特征比较明显。但是今年南方主产区“双改单”现象进一步扩大,优质中籼稻种植面积增加,今年优质中晚稻供应形势或将好于上年水平,预计价格上涨空间也将小于上年。
分析
整体看,今年中晚稻丰产可期,市场供给仍将相对宽松,而需求面尚无大幅改观,加之市场普遍预期2018年中晚稻托市收购价继续下调,中晚稻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低,将主要围绕托市收购价附近运行,托市收购仍将主导今年的中晚稻收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