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盾:吹响新号角,用物联网撬动医院环境监测和感染控制两大蓝海市场

中央定调,投资加码,当夏天还在加载热情时,“新基建”就已热出了圈。而在新基建七大领域中,物联网是一个“无孔不入”的存在,其技术深度融入了“新基建”所涉及的每个模块中。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然到来。

威斯盾是一家致力于利用创新技术为医院提供专业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医疗物联网领域里已小有名气,也是CEO封志清的第二次创业选择。

2006年夏天,他带着大学毕业后做医药销售积累的积蓄开始了“北漂”生涯,创立的医药代理配送企业,年销售额最高达到8.9亿元。在与客户交流和走访过程中,他发现药品生产有GMP背书,药品流通有GSP担保,药品在到达医疗机构后的“质量”该如何保证?

2013年,基于对国内医药市场极高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医药存储现况的担忧,封志清创立了威斯盾,致力于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医院提供专业定制化的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守护院内药品储存及运输的质量安全。

7年时间里,威斯盾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将主营业务从初始的医疗冷链及环境监测管理平台扩展到完整的医院感控领域,增加了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平台、手卫生智能分析系统以及医疗废物全程追溯管理平台等。极大的保障了院内物品、人员和环境安全管理及感染控制水平。

回顾发展历程,威斯盾从“一人就是一支队伍”发展至目前的百人规模,并设立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七大区域服务点或办事处,为全国超300家三甲医院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解决方案,是威斯盾深耕医疗物联网领域,坚持一切来源于医院用户、一切服务于医院用户的初衷不改所带来的深厚回报。

打造医疗机构院内安全管理的巨型航母

医药冷链是指药品实体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前文提到,药品的生产和运输已有标准保障,那么医院储存过程该如何保证呢?

威斯盾研发的医疗冷链及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是将GMP\GSP企业药品冷链监测系统功能向医院延伸和拓展的成果。根据医院的实际管理需求,威斯盾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院内三级药品温湿度和环境综合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院内所有药品(含冷链药品和疫苗)的储存转运设备设施的温湿度、以及其他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实时温度、湿度、供电状态、消防烟感状态、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空气颗粒物、各类TVOC的浓度、开关门状态等进行实时综合网络化监测。

简而言之,威斯盾现在的药品温湿度和环境综合监测管理平台几乎可以覆盖到医院所有科室,“只要这个参数会影响到院内的人员、物品或者环境的安全,平台就能够把它实现物联网实时监测。”据了解,威斯盾的冷链及环境要素监测平台内的所有软件应用和硬件设备皆是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并提供个性化定制。

医疗冷链及环境监测管理平台架构图

威斯盾凭借其自带的医疗属性,充分了解医院用户的真正需求,所以在业务模式上也独辟蹊径。传统物联网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设备软件开发销售以及配套的少量运维服务费。而威斯盾则免费为医院用户提供专业的软件应用和硬件设备,后期的平台服务费用才是其主要营收来源。

这一商业模式的形成,与威斯盾的最终用户息息相关。

医院机构作为专业医学救助单位,80%的医务人员工作内容都是医疗活动本身,无暇顾及分外之事。院内医疗设备和信息系统由于数量庞大且管理人员有限,常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诸如超低温冰箱、液氮罐等贵重设备设施和区域,即使引进了监测平台进行实时监测也缺少专人进行全程跟踪监护,平台即便是监测到相关故障,负责人也很难第一时间做出专业化的响应对策,在等待专业人员前来处理过程中的损失难以估量,加之监测平台也需要专业化运维、监测的部分医疗设备设施每年也需要进行计量验证、采购新设备也需要进行选型、来货检验和初始化设置等,这些内容已经远远超出医疗机构自身工作范围。

威斯盾免费提供可定制化监测平台并持续提供配套服务的模式应运而生。除了提供平台必需的开发升级和维护服务外,威斯盾还采用了中央值守+本地服务的集约化服务体系,设立7*24小时值守中心,由专业值守人员24小时对平台所属医院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定时巡查,一旦发现参数超标或设备故障,第一时间通知医院所在地的服务团队进行现场服务,用户也可以直接联系值守中心或者本地服务团队提供与平台相关的任何服务。在持续提升院内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大大释放了用户工作负担。

医疗冷链及环境监测管理平台配套硬件设备及可视化平台

时至今日,威斯盾医疗机构物联网监测平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近2000个智能物联网网关、20000余个智能传感节点,对分散在全国30个省市近400家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环境监测,全力保障院内物品、人员及环境安全。平台每年能产生21亿余条的环境监测数据,威斯盾自主开发的大数据分析与AI机制会实时对数据进行处理、智能分析和可视化,提供数据的实时传递与交互并提供智能决策机制。

威斯盾的服务团队也随着平台的广泛应用而日益扩大,目前,威斯盾已在全国七大区域建立了本地化服务团队,提供7x24小时的线上支持和呼叫服务及线下的预警快速响应和现场处理服务,确保监测参数发生异常时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处理。除此之外,还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定期巡检、设备参数调整、设备选型、报告编写、计量验证等多样化专业服务内容,全程呵护院内的环境、物品和人员安全。

抓住新契机,物联网赋能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疫情下的新发展机遇

在为医院提供环境监测服务的过程中,封志清接触到了医院感控科这个“边缘科室”,并从中发现了潜在的市场机会。通过对院感市场的梳理,威斯盾最终选择了医疗废物和手卫生这两个细分领域作为切入点。

手卫生和医疗废物处理分别担任着院感防控工作的首尾:院感防控的重点在于传播途径的隔绝,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便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医疗废弃物由于具有潜伏传染、急性传染等特征,且危害性是生活垃圾的数倍,若管理不当,会成为医院感染的新源头。医废处置也是院感防控流程中重要的收尾步骤。

手卫生:

手卫生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由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不高、环境设施限制等多种原因,在实际的操作中,手卫生的依从性并不高。目前全世界手卫生整体依从率在40-50%之间,我国手卫生平均依从率更低。

基于此,威斯盾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的手卫生依从性管理系统,来规范检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该系统通过智能引导稳步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并对依从率进行量化管理。系统定位识别精度可达3-5厘米,能够判断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时机并通过声光进行提醒。系统可以通过多样的报表统计功能对各科室、各岗位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

威斯盾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平台配套硬件及软件应用

“依从性高并不等于手卫生效果好。” 如果某个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很高,但每次进行手卫生都不规范,其整体手卫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传统的细菌培养法对手卫生效果进行监测的方式环节复杂,费时费力,缺乏实时性和反馈机制对此,威斯盾与匈牙利知名手卫生管理企业HandinScan合作,推出手卫生智能分析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依托人工智能方法和尖端软件技术,提供手卫生质量的实时客观反馈并生成统计数据。

威斯盾手卫生智能分析系统

系统内的手卫生智能扫描仪可以对使用含有长波紫外线(UV-A)荧光剂和酒精的消毒液进行手卫生后的手部进行扫描检验。内嵌的监测软件会快速评估手部卫生状况,即手部表面覆盖和缺失的百分比。报告系统则会提供客观全面的手卫生检测评估数据及改进建议。

医废处置:

据封志清介绍,目前医废行业通常使用的方式是通过二维码和RFID技术,对医疗废弃物从科室产生就开始赋码,在整个流转过程通过扫码和称重完成追溯的功能。但是,大部分系统只是完成了医废在医院内部的追溯。

察觉到了医废在院外追溯环节的市场空白,威斯盾研发了医疗废弃物全程追溯管理平台,遵从各类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可与各类省级医疗废物管理平台进行对接,完成了医疗废物从院内收集直至医疗废弃物处置结束的全流程追溯。

威斯盾医疗废弃物全程追溯管理平台利用自动定位、智能称重、无线LoRA和RFID技术,对各类医疗废物进行二维码标识,动态记录医疗卫生机构、科室、医废种类、医废重量、交接人、时间等信息并对医废重量进行多重核对,对院外转运车辆进行定位跟踪,并通过RFID技术对医废存储温湿度、医废处置参数(温度、压力及处置时长)进行实时监测。

威斯盾医疗废物全流程追溯管理平台配套硬件及可视化平台

当发生异常时,平台会即时向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从而实现了医疗废物从院内分类收集、交接、转运、入暂存地、出暂存地、院外转运、入库直至最终处置的全流程闭环式信息管理。

结语

2019年,威斯盾开始在医院感染控制领域进行发力,服务范围开始从大中型医疗机构向基层社区卫生单位稳步扩展。10月,威斯盾医疗废物全程追溯管理平台、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平台相继上线,并在全国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得到应用。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威斯盾的医院感染控制物联网业务走上了快车道,通过物联网技术为院内感染控制和疫情防控工作持续赋能,威斯盾的感染控制产品赶上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威斯盾将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广泛吸纳研发人才、继续打磨现有产品,从而为医疗机构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各类环境安全和院内感染控制产品。与此同时,威斯盾也会扩大市场营销和区域服务团队规模,以期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服务覆盖面,成为医疗物联网行业的引领者。据悉,自成立伊始从未融过资的威斯盾在当前大好的发展局面下,也有意在资本市场上开展一轮融资活动。

对该公司感兴趣的机构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联系融资助手小云:DongMai_Investent

*文中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文 | 李成平

微信 | lichengping27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转载授权请联系:kokopellii

投稿请联系微信:q19930797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