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印教授:“十四五”河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河南科技学院教授  王广印

辉煌“十三五”收官在即,壮阔“十四五”又将开启。“十三五”期间,河南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以国家和河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及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计划优质蔬菜专项实施为引领,以多套实用、集成技术支撑了河南蔬菜产业大发展。通过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设备、新机制等保障了河南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产量稳定发展,质量安全保持高水平,周年供应满足市场需求,绿色生产发展持续推进。

面临“十四五”即将开新局,在绿色发展的新阶段,针对河南省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谈几点思考,以便共同探讨,共谋科技支撑“十四五”河南省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解决人民对蔬菜的高质量、多样化需求与蔬菜生产、供应的矛盾

目前我国蔬菜年播种面积甚大,蔬菜总产量是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和季节性稍有过剩,蔬菜总量绝对是满足消费需求,周年均衡供应水平也比较高,品种日益丰富。河南是我国第二生产大省,蔬菜数量充足的问题早已经解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向小康迈进,对大宗蔬菜产品的需求由数量满足向高质量、向多样化发展。在新阶段,大众消费理念已经转变为对绿色品质的需求。

蔬菜生产和供应的多样化,一是要蔬菜种类多样化,这方面目前比较满足,一般不成问题。二是蔬菜品种(类型)的多样化,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应拒绝品种单一化倾向,比如番茄都是硬肉番茄,育种者和种植者、运销者一味追求储运特性(品质),这绝对是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正像邓秀新院士所总结的:园艺(蔬菜)产品品质离消费者需求还有距离,在长期追求产量和耐贮藏运输的过程中,育种方向出现偏差,消费者对品质有一些抱怨(“好大弃功”——果实越来越大,功能性成分越来越少;“好色失香”——色泽越来越艳,香味越来越淡;“怕硬欺软”——硬果肉品种越来越多,果味变淡;“喜糖厌酸”——越来越甜,酸味越来越低,Vc下降,糖尿人群无果可吃)。

满足消费市场的蔬菜品种(类型)多样化应该是怎样的呢?如黄瓜有普通黄瓜,也有小黄瓜(水果黄瓜、迷你黄瓜)、黄瓜花等产品;番茄有各种普通番茄、樱桃番茄(小番茄、水果番茄)、硬肉番茄等;大白菜有普通大白菜、娃娃菜、春夏大白菜、彩色大白菜、生食大白菜等。大宗和小宗蔬菜合理、协调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切不可小宗、特色产品一味要“做大做强”,导致产能过剩,产品低价烂地。同样,大宗产品的优质,不是一味追求高端高端,发展成小宗化产品。比如过去我们秋冬季当家的大宗蔬菜大白菜,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大白菜品种(类型)“百花齐放”:新品种“桔美”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含量较高,成为消费者眼中的保健菜;新品种“绿笋70”以其鲜嫩、口感好等特点,市场售价比一般品种高出10倍;“新乡小包23”等品种凭借抗性好、适播期长、适合大型基地种植等优势,深受菜农青睐。

河南豫艺种业多年来一直坚持“优质、多样、个性、安全”的育种方向,育成的彩虹瓜之宝系列优质西瓜、酸甜果系列优质番茄、美辣系列优质辣椒等优质品种数十个,为我国瓜菜产业结构性改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像河南农业大学第六届园艺文化节上展台上展示的:红红的番茄,绿、黄、橙色各种辣椒、彩椒,洁白的花菜,橘红的白菜,青翠的萝卜,各种蔬菜竞赛似地绽放着园艺绚烂多彩的美。豫艺种业丰富的产品线,为园艺节奉献了多彩的优质蔬菜产品,五彩斑斓的豫甜红、豫甜橙水果椒,白雪公主、国豫黄妃、红色军团三号彩椒,一口吃出儿时味道的酸甜果番茄,精品果多、果形硕大的金富175黄皮椒,吃了会上瘾的美辣一号辣椒;生吃脆甜的水果甘蓝、水果萝卜;内部全部是橙黄色柔嫩的叶子,富含类胡萝卜素、核黄素的农大柔红白菜;螺纹漂亮的西北旅系列螺丝椒;果形硕大、产量高的墨秀系列的牛角椒等等,琳琅满目。这正是我们广大消费者所期待的,也接市场的地气!

蔬菜生产和供应的高质量应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包括外观品质、内在品质、风味和食用品质等,特别还有安全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外观、风味、营养等方面的追求。为此,2017年,河南省启动了“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全省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等“四优”产业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使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更加协调有效,产业发展与效益提高更加健康持续。

今后,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应促使蔬菜生产实施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蔬菜高质量要求必然是提升品牌优势,向优质优价发展;高质量要求必然是加强产地准入和市场准入制度及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

        二是处理好蔬菜生产成本上升与生产效益稳定或提高的矛盾

当前,设施蔬菜生产综合成本在上升,生产效益不稳定甚至降低也是常有的。为此,从蔬菜研发和技术推广的角度看,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节本降本,二是高产出。“十四五”期间,发展省力化栽培(模式、机械、露地蔬菜无人机喷药、设施内病虫害弥粉机防治等)、节水节肥的水肥一体化、 病虫害绿色防控、“双减一增”等都是节省生产投资成本(人工、种苗、药和肥、设施材料等)的有效途径。、

高产也能提高效益。高产是永恒的蔬菜栽培主题,如何高产,这里不再赘述。

把握市场,卖出好价钱,更是高效益。如上所述,满足消费者对蔬菜的高质量、多样化需求,就能高效益。

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省力化,催生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如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高新技术跟踪服务组织、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等,来满足蔬菜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如何从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控等角度解决蔬菜生产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值得研究。

重视当前蔬菜种植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现实,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让种菜将来成为70、80、90、00后打工的新时尚,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三是适应蔬菜市场价格阶段性和区域性波动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蔬菜生产的态势早已进入“全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阶段。有专家直接指出:“由于产销信息的不对称,大数据时代缺乏生产的基础数据,使得农户、专家不知种什么好,盲目性还比较普遍,种什么?什么多?”。所以,从全国来看,近些年蔬菜市场不时出现了蔬菜产品价格阶段性和区域性波动,这属于市场行为,是在不断的循环往复的调节中。一般全年菜价呈现“两头高”的态势也属正常,不必过多的干涉。

近些年及最近“葱、姜、蒜”等蔬菜产品的价格波动,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某种农产品高价格都与气候影响(局部区域灾害)、种植面积变化等密切相关。建议蔬菜的生产者、消费者、经销者和管理者等逐渐适应新常态,同时,加强市场产销信息的研究,通过分析可靠的大数据等,及时发布产销信息,为蔬菜种植者提供一些种植决策信息。

        四是蔬菜绿色生产是今后必然的主题 

近几年来,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出台了系列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文件。2017年,农业部关于印发《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的通知指出:到2030年,全面构建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农办农﹝2020﹞1号)中提出,集成推广壮苗培育、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加力推广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种植业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河南省要以区位优势的五大优质蔬菜基地(豫南早春菜基地、秋淡季蔬菜基地、夏季蔬菜生产基地、早春设施蔬菜基地、蔬菜出口加工基地)为重点,以基地的绿色生产,引领全省蔬菜绿色生产的大发展。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将重点在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设施蔬菜“双减一增”等方面继续推进蔬菜的绿色生产,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同时,进行设施蔬菜产业绿色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等的研发与推广。

积极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安全、规范使用农药,严格落实农药使用次数、用药浓度及间隔期,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追溯制。

        五是持续提高设施蔬菜土壤质量,逐步消减连作障碍的危害 

设施蔬菜生产(日光温室、大棚、中小拱棚)是发展的方向,在持续、规模化发展中,并向现代农业生产园区和生产基地等方向发展。我国设施蔬菜几十年来的大发展,带来的最大不良结果是设施蔬菜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始终是全国和我省设施蔬菜产业的共性和重大生产问题。在当前和今后有土栽培的情况下,连作障碍始终是个大问题。

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实质上还是土壤问题,核心是提高土壤质量,这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要对土壤进行“掠夺”和“连哄带骗”。蔬菜设施生产,必须还土壤特有的有机质、有益菌、团粒结构、质地特性、理化特性等肥沃、健康土壤的本来面目。

对于连作障碍问题,还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目前的设施土壤问题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等维持了一定的产量水平和效益,掩盖了土壤质量下降的根本问题,是高投入换来的的“繁荣”,其实种菜的成本在不断增加。

提高设施蔬菜土壤质量要以提高土壤有机质为核心,大面积推广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蔬菜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

河南科技学院蔬菜耕作栽培创新团队在研发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生物菌肥为核心的土壤保健技术模式,即采用'碳素有机肥(秸秆肥)+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钾肥+土壤深翻'。通过连茬、连年持续不断的施用,来恢复土壤、改善土壤、保健土壤。该技术能大大缓解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日趋严重的问题,达到设施蔬菜可持续生产的目的。“十四五”期间,该技术模式应大力示范、推广。

        六是优选蔬菜优良品种,发挥品种和栽培双优势 

毫无疑问,蔬菜育种者、种植者和经销者都对蔬菜优良品种的关注度最高,优良品种也在蔬菜生产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对生产影响较大的育种家的品种和种苗企业供应的种苗(品种)必须优良,满足市场和生产的双需求。品种要过硬,生命周期较长,不能是昙花一现。目前蔬菜品种的“多、乱、杂”、“无序竞争”是个大问题。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选育的大白菜、黄瓜、番茄等优质品种,以及各种业公司选育的蔬菜新品种,促进了河南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步伐。

优选蔬菜品种也包括品种的多样化,例如早中晚熟搭配品种、设施及茬口的专用品种,以解决周年均衡供给的问题。培育富含功能性成分的品种,适合轻简化、绿色发展的多抗品种,等等,都是育种者培育优良品种的发展方向。

良种还包括优良的砧木品种。在瓜果类蔬菜嫁接育苗、栽培普及的情况下,砧木影响到产品的高品质。育种者和育苗企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以市场需要、种植者需要的优良砧木和优质嫁接苗服务生产者。

作为蔬菜生产者,最好选专用品种进行栽培,要了解品种的一些习性,采取对应的栽培技术,真正做到良种良法。良种良法,要发挥优良种性,也必须配套相应的良好栽培技术,发挥“品种+栽培”的双优势。比如大棚秋番茄生产,番茄品种对防落素的耐受性(敏感性)如何,不了解可能会因保花保果药剂浓度较高而产生畸形果。应用时最好要自己根据番茄品种特性和环境温度等配制适宜的浓度,而购买配制好的药剂因浓度固定,不一定是最适宜的,或者对某个番茄品种使用就不是合宜的,这就是栽培者要解决的问题。

再比如,大棚、温室秋番茄生产上品种“多乱杂” ,且抗TY病毒病品种也存在抗性不稳定(受高温等环境影响)和抗性弱的问题。目前,抗TY病毒病品种中单抗基因(1个抗病基因)品种居多,由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品种甚少。由于TY LCV病毒株系多,而抗性基因并不具备广谱性,即1个抗病基因不一定能抗所有TYLCV病毒种类,因此也会发生抗 TY 病毒病品种表现不抗病的现象。所以,目前推广的棚室秋番茄品种对TY病毒病的抗性还是单薄的,遇到像2019年的高温气候,几乎抗TY病毒病就失活了。所以栽培上大棚遮阳降温措施还是必须的,防虫网应用还是必须的,提前预防TY病毒病的各种措施还是管用的。这就是栽培要发挥的优势和作用!

还比如:有机肥与生物菌肥必须搭档;高温闷棚后必须施用与补充生物菌肥;施用生根肥后的必须保持一定的地温。以传统大白菜为例,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同时配套推广工厂化育苗、机械化定植、标准化种植等生产关键技术,促进大白菜品种更新换代,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所以,重视栽培技术实质就是继续进行蔬菜再高产!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将重点进行“科技支撑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模式示范”,把团队研制的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土壤处理剂和全营养蔬菜水溶肥耦合技术、大棚秋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土壤改良与保健技术、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新法整枝技术、大棚多层覆盖早春生产技术等以“一三五五”机制等多种形式转化为河南设施蔬菜产业的推动力、生产力。

        七是促进蔬菜育苗向集约化、工厂化大发展 

我省蔬菜种苗企业少、小、散,育苗集约化、工厂化程度较低,是短板,满足不了蔬菜产业的高质量需求。河南省2018年财政资金资助了10余个育苗企业,使条件有所改善,但不可能解决育苗企业的诸多问题。政府加大扶持种苗企业的力度只是一个方面,蔬菜育苗企业如何市场化?河南蔬菜如何由买苗去山东变成育苗学山东,这个路还要坚决的走下去。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将继续发挥蔬菜工厂化育苗的技术引领作用,推动政府、社会、企业等共同参与,提升蔬菜育苗的产业化水平。

  八是蔬菜科学研究顶天立地,要以立地为主 

我省“顶天”的蔬菜科研成果和项目不多,这是我们的短板,反映了当前我省蔬菜科研的水平。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研究(2006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平顶山农业科学院韭菜品种选育(1989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是近些年来我省蔬菜的最高代表性成果,显示我省在蔬菜育种(大白菜、韭菜、辣椒、黄瓜、番茄、西瓜等)上的优势和曾经的辉煌。但我省更大的科研优势是“立地”,即立足于解决蔬菜产业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瓜菜新品种培育、设施栽培技术、育苗技术等的研发与推广。科研选题必须与生产相结合,抓住蔬菜产业的主要问题(设施环境、病虫害、营养、水分、土壤等),进行针对性研究,让科研成果落地开花。个别有能力的省级科研机构和人员可在蔬菜资源、遗传、基因发掘、分子、测序和生理生化机制等方面力求突破。

当前,河南省实施的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计划优质蔬菜专项等,就是立足于解决河南省蔬菜产业的优质、绿色、高产、高效等问题。建议继续实施,下一步向河南蔬菜产业的科技支撑、提质增效进军,使我省由蔬菜生产大省向蔬菜生产强省发展。

我省的省、市级蔬菜育种单位要加强自主创新、研发,特别是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创新,瞄准我省的主要蔬菜品种需求,研发自主新品种,提高种业市场的占有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力求育种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把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等技术有机结合,在大白菜、番茄、黄瓜、辣椒、韭菜等育种领域保持优势,提高我省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开始实施的“科技支撑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模式示范”,就是进行蔬菜全产业链对接与技术升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达到蔬菜产销两旺,实现蔬菜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稳步增长。这就是最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九持续推进蔬菜科技推广新机制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优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农业部门大力推行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初见成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应不断提高融合水平,提高区域站、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兴职业农民等群体的积极性,使新机制成为推动当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将从技术上全力支持新型蔬菜经营主体,促使其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联合,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继续实施好“科技支撑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模式示范”,并扩大示范县数量与范围,不断带动蔬菜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议重点在国家和省级农业园区和蔬菜生产大县,为了打造集种子研发、种苗繁育、蔬菜种植、内销出口等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