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61,上海老城厢,河浜

按照中国帝制时代的常规,每个县城一般都要修筑城墙,元至正二十八年(1291年),设立上海县,却没有修筑城墙。主要原因是此地河汊纵横,不方便修筑城墙,当地人主要从事航运和渔业,真要修起一座城墙,出入很不方便。因此上海人从一开始就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后来上海县还是修筑了城墙,在城墙修好后,城内依然有大量的河道。据记载,在鸦片战争前,上海县城内东西向的干流有肇嘉浜、方浜和薛家浜,南北向的干流有中心河,城墙外围有护城河。

肇嘉浜是今天的复兴东路,在复兴东路、中华路交汇的老西门一侧,有一个肇方巷,说明此地和肇嘉浜的联系。这条肇嘉浜向西流出城外,一直连通到徐家汇一带,今天的肇嘉浜路,当时是同一条河道。

复兴东路/中华路西首

肇方弄

复兴东路/中华路东首

方浜就是今天的方浜中路,上海老城隍庙门口的那条路。

方浜中路/中华路东首

方浜中路/中华路西首

薛家浜比较曲折,相当于今天的乔家路、凝和路、尚文路。

乔家路/凝和路交汇处

中心河也叫穿心河,沟通肇嘉浜、方浜和薛家浜,其走向相当于今天的金家坊、红栏杆街、小桃园街、河南南路、净土街和亭桥街的部分路段。

除了这几条干流,老城厢还遍布它们的支流,上海话叫小河浜,比如侯家浜(侯家路)、福佑浜(福佑路东段)、静室庵浜(静修路)、外泮池(文庙路)、半段泾(蓬莱路西、中段)、运粮河(蓬莱路东段)、郁婆浜(天灯弄、乔家路之间)、倒川浜(倒川弄)、小娘浜(宝带弄北段)等等。

最初,上海县城内外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完全一座水上小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居民将垃圾直接倾倒在河浜中,干流、支流不断淤浅干涸发臭。上海开埠后,西方人进到城中,无法忍受城中的肮脏和恶臭,只好搬迁到外滩一带居住,将这一片滩地发展为远东第一大都市,老城厢几乎被遗弃。

一直到1906年,福佑浜首先被填筑成马路,辛亥革命后,为了改善交通、改善卫生,开始大规模“填浜筑路”,众多河道演变为沪南交通网的骨架,上海的水城风貌悄然隐去,如今居然一条河浜也看不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