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嫠簋铭文,9,吉
《师嫠簋》铭文第9个字是吉。
吉字在铭文中的位置
吉的演变
甲骨文的吉有二种解读。
第一种,下面的口是邑字的省略,代表一个城镇,甚至是都城,上半部的
图形代表的是亭子、或者房子、或者祭庙、神庙。所以这个吉字的本义是:王祭享先祖先王的都城国庙。这是一个会意字。献祭给先祖的都是美好的祭品,后来引申为善,《说文解字》:“吉,善也。从士口。”说的是引申义。祭祀用的铜器,它的原料是铜,也叫吉金。不是所有的铜都能叫做吉金的,这儿吉金用的是本义。吉的本义只在古文中保留了一些,之后都是用的引申义,善。
第二种释读,认为上面
代表的是一支长矛,或者类似的兵器,下面的口字左右两边有点出头的,被认为是一个容器。这还是一个会意字,代表插在容器中的兵器。因为不使用武器,休兵为好事,所以引申出善的意思。这种说法很勉强,三四千年前的古人不会有现代的人文、人道的思想,认为休兵是好事。有趣的是金文确实延续了这种字形,把长矛换成了横置的钺、斧头,篆文和隶书简化为士,和本义相差得越来越远。
前面我们认识了初和吉二个字,初吉是一个词,也叫朔日,就是阴历初一。古代文献上,特别是史书一般会写作某某月甲子朔,就是说某月的某天是初一,初吉主要出现在金文中,传世的文献中出现得不多。
朔日那一天,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几乎同时出没,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阴历(或者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又称新月,一般是看不见的,但可以看到一丝的光亮,所以叫初吉,比朔日好听。在古代,这一天君主必须视朝,和群臣一起贺朔。
阴历(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又称满月。人们把每月朔月、望月这样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朔望月。
朔日前一天,一点月光也看不见,称晦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