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荒漠,也看到微光。
如果你的2020年和我一样糟糕,年末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总结只能勉强交出一份“我还活着”的答卷,那么当你看完《心灵奇旅》这部动画片时,也许会在世界某个角落和我一起击掌——是的,一事无成也没关系,至少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慰藉。
皮克斯用第23部动画长片证明它在创新路上已走得更深更远。我一边享受视听、主题、情节各方面带来的震撼,一边又为之焦虑不已。看来它不打算做一个爆款IP,甚至不打算面向动画片的主要受众——孩子,而只是变成一小部分成年人的围炉夜话——来,我们来聊聊人生。
噢人生?有什么好聊的。尤其当30岁以上的成年人走进电影院时,大部分人不过想在平凡生活的罅隙里透出一丝张望,喘口气,大笑一场,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出电影院,继续回到现实。
可《心灵奇旅》多么过分。它不仅没有把你从现实拉出去——作为一部动画片,它放弃了制造童话般的奇幻仙境——反而把你又塞回那个熟悉的世界,喧嚣的城市、热闹的街道、拥挤的人群……你依然听着市声、被闪烁着灯光、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中感受自己的渺小。
是的,这个主角和你一样平凡。乔伊,一个黑人音乐教师,抱有音乐家的梦想,却囿于学校音乐教室担任一份并不重要的工作,和根本不爱音乐的孩子们在一起度过一日又一日,才勉强得到一个被恩赐的“铁饭碗”。
他的母亲可能和你的母亲一样。嫌弃你年过三十都没有稳定的工作,依然要靠她这半生辛劳才能换得你相对的稳定。而你漂泊那么久好不容易获得一份有社保的工作后还要和她提什么梦想,她只能把眼前所做的一切奉献展示给你,让你望而却步。
是的,多么熟悉。就像我,或者你,我们的每一天。《心灵奇旅》放弃创造更美更好的童话,哪有什么冒险王、探索队长、勇士奇兵,我们看到银幕上的乔伊就像乔伊在另一个世界看到他自己——乏味,无聊,没有明天。如果他也有生命的“丰碑”,那座雕像并不因为死亡的赞助变成一个伟人。他依然是洗衣机旁坐着发呆等衣服洗好的一个人,只是变成了雕塑,毫无惊喜。
这种平淡的回望令人害怕。它确实抛出一个我们在以娱乐为目的看电影时并不想面对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
我甚至觉得创作者残酷。毕竟乔伊身为平凡人活着时还有一份执念,要做一名爵士音乐家,至少在梦想的舞台上发光,哪怕只有一刻。而大多数的人们……我们……如果连乔伊那样最低限度的梦想(或曰“人生目标”)都没有,那我们庸庸碌碌的每一天,又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残酷到让你不得不面对它、思考它、考虑它的答案的紧迫性,因为生命忽然有一天走到尽头,人生最大的偶然来临。那个无比熟悉的问题令人震颤:
“假如现在你就会死去,你是否遗憾?”
乔伊在通往“生之彼岸”的大道上拼命往回奔。我万万没想到在皮克斯动画片里会看到这样恐怖一幕,它预示死亡的必然,预示生命的有限,预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我却毛骨悚然如坐针毡。
我甚至迫切地想要做点什么,赶紧思考出我的答案,回到我可以追溯生命的某一端,重新开始,找到生命的火花,无悔地再过一次……
恰在这时,皮克斯给出它暖心的一面。“生之彼岸”有多令人恐惧,“生之来处”就有多让人充满希望。在这里你是崭新的,自由的,开放的,充满任一种可能。在这里你可以畅想如何活着,无知无畏地开始一趟旅程。
不过不要放松警惕。思考生命的意义没有因为“心灵学院”的温馨环境变得无关轻重。
重要人物22终于登场,她已经活了几千年,心灵苍老到不报任何希望地“活着”,且仅以这样庸碌无为地“活着”为乐趣。
这可能是我在动画片里至今看到最“邪恶”的人物。尽管她长着一副软萌面孔,她的内心却黑暗至极。她比任何一个正邪二元对立动画片里的“坏人”都要令人心惊,因为她不是某一个别人,可能恰恰就是我们内心里的另一面,另一个自己。
代号22,她代表了无望、自卑、封闭、畏惧、偏执、仇恨、……任何负面情绪在她身上都有理由,她并不打算去活一趟。在“心灵学院”她已成了一个冥顽不灵的老滑头,人类几千年历史中的各种伟大灵魂都打动不了她,她具备一种黑暗至极的能量——没有希望。
在动画片中,没有希望已被说得太过委婉。没有那个“通行证”,没有生命的火花。生死概念被描绘为一个具象世界,没有灵魂即没有火花,不过在银幕上没有闪烁一下。可是在我的抽象意识里,她的没有火花已代表无涯的黑暗。
打造这生死两端的具象空间并非多么有创意,毕竟前有《寻梦环游记》,皮克斯已经用卓越的技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壮阔的幽冥世界。然而在《心灵奇旅》中我得到创新的震撼来得突如其然,因为在这里,生命似乎多了不少维度,除却生与死,在生死之间依然有某种混沌,需要生命的个体自己去跨越。
我们在电影中可以感知到的:
一,确切以肉身活着的现实世界。
二,生之彼岸,即排队通往死亡的大道。
三,生之来处,即心灵学院,生前塑造人格的虚拟世界。
四,生死之间,忘我之境。
如果仅仅是在活着与去死的二元世界来回穿梭,我不会说这个故事多么有新意。但是当三和四出现并变得具象丰满时,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面镜子,在观察活着的人乔伊、尚未成形的灵魂22时,连同发现自己生命的多面性。于是连我们自己也不禁要向那些代表界限的“黑洞”张望:在不同维度的世界里,我又是什么面貌?
一个执着于成交的基金经理?一个疯狂的街头艺术家?一个为人类贡献一生学识的教授?还是一个吃吃喝喝睡睡无聊至死的某某某?……
因为有了距离的观望,生命的轮廓变得清晰。乔伊从具象的人变成抽象的灵魂,不仅看到自己一生的幻象,甚至变成猫,看到活着的自己的肉身。
因为有了距离的观望,灵魂22号也获得了新的审视生命的视角。不仅可以看到那些伟大的灵魂导师外有多么无聊、平庸的人活着(如乔伊这般),还可以看到他们既然如此平凡还执着于活着,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问题到这里,“我为什么活着”,已不单单是“我想作为音乐家闪耀一次地活着”。这是一个平凡的主题,在不少故事里都已被讲述过。如今在《心灵奇旅》中,这个问题已演变为,“我注定无法闪耀地活着了,可我为什么还要活着?”
问问题的过程就像剥洋葱,在剥到明明看似快剥完时,已经感到快要得到答案的欣喜。就像乔伊总是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音乐家,可以有一天在心爱的舞台上忘我地演出一次。因此他充满热情地活着。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问题还可以剥下去。答案背后还有问题。
乔伊如愿从心爱的酒吧走出大门时,他曾说“我死而无憾”的事已经实现了,他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演出。可是生命并没有因此更加丰满,更加有意义,更加闪耀,他就像女音乐家说的那样,想要看到大海的鱼,一直以为眼前的不过是水。
可大海本就是水啊。生活本就如此。
洋葱剥到最后,答案如此无味。你想要的生命中的闪光一刻,以为是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竟也不过是音乐家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度过。而那么闪耀的她,竟然此刻也和你一样,也在这平凡的“水”中。
乔伊注定是失望的,我也失望。当你渴望半生的某个目标终于实现后,除了在那一刻得到的快感,剩下注定是无尽的失落。因为往后的日子,我将以何目标而活?我还为什么要充满热情地奔赴每一天?我不知道。
这个问题的抛出让我感到了某种强烈的空虚。它是如此熟悉,以至于我开始想象故事创作者的面孔,他也是和我一样30岁以上的人,在某一天画着动画或写剧本时问自己,哦我如此擅长画画或写作,我生来就应该做这件事,可是人到中年我竟然怀疑以它为目标的这大半生,我是不是真的要继续做下去?谁又定义了我应该一直做这件事而不是别的事?
质疑的力量在动画片里不是必要的,它总会把矛头对向某个具体的敌人而不可能是自己。但是在《心灵奇旅》中,我清晰地看到,敌人就是我们内心的另一面。另一面充满疑惑、不安、焦虑、否定,它像灵魂22号一样,轻易就推翻了你认为伟大或有意义的一件事。而你曾不懈地为之奋斗付出过这么多,以至于你已经不能面对付出的过去只能劝慰自己,是的,只有这个目标才是我活着的意义,我只能、必须这样走下去。
我说这是一小部分人的围炉夜话,因为这个问题的抛出已经带有门槛。它的前提是,我已经奋斗过了,也尝过了获得的滋味。比如当我梦想美满婚姻与相爱的人组建家庭后发现生活如此乏味;比如当我日耕夜作终于得到升迁加薪后依然做着重复的工作等待每月发薪日的到来;比如我渴望的一次声名大噪、一次天降横财,它们都通过我的努力和幸运得到后,我发现也不过如此……
接下来,问题就是接下来,我该为了什么而活着?我活着的真正目标是否还是它们?答案已被推翻。我推翻了我自己。
这种空虚感就是乔伊走出酒吧大门时,他感受到的——以及我感受到的。我从未想过一部动画片把人生的意义、目标、执念、动机这些抽象的东西,剥到最后,只剩尴尬的空气。
生命在这一刻根本是无意义的。它变成了别人的一个转身,而我抓到了“空”。
因为这一层空虚,我向《心灵奇旅》投去共鸣。它不是酸楚的泪水,不是幸福的喜悦,不是为幽默的开怀大笑,种种情绪都被超越了。我竟然在一部动画片里感到了现实中曾经有过的空虚,甚至再一次逼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然而没有人能给我们答案。乔伊的偶像不会给他答案,他也需要自己追寻。反而是那个曾经执着于空虚的人物22步入现实后,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具备了意义——多么讽刺!
不抱目的地活着,却得到了活着的意义。那么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片落叶?一次奔跑?一根棒棒糖?还是一次躺在地上的仰望天空?……似乎都是,似乎都不是。
当乔伊弹出流动的音符时,我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只能感到情绪中的某种空洞重返充实。明白那微妙差别就像他真正在用音乐谈话——音乐,归根结底是表达自我的方式,我们的主人公并非为这种表达方式而奋斗。他要去自由表达的,是为之动容的生活的细节、记忆的触角,让他感到生命的酸甜苦辣的一切渺小与伟大,最后都会融入音乐,成为“火花”的一部分。
因此,音乐本身不是要去实现的目标。而是通过音乐,乔伊可以实现表达的自由、灵魂的放飞。他可以既活在尘世中,又可以超脱尘世,因音乐感知生命的丰沛,通过独属于他的方式,触到活着的意义……
嗯,写到这里,对我而言看似混沌的一切似乎有了一点清晰的指向。《心灵奇旅》不是一个典型的主角追求梦想的故事。这个故事在生死不同维度空间里都有不同的标准。如果说《寻梦环游记》里我们还可以亲情为依托,找到一根绳索通往“生之彼岸”,那么在《心灵奇旅》中,我们感受到的孤寂只能是在第四空间中荒芜的追寻,个人自己的追寻,没有同伴。
电影是心碎的艺术。当第四空间里的灵魂荒漠出现时,我所获得的感动比乔伊在闪耀舞台上弹下流动的音符带来的更多、更复杂、更难以言喻。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在这片荒漠中执迷,而我们却不能为谁伸出援助之手,只能靠自己苦苦探索。假设并没有航行的船,没有那片飘落的叶子,也没有什么化解你忧愁的灵魂舵手,在生死之间、忘我之境徘徊时,终究只有自己去辨明到底哪一部分是执着,哪一部分是偏执。22号灵魂,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她是活着的幽冥。
这场晦涩的对话终要结束。从生谈到死,从死谈到生,假使给你有限的生命再来一次有限的旅程,也未必获得真正的意义,来人世一遭本就是一片混沌。
但我想不是所有故事都要告诉你,意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成败又是什么。在这场对话里,令人慰藉的是,失败者不是可耻的,渺小而孤独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可耻的,都有了存在的理由。《心灵奇旅》如其名,只是带我们的心走了一遭,看到荒漠,也看到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