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康堡轶事

上康堡轶事

原创:康六喜 康海宏

上康堡古称“康庄”,位于流曲镇北三里许,西南距富平县城四十里,是富平境内一个普通的自然村落。上康堡名缘于地处南康堡北之故,明代隶属平皋乡流曲里尚义村,清代隶属东北乡第八联,民国隶属智汇乡(流曲)崇厚团(昌宁),解放后划归小惠乡中惠村(今名忠惠村)。原尚义村康家楼、上康、南康三堡及底店康家等村堡的康姓同族同宗,相传始祖康公约在魏晋南北朝时落籍富平流曲蔡阳河畔康家楼。康公之后瓜瓞绵绵族类繁多,遂有康氏宗亲迁居流曲、底店、曹村等地。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自康公殁葬康家楼吉壤迄今数百年来,后裔子孙始终不忘始祖恩德,依然一莹敬祖从不敢懈怠。

据说上康堡先祖约在宋金时从康家楼迁居尚义村,起先住在南河北岸,其遗址大致在今上康堡南约三百米处。后因住地临河夏季屡被洪水漫淹,又因庄小户少易遭贼匪及野兽侵扰祸害,遂众议相商,将住户北移至高埝之上筑屋而居,村落名曰“康庄”。那么上康堡的城墙是何时修建的呢?查阅明万历至清乾隆间的三部《富平县志》,均未发现有关康庄或上康堡的记载,直到清光绪十七年,《富平县志》中才出现了上康堡的称谓。据尚义村席杨堡南老井上的《半截碑》记载,上康家在明万历年四十六年(1618)仍称作“康庄”,可见当时尚未筑城。在上康堡南老井上有一通清嘉庆元年(1796)《尚义村新兴堡创建关帝庙碑记》,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新兴堡”文字记载,也是上康堡筑城历史的重要文物实证。依据上述史料分析:上康筑城时间似应在清清乾隆四十四年至六十年之间,即1779年至1795年之间。而新兴堡城墙早先较窄的史实,也印证了始建于清乾隆后期的事实。

先祖们很有智慧,堡内布局很有讲究,整个城堡呈正四方形,南北长约二十六丈,东西宽约二十五长,城墙周长一百零二丈,占地约十五亩。城门位于南城墙中间,城额镶嵌“新兴堡”三字,村堡内设计有东西三条巷道,东西三排住宅,北排住户挨家东西相连,中排和南排东西两边由中城门直北巷道隔开,三条东西巷道加上中巷道,三横一竖,自然成“王”字,住宅四周不挨城墙,城墙一圈自然成一“口”字,王加口就成了“国”字,祖先的厚望就是这个村要有出人才,为国效力,取吉祥大气之意。堡内巷道四边和城内周边有过道,是为安全着想、也为巡更打罗方便。当时康家堡内约有二三十户人家,八九十口人,分属四个不同康姓支系。清嘉庆元年《尚义村新兴堡创修关帝庙碑记》所载康述绩、康震、康文彩、康德生、康埙生、康宽生、康元、康金榜、康逨宫等,应该都是本堡先民。

清朝同治元年(1862)关中突发“回回乱”,临潼、三原、富平、蒲城等县各村堡,皆惨遭乱匪烧杀抢掠,上康堡也未能幸免。听村里老人说,乱匪破城而入后,无论男女老幼见人就杀。第一波劫难过后,各村堡为防匪患开始挖掘地道,俗称“地窨子”。上康堡人也在堡内陆下挖有地道,一听乱匪来犯,老人和妇女儿童就赶紧藏入地道避难。清同治六年夏秋,乱匪再次袭扰尚义村,上康堡失守,乱匪涌入堡内,找到地道口就放火烟熏。听我父亲说东巷康瓷娃家地下的“窨子”里,就曾经被乱匪熏死过人。

“回回乱”平息后,人们对村堡的安全越发重视了,准备二次修复加固村堡城墙。到清朝光绪末年,上康堡人决定重修城墙,即在原墙处另加厚城墙,加厚城墙的土就地取材,在城墙外挖深就成为城壕沟,这样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加厚城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时候没有机器,全是人力,用小推车推土,用滑轮往上吊土,用木夯土,用石锥子夯土,当时劳动力不够,就请邻村的人帮忙夯土,由主事人安排白天吃在村子里,晚上回家休息。当时打城墙的费用是按照康家堡男丁摊派的,城墙加厚大约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然后也重修了城门楼,重新把城门上额的“新兴堡”三字刷新,俗称“新城”,人们过上了祥和平静的日子。这重修加厚康家村堡城墙,距今约一百几十年没有记载,而当地的一些年长的老人,都能记得他们父辈说过的参加重修新城的往事。我村寿高85岁的康怀东老人说,他父亲当时十七八岁,也参加了重修新城劳动。

上康堡的城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尚完好,后来被人挖墙毁城当“肥料”或垫了牛圈,其实老城墙土根本没有肥料作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城壕渐渐被载上了树,部分城壕渐渐填平,城墙早已失去它原有的作用,村里的户数增加到上百户,人口约四五百人,盖房往东往南扩展,现在已和同杨村,席杨村,北段村相连,康家堡原有的所谓村堡城墙已消失殆尽,只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昔时,上康堡西南建有“娘娘庙”,为康姓人繁衍兴盛护佑。该庙清同治初被乱匪焚毁,民国间同阳、上康两堡信士善女捐款重修。娘娘庙旁有一棵槐树,直径大约成人的三四抱,现在村里的个别老人对此树还有印象,只是在后来被砍伐做了很多木板而使用了。上康堡东南角建有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人们期冀于关老爷保护一方平安。老爷庙创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竣工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前后历时35年,占地一亩三分,庙地东西南北尺寸在碑上有详述。董其事的经理会长为本堡贤达康文彰、康元、康金榜、康宽生、康逨宫等,又推举年富力强的康埙生协管工料,推举能言善辩的康德生协办交际事宜。老爷庙碑立石于清嘉庆元年(1796),由癸卯科举人、吏部拣选、本县通川弟子孙其逢(疑为孙丕扬后人),本村邑庠生康述绩篆额、太学生康震书丹。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关帝庙存世214年后毁于“破四旧”运动。我小时候在春节时,还到老爷庙烧过香,村里很多老人至今对老爷庙还记忆犹新。

上康堡人民风纯朴,孝义为本,耕读传家,笃志报国,仁厚积善。历史上有太学生康震、邑庠生康述绩、士绅康文彰、康元、康金榜等,热心公益、造福桑梓,堪称一代先贤。抗日战争时期,我堡出了一位为国效力的老红军,人称“康团长”,这是我六达,他名字叫康思俭(1919-1995),他青年时随八路军贺龙部358旅715团东征抗日,先后参加忻口战役、收复晋西北七县城、大青山游击战、冀中深县邢家庄遭遇战等战斗近百次,历经白求恩疗伤、四八空难和护送青年干部进军西北,解放后历任兰州市警卫营长、甘肃省军区独立师二团副团长等职,他 1950年荣获“华北人民英雄”勋章,1954年荣获“人民功臣”勋章,1956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奖章”、“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我心中,我六达是一位为国家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一定贡献的英雄,他个子很高,生活艰苦朴素,对家里人和蔼可亲。自从离休回富平定居后,每年春节都会拜访亲戚朋友,也帮助了很多人,在此感念他。

康家堡往事如烟,村子里的人和事很多,如人民教师康义平,一生奉献教育事业乐善好施;又如义薄云天的勇士康全积,替弟充军血洒疆场而杳无音信;又如十六岁青年康顺和,1 949年随王震部队赴新疆义无反顾;又如本堡耆老康俊彦,虔诚礼佛念经劝善,教化村民积福行善,尊孝道妇道守名节,亲历笃行颇有影响,人称“康善人”;又如本堡孝子康根武、康改明,孝敬老人克勤克俭堪为典范,等等,等等。一些优秀传统正在古老的康家堡传承,新一代的康家堡人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力量,正在为建设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尚义村上康堡是一个历史名称,现在行政归属为富平县到贤镇忠惠村康家组。我出生于此,我与生我养我的土地富有深厚的感情,这片养育我的地方我将永远守护着它,我把我记忆中的村子历史做了一点研究。虽然我是农民,但我作为“老三届”学生,出于对家乡的爱,所记录下来一点往事,以备后人不忘。(彭辉修改2020.05.06)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