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防神为先
中医学和西医学,截然不同,客观基础不同、理论本质不同、临床模式不同,预防保健的理念不同。中医的预防保健讲未病先防,属于治未病的主要内容之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有养神、养气、养形的不同,与西医用这样营养保健,用那样提高免疫力有天壤之别。
中医以人为本,不以病灶、器官、细胞、细菌为本。人是活生生的人,来往于天地之间,行走在社会之内,每一个都具有它自己的生命特殊性。因此中医养生,养性为本,尊重人的个体差异,遵循适的生命客观。性者,命也;命者,神也,养性就是养神,养神的原则,就在生命之适的合理性。
神是动态的,联系的,受精神情感的影响,有观念意识的引导。养神有为,为在个人,为在自我修养。不同个体,适有不同,张三好动,李四好静,有的适于荤食,有的适宜于素食,有的喜温,有的喜冷。养神之道,在尊重自然,顺应天道,认识自我,知自我性格之刚柔,明自我之适于不适,使自我所为,顺其适而不过,养其性而不躁,能静能安,合于天道,实现养神的目的。
“阴阳不测谓之神”。天有神,五运也,地有神,六气也,五运有过与不及之变,六气有至与不至之别。天地外在于人,社会外在于命,人不能操控,也无法改变,只能适应才能健康。适是个体的适,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整齐划一的规范,生命感应之,调节之,因时而变,因事而和,无病可防病,有病可愈病,即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生命之神在生命之应,有应斯有神,无应斯无神。生命之应是生命存在的标志,花草树木、飞鸟鱼虫、野兽智人,无不因为生命之应而生存。生命之应是地球自然确立的,只要在地球上生存,生命之应就不会变——应天之动、应地之静、应社会之情态,以成就生命之神。
未病先防,首先要认识地球自然规律,认识生命之应,理解生命之神的因应协调性。地球自然规律如何呢?有亘古不变的规律,如春夏秋冬的交替,日升月降的昼夜,也有在亘古不变的规律基础上的随机变化,如冬寒夏热亘古不变,但寒热的早晚微盛随机变化,当寒而反热、当热而反寒的非时之气随机变化。生命之神因应日月阴阳之升降,冬寒夏热之规律而有固有调节,因应地球自然的随机变化发展出随机调节。
固有调节是生命的稳定器,使因应变化的生命活动,始终处于平正中和的状态;随机调节则是生命的保护神,使生命适应随机变化的自然气候,保持和的状态。
生命之神的固有调节和随机调节,是先在的,是本然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都存在它自己的特殊性。未病先防,保养生命之神,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维护“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不违背日月升降的自然规律,不影响随机协调的气机变化,无妄作劳,恬憺虚无,维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空顺应性。
人是有文化的人,是观念化的动物,养生命之神的作为,与文化观念息息相关。观念不同,健康的认识不同,健康的作为不同。肉体形态的观念,从物质到物质,吃什么就有什么,用什么就防什么,多维联系的生命观念,尊重天人相应的客观,以人为本,健康观念落实在心性修养,落实在与自然同步的生活习惯。
要养神,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人之命不能脱离地球自然,人之生不能脱离社会人事,我们依赖地球自然生,依赖社会人事长,顺应自然则长寿,适应社会则健康,我们的主观意识、理性作为都不能逞人欲而悖天理。
人的理性有生命智慧,文化的作为有生命理性,不被物质文化牵着鼻子走,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则神得养,体得健,有病能愈,无病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