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永远怀着两颗心

有远见的父母,永远怀着两颗心

慈怀妈妈

2020-11-17 15:00

作者:木青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给孩子童年还是起跑线?

《亲爱的小课桌》里,一位虎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孩子不应该有快乐的童年,从小吃苦,长大后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虎妈的说法不近人情,却一语惊醒众多家长在培养孩子成才道路上的迷茫:

既不希望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却又不忍看孩子在中年失意。

家长到底要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养育方式?

大多数孩子,

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让孩子成为他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比优是中国父母中的最深的毒。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甚至是动员了整个家族的资源,只为孩子谋一个似锦前程。

可家长如此铆足劲用力,真的能够带给孩子幸运吗?

想起《牛蛙之殇》,一个上海退休教授记录下的自家外孙“牛蛙战争”历经。

从孩子3岁开始,教授全家人耗费3年心力与财力,削减脑袋要将孩子送进牛校。

然而事与愿违,高压的学习状态,不仅让孩子失去了童年,还患上了终身疾病——“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

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不严重,却很难治愈。

“从孩子的心理着手吧。”

看着医生开出的药方,身为教授的外公从心底发出苦笑,他仰天感慨:

家长的职责理应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持续去做三四月的事,等到八九月份自有答案。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当家长把焦虑转嫁给孩子,往往是一种“双输”局面。

家长越焦虑,孩子越遭罪,谋的不是孩子的前程,毁的却是孩子的未来。

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孩子都只是普通的孩子。

就像身高,即便父母的身高处在高矮两个极端,但他们的孩子,在大概率上其身高都会趋归正常值。

孩子的成就也是如此。

父母高成就,并不意味着孩子也会一样优秀,只不过高成就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成功率比普通家庭多一点点。

期望孩子优秀、成功没有错,可若把期盼变成执念,却是一件渐行渐远的事儿。

毛不易在《像我这样的人》里唱到:“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这世界上有多少人。”

人生路高走还是平行,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愿不愿意面对,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敢不敢直面。

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才能找到自己

特别欣赏演员陶虹的育儿观,她在一次采访中笑言:无论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她都很高兴。

陶虹分享了女儿成长中的一件小事,尤其令人感慨。

孩子因为长相丑,被同学骂哭。

看着孩子哭得泣不成声,陶虹思虑再三问:“你觉得自己长得丑吗?”

“我不丑!”孩子无比愤怒。

陶虹又问:“那你觉得你长得漂亮吗?”

孩子坚定地点了点头。

然而,接下去,陶虹却没有像很多父母那样,哄哄孩子糊弄过去,她非常冷静而又残酷地告诉女儿真相:

“我很诚实地告诉你,你长得不丑,也不漂亮。但我同时还可以告诉你一个特别棒的事情,就是你长得独一无二,谁都没办法复制你。”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从来不可能有被复制的孩子。

然而在这个充满竞争焦虑的时代,有太多家长迷失在世俗的标准里。

她们努力塑造孩子,为的就是把孩子打造成众人眼里最满意的样子。

有远见的父母,却始终清醒,用一颗包容心接纳孩子的各种不完美:你不必成为别人眼里的第一,但你永远是我独一无二,最好的孩子。

而这,恰恰是给予孩子最珍贵的底气。在爱和包容中,让孩子变得无畏无惧。

活在标准答案之外的孩子,才拥有创造奇迹的转机。

曾经有一个糟糕透顶的女孩叫做Gillian,她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被学校叫来家长带去看医生,她甚至面临着被退学的风险。

幸运的是,这个在学校受尽嘲笑与打击的孩子,却有一个无比包容她、爱她的妈妈。

妈妈没有责怪她不懂事,而是把她带到了医院。医生观察过后,提出诊疗建议:“孩子没有病,她是个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看着诊疗室外,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女儿,妈妈坚定不移地相信了医生的话。

而正是这个决定,成就了Gillian的舞蹈人生。

Gillian的舞蹈天赋被挖掘,她最终成为那个执导歌舞剧《猫》和《歌剧魅影》的伟大舞蹈家。

不难想象,如果当初母亲不从内心认可孩子,她永远都不会接纳医生开出的药方。

那么今天,这个世界也将失去一位顶级出色的舞蹈天才。

有远见的父母,永远怀有一颗包容心,他们能够接纳孩子所有与世俗标准不一样的答案。

今天,父母用心包容了孩子;而明天,孩子用心包容世界。

遇到这样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运气。

接纳孩子的平凡,

孩子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日本版《人生七年》,用28年的时间追踪了13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

这个纪录片,再一次验证了一个残酷现实:无论家长如何对孩子寄予厚望,大多数孩子,终将平凡一生。

其中有两个孩子,令我印象深刻。

他叫直树,父母都是普通办公室职员,崇尚快乐教育。

7岁的时候,直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每天玩两个多小时游戏。

14岁的时候,直树开始上补习班,他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因为听说大学可以成天玩。

21岁的时候,直树念大三,他的目标是做检察官,因为检察官很酷又能挣很多钱。

成长在继续,直树也将接受现实洗礼。

由于检察官考试太难,直树放弃了,进入一家咖啡厅打工。28岁的时候,直树升任店长。

带领着二十几名兼职员工,将这家咖啡店的业绩做成了全国1000多家分店里排行第一。

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成为直树越来越坚定的梦想。

镜头中的直树始终显得自由平和,他的人生不纠结,喜欢就去做,不适合就放弃。

一路走一路摸索,直树也终于找到心之所属的方向。

直树有这样的心态,与他的父母的平常心有关。

从一开始,父母并没有对他要求太多,让孩子做自己,是父母对直树最大的支持。

与直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贵子。父母对贵子的教育颇为用心,她从小接受精英式教育:

星期一弹钢琴、星期二游泳、星期三练书法、星期五上补习班、星期天练剑道。

她每周还要坐两次火车去上培训班。

7岁的贵子,所有业余时间都被培训班挤占得满满当当。

贵子在学习上很拼,可她却很挣扎,初中、高中和大学,她都没能如愿考上父母心仪的学校。

21岁的贵子开始找工作,她依然做好了失望的准备。

但命运似乎有了转机,贵子拿到了心仪的空姐offer。

“我终于可以让父母自豪了!”镜头前,贵子泪流满面。

这份肯定,是迟来的喜悦,也是她如释重负的喘息。

然而看着体面的工作,却时刻让贵子处在紧张、谨慎的状态里无法自拔。

虽然升为头等舱空姐,但贵子一直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连下班她都想着工作的事,无法停下思考。

生活总喜欢用出人意料的方式打得令人措手不及。

3年后,贵子的航空公司宣布破产,停下前半生匆忙赶路的脚步,这一次,贵子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

贵子成为了一名啦啦队教练,她享受“啦啦操、朋友和酒”的日子。

“我终于自由了!”对着镜头,贵子呐喊出了自己的心声。

给孩子童年还是起跑线?

直树和贵子的成长轨迹,也许是最好的回答。

直树是幸福的,这一路,他的父母都没有要求他太多,每一步都是他自己想走的路,在坚持和放弃中,找到自己的目标。

贵子也是幸运的,即便她的前半生活得比较辛苦,但一场变故,终于让她下定决心遵循内心去生活。

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超能力可以设计谁的人生。人生的本质就是短暂、无常、脆弱而又无奈。

让孩子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他们此生对自己的不辜负。

用一颗包容心欣赏孩子,用一颗平常心支持孩子。

无论贫穷与富贵,让每一个看起来平凡的孩子,活成自己人生里的主角,收获丰富的人生。

这,才是家长此生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人生的赛程很长,童年只是其中的小小一段。

有远见的父母不着不急,他们永远怀着一颗包容而又平常的心,在赛道外助力。

因为他们知道:给孩子持续的自信,让孩子持续地努力,他们终会抵达自己的目标。

*作者:木青,本文首发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