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虐猴先生——哈利·哈洛丨第08期

人物周刊

每周五推送

生平丨贡献丨扩展

 

正文共:3314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本篇幅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

前记:5月13日(本周日)是母亲节,无论你有多忙、有多累、有多少理由,请尽最大的努力多陪陪你的孩子和父母,因为对孩子来说,有爸妈在身边,是任何礼物都无法替代的一种最大的安全感,而对父母来说,你是他们最牵肠挂肚的人……

今天要介绍的心理学大咖是一生都在研究母爱的哈利·哈洛

-第08期-

虐猴狂魔——哈利·哈洛

人物介绍

人们常说:“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越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掩饰什么,就越自卑什么。”但可能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是:越缺少什么就越研究什么,越自卑什么就越研究什么。心理学家在做心理学研究时,他们用的是刀和自己的血;而演员在演戏时用的是番茄酱而且他们也绝不会伤害自己。

在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们喜欢研究“顺从、服从、认知、从众”等这样的主题,但哈利·哈洛(Harry Harlow)因为童年缺乏母爱一生多次抑郁症发作、自卑不善言辞,所以更想要填补童年的空洞而研究“爱”。

哈洛在一场研讨会上提到“爱”,有一个学者就插嘴:“爱?你说的是亲近吧!”,哈洛这小暴脾气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你显然不知道,亲近只是爱的一部分。感谢上帝,还好我不像你这么无知!”

别看哈洛确认过眼神也怼过好多人,但在他这一生中,“质疑”都如影随形地跟着他。无论是置身于抑郁深渊,还是意气风发受世人瞩目,他都怀疑自己的才华只是昙花一现。

人物生平

1905年哈洛出生在艾奥瓦州费尔菲尔德,父亲是个不得志的发明家,母亲性格刚强不甘心居于小镇。哈洛回忆起他的童年——冬天特别长,白天特别短,下午四点一过天色就暗了。屋外空旷凄凉无尽的冰天雪地,冷淡疏离的母子关系让他觉得屋内也好冷好冷。(这样的童年,患抑郁也是有原因的)

上学后的哈洛也无法融入到同学之中,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古怪瘦小的哈洛似乎与整个环境都格格不入。高中毕业的哈洛进入到德里学院就读,后来转到斯坦福大学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各怀绝技,这让哈洛更加自卑不敢开口说话了,他常说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也正是如此他潜心研究,是从特曼,后来在特曼的帮助下取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的教职,后来又得到特曼的撮合与克拉拉结婚。(克拉拉是特曼在研究智商时研究的优质儿童,智商高达155)

哈洛和米尔格拉姆一样有着戏剧性的天赋,1950年—1960年期间哈洛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恒河猴实验。这些恒河猴94%的基因与人类相同,换言之人类=94%恒河猴+6%的人。但对于这些与人类有着亲戚关系的实验对象,哈洛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怜悯:“我只关心这些猴子哪些特殊之处可以作为我公开发表的成果,我一点儿也不喜欢猴子,我不喜欢动物,我不喜欢猫狗,更不可能喜欢猴子。”但似乎猴子实验也并不那么顺利,他还是拼命努力,拼命做研究发论文。

在此期间,哈洛将他的激情都倾注到了实验中,长期流连于实验室。但也是这段时间这哥们还抽空搞了下婚外恋,这也是他和克拉拉离婚的原因。他的第二任妻子跟他一样也是心理学家佩琪,后来他又出轨了,就是这么夸张,一生研究爱并完全掌握爱的内涵的心理学家哈洛又出轨了,他似乎就是无法做到对一个女人忠诚。

1971年佩琪去世,办完佩琪的丧礼,他累了,他真的累了,他再也不想做关于“爱”实验了,只想睡着,永远永远这样睡下去。他打电话给克拉拉,此时克拉拉的丈夫也去世了,两人同病相连再度携手。此时的他被抑郁症折磨得眼神呆滞、嘴唇毫无血色.....他希望能够研究出一些抑郁症的口服药,于是他又找到了这群可怜的猴子。

1981年,哈洛患帕金森氏症,不停颤抖无法克制直到去世。

主要实验

代母实验

🌿  实验过程:哈洛将幼猴与母猴及其同伴分离,再把幼猴关到一间有两只猴子代母的房间里,一只玩偶是他用铁丝做的但其腹部上似乳房的物体上能分泌源源不断的乳汁,另一只玩偶则用柔软的布包裹,但并没有乳汁。俗话说,有奶便是娘!但是实验结果却令人惊讶,幼猴会爬到触感柔软温暖的代母上,拥抱它、抚摸它,享受安全感,但这个代母无法提供奶水,它便跑去铁制猴那里吸取奶水,吃饱之后又回到绒布代母身上。

💫 实验结论:“接触舒适”是爱的重要部分,在提供给婴儿食物的同时也应该毫不迟疑的拥抱ta抚摸ta。

🌊 启示:医生现在知道将新生婴儿要直接放在母亲的肚子上;孤儿院的工作人员知道仅仅向婴儿提供奶瓶是不够的,还必须抱着弃婴来回摇动,并且要对其微笑。

代母实验升级

哈洛的实验结果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发现那些由用布料做的代母抚育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不能交配,它们的性格极其孤僻,有些甚至出现了孤独症的症状。哈洛于是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  实验过程:推测可能还与动作有关。接下来的实验设计是,制作一只会动的代理母猴,除此之外还能每天与真母猴玩耍半小时。这样一来,幼猴完全正常了。这表示三个变量与爱有关:接触、动作、游玩。

🌊  启示:这表示要毁掉一个孩子没那么简单,轻微的晃动,柔软的接触,和真人互动30分钟。不管再懒惰的母亲、职业女性,人工假母亲每个人都能做到。

时光荏苒,哈洛脑中又浮现新的想法,当初那些与代理母猴玩偶长大的幼猴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母亲?要知道答案,就必须让这些母猴生下孩子,然而这些母猴不会交配也不会嬉戏。

🌿  实验过程:使这些不会嬉戏不会交配的猴子成为母亲,他制作了“强暴架”来固定母猴的身体让公猴与之交配,之后产下幼崽。这些幼时失去母亲的母猴有的杀死自己的幼猴,有的漠不关心,有点稍微正常一点儿。

铁娘子实验 

🌿  实验过程:哈洛称作为测试恶毒母亲对幼猴的影响。哈洛制作了许多被叫做“铁娘子”的代母,它们会突然冒出钉子,或者喷出冷水气流,幼猴无力抵抗只能无助哀嚎。无论受到怎样残酷的对待,即使遍体鳞伤,幼猴还是会毫不犹豫投身恶毒的母亲寻求温暖。

🌊 启示:强化作用无法解释,受伤的小孩唯一倾向就是去找妈妈。受到惊吓的的幼儿是不计一切代价要紧贴母亲的。

面具实验

🌊  实验过程:哈洛将刚出生的幼猴与绒布母猴玩偶关进笼子,绒布母猴没有任何五官,但这并不影响幼猴对它的喜爱,幼猴依然作出亲吻、抚摸等亲呢的动作。(这放佛是印刻出现了)随后,研究人员给五脸的母猴玩偶安装上几乎可以乱真的母猴面具,幼猴看到面具母猴惊吓至极,不停尖叫发抖,直到幼猴再次看到没有五官的代母才继续与之玩耍亲呢。

💫 实验结论:人生在世,所求绝对不仅仅是温饱而已。我们不计代价,寻求接触,我们不在乎外表美丑,不论相隔多远,一眼就能分辨出哪张脸是我们爱的人

绝望之井实验

🌊  实验过程:要研究抑郁症的药物,首先是要让猴子患上抑郁症。他制作了一个黑色隔间,把猴子倒吊在上面两年,除了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外,无法移动也看不见外界。那只猴子后来出现了严重的、持久的、抑郁性的精神病理学行为,即使在放出来9个月之后,还是抱着胳膊呆呆坐着,而不像一般的猴子东张西望探索周遭。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会使孩子的主要社会反应沦为恐惧。

🌊 启示:长期剥夺幼童的母爱,会导致其沮丧、绝望、焦虑、心理残伤和死亡,会在其身心方面上发生严重而久远的影响,直至终生。

父母尽量避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写在最后

人类要幸福,貌似天经地义,但是,人类的幸福是有代价的。这些个代价,有时候有人类中的一部分来承担,还有些时候,是由动物们来承担的。

哈洛毁了几代猴子数千只猴子的幸福,得出照顾孩子的三个指标:接触(亲亲抱抱)、动作(摇晃)、游玩(每天陪孩子玩耍30分钟。)

然而若哈洛这项发现如此可信,他完全掌握了爱的内涵,为何我们需要如此大费周章,才能领悟这些道理?为何在深入探究感情后,呈现眼前的结果,却让我们不寒而栗?

注:本文来源于百度百科以及《20世纪最伟大心理学实验》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