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闲言:轻松二题
旧作: 轻松二题
鲁人
渴望轻松
儿子出生以后,我便对国内外有关儿童教育的文章和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读的有时觉得自己快成了“准教育家”。
文章和书读过了,却生出许多感慨,常常觉得许多理论实在是高,却又很难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于是,即觉得儿子生得逢时,一出生便享受到丰富的物质生活,这些我儿时都是不敢入梦的;又觉得儿子生不逢时,从小便被社会和家庭寄予了很大的厚望,虽然学校都在大谈素质教育,可要享受真正的素质教育,目前仍是一种奢望。
如今人们衡量成功的尺子渐渐只剩下两把--地位和金钱。于是,不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教育也只能越来越功利起来,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已在其次,甚至被完全忽视了。我听说过不少家长为了使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全家人数年不看电视。这让我有一种无言的感觉,也使我联想到耳闻目睹过的一些学者,他们的知识不可谓不渊博,却是象牙塔里的人。正所谓:“上颇通天文,下粗知地理,中间全不晓人事。”如此人生,即可惜了爹娘赋予的充满智慧的大脑;也可惜了本该充满生机的生命;又糟蹋了丰富多采的生活。
我希望孩子能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使他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我并不认为孩子一定要取得多大的成就,必定是想当元帅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只是希望他首先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希望他将来干的是事业,而不是工作。希望他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得到乐趣,而不是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追逐用来炫耀的名利。为人之父,我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舒适的生活,不至于为温饱问题终日奔波劳碌;但钱是达到理想的基础,不是生活的目的,我决不希望他成了一台赚钱的机器,整日的往钱眼里钻。为生计操劳,为金钱所囿,都会失去感受生活的乐趣。
我希望孩子能享受到美好的情感。不论是亲情,是爱情,是友情,都可以给人的生命以快乐,使人感悟出幸福的真谛。因此,我宁可孩子做个陶渊明,也不希望他做个不懂情趣的大名家,更不希望他做石崇、王恺之流。
我渴望儿子受到寓教于乐,轻轻松松的教育,在教育中塑造一个完善的人格。当然,在他受教育的时期内,这恐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生于斯,长于斯,也只有面对这个现实。只是面对这种无奈,想到那些教育家和圣人的教诲,我更加渴望。
不敢轻松
写过《渴望轻松》之后,总觉得像哈欠打了一半,浑身的不自在。渴望轻松是理想主义,那么客观现实呢?于是提笔写下了《不敢轻松》。
不敢轻松是为人之父终不敢也不忍心拿儿子未来的生活去赌博。希望儿子将来能够生活的自如,便只有如今刻苦学习获得学历。当今社会注重的是越来越高的学历,毕竟敲门砖的质量和重量产生的冲击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至于进门之后这砖的作用有多大则只能被忽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圣人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启智明心,领悟人生真谛,并从中得到快乐;“知之”的过程则大多枯燥乏味的,无乐趣可言,那多是为了生存,而带有强迫性和功利性的学习。我希望儿子能“乐之”,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令人喜不自禁、心旷神怡的体味。所以,我很想将儿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我一直心仪于画家那散淡、自我、很少掬束的生活方式。尤其出外写生时,任灵魂放浪于山水之间的洒脱更让我神往。以儿子每周仅一两张的速写看,他到是颇有些天赋,只是他的兴趣不高,我也就不敢往“乐之”上引导。要想搞绘画最少要考上省级的美院;要考美院又必得下番功夫;要下功夫就势必耽误功课;要耽误了功课,如美院考不上其它大学就更无望了,因为艺术院校文化课分数比其它大学的分数相差太遥远了。
虽然,生活之路有千万条,毕竟以学历做敲门砖是一条方便易行,保险系数高的快捷方式。在报纸上也看过几则为人之父对当前教育形式刻骨仇恨,将孩子领回家自己教育的事例。有一位虽然将一双儿女培养得近乎神童入了大学,但所用方法比当前的教育形式更功利更严酷更不人道。另一位搞教育学的研究生帮儿子挣脱了学校的束缚,他的儿子目前似乎又在忙于生计,而未达当时的初衷。我对当前的教育形式虽然不至于刻骨仇恨,却也是极为反感,但又只能屈服于它。我希望儿子能像葡萄藤一样在一个完整的空间内自由生长,在生长的过程中去感受生存的快乐,而不像修剪过的葡萄藤只为了结果。可是要生长却必需有一块尽可能肥沃的土地,因此在葡萄籽发芽之前又必需为争取到肥沃的土地而进行辛苦的准备。
明日的轻松靠得是今日的不轻松,只是不知道明日的轻松要让今日的不轻松付出多大的代价?于是很无奈也很彷徨。我想这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当代为人父亲的矛盾心理吧?渴望轻松却不敢轻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