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家中国公司牛了,成功登上世界最高点!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印度人一度叫嚣,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过珠峰,珠峰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的领土范围。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中国攀登珠峰陡然间成了一项庄严的使命。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知道了珠峰的最新高度,向攀登者致敬!”

12月8日,中尼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一位女网友对测量珠峰的“攀登者”表达敬意。

充满自豪背后,珠峰测量走过了一条坎坷长路。

少有人知的是,早在1714年,即清朝康熙年间,中国人就开始测量珠峰。当时,清朝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受清政府委派,对珠峰进行初步测量。这是记录在册的人类第一次珠峰高度的测量活动,但当时具体的测量结果没有得到记载。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都只有印度在坚持测量,连续测量了6次,几次测量的结果出入较大。即便如此,这些测量,让印度“自信”爆棚,不少中国人则感到屈辱、难堪。

1953年,尼泊尔人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从南坡登顶珠峰成功后,印度人公开嘲笑:“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珠峰,又怎么能宣称自己对珠峰的主权?”

显而易见,登顶珠峰,已经不是个人荣誉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主权。为此,1960年,包括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刘连满等人在内的首批中国登山队成员,选择从困难重重的北坡挺进。

他们制定了4次适应性行军的渐进登山计划,但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在第三次行军的过程中,登山队损失惨重,多人牺牲,50多名登山队员被冻伤。

灰暗时刻,采购装备的时任中国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听到消息说印度也正准备1960年从南坡攀登珠峰。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攀登珠峰的队员这里,大家都明白,中印一北一南攀登,无疑是一场“特殊竞赛”。

内心升腾起“要赢”的信念,队员们再次发起冲击,终于来到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著名登山家马洛里就在此处丧命。

面对四米多的岩壁,刘连满主动蹲下当“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攀登。三个多小时后,身心透支的他,被安置在一处避风口,力气所剩无几时,他把自己剩下的氧气留给队友,还写下一封诀别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与此同时,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名队友登上峰顶,五星红旗第一次被放在珠峰顶峰,这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当他们返回,刘连满奇迹般地醒了过来,队友们喜极而泣。

然而,由于王富洲等人登顶的时间是夜间,没办法拍摄360度的影像资料,只是在下山的时候,拍了一张回头照片。因此,根据国际惯例,不少外国登山队员提出质疑,这次登顶不被国际认可。

不被认可,没有“击退”中国登山队。1975年,中国登山队新成员再次成功登顶珠峰,在山顶,队员们立起三米高的觇标,便于中国科学家测量珠峰新的精确高度。集登顶、科考、测绘于一体,国际登山界再也没有理由质疑。

此后,中国多次对珠峰进行了测量。和最初更多依靠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不同,2020年5月,中国登山队再次测量珠峰,这是继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的45周年后,世界之巅的“身高”再次迎来历史性更新,意义非凡!而一切成功背后,离不开中国制造对“视力”的守护。

比如,初次登顶时,刘连满被耀目的光线击中,出现短暂失明。这次最新测量,佩戴的护目眼镜,用的是明月镜片(近视太阳镜片Pro系列)。

传统偏光太阳镜采用的,是两层树脂镜片中间夹一个偏光膜的“三明治”结构,而偏光膜在低温状态下容易脱落。此外,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普通材质的眼镜片甚至会破碎。

为解决这些“痛点”,明月镜片采用KR超韧材料,又通过化学反应,将偏光膜直接与树脂基材融为一体。

明月镜片能够守护中国登山队队员的视力健康,正是凭借其超高的技术含量和稳定性。同时,镜片材料的抗冲击性也高达国标5.6倍,“找个400斤的人来,直接踩到眼镜上,镜片不会碎;90g的钢珠从1.27米高处自由落体打在上面,也不会碎。”

除了明月镜片,北斗卫星系统、中国移动5G通讯网络、华为HoloSens SDC摄像机、保暖露营装备等,均为中国品牌。

有了这些国产装备的支持,中国对珠峰的登顶、科考、测绘变得更为顺利。可以说,这是中国制造不断向中国智造升级蜕变的最佳注解。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