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军:北洋大臣李鸿章视野下的宝坻

题目缘起

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权势熏天、管辖范围很大。直隶总督名列全国八督之首,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并且统管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其权力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然而,在这位位高权重的北洋大臣全集中,宝坻这个普通小县反复出现,这难道不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吗?说的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你在瞎扯了,我们大宝坻可是“京畿重镇、北国江南”,怎么会是普通小县呢?朋友莫急,您要是了解李鸿章眼中的宝坻,您就会明白今天的“京畿重镇、北国江南”来之不易!所以今天我们通过国家重臣李鸿章的视野,呈现当时宝坻的历史情况。

李鸿章其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号少荃(泉),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因此,很多人视李鸿章为卖国贼。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视野一:命中贵人——宝坻李菡

如果说十九岁之前,李鸿章知道京畿地区有个宝坻县,那他一定非常好学,熟知中国地图。或者,他的父亲李文安之前跟他提起过宝坻。否则,一个北方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县城,是很难进入一个普通的安徽秀才的视野中。然而,命运就是如此有趣,一位宝坻籍官员的出现即将改变他的命运。从此以后,李鸿章的一生与宝坻李氏家族紧密的联系起来。这个改变李鸿章命运的宝坻官员就是李菡。了解宝坻“李半朝”的朋友们都知道,李菡是宝坻科举世家“李半朝”家族最杰出的代表。

李菡,字丰垣,原字滋园。妻卢氏,有五子:李德良、李德坊、李德城、李德垣、李德堂。五子皆入仕做官。李菡生而逢时,其家已是一个丰厚富足的官宦大户了。其高祖李双全,以其过人之智、超众之才,少无立锥,老成富室,以致千金。曾祖李盛枝,虽中年弃世,然营商获利,渐裕家计。祖父李伟,勤理家务,显有富名,且荫德济人,慷慨好义,士农工商靡不羡慕,称之为畿东善人。其父李光先,乾隆戊申举人,官至工部郎中,江西赣州府知府。大伯李光前,官任安州训导,三叔李光里嘉庆己巳进士,官任江西吉安知府,四叔李光庭官任湖北黄州知府。大哥李荫官任广东潮州府知府,二哥李蕃官任安徽颍州府和江西建昌府知府。李菡就是在这金友玉昆,弹冠相庆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嘉庆戊寅科,李菡兄弟三人同榜举人,道光壬午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再迁侍讲,擢侍讲学士。迁詹事府少詹事,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国史馆总纂。督安徽学政,光禄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左侍郎、礼部左侍郎,仓场侍郎,工部左侍郎署礼部尚书,紫禁城骑马实录馆稿本总裁,经筵讲官,同治元年擢工部尚书。同治二年,李菡去世,谥号“文恪”。
    李菡为官四十余年中,多次选任考官。先后在道光壬辰科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副考官,丁酉年科顺天乡会同考官,戊戌年科教习庶吉士,庚子年科会试同考官,辛酉年科拔贡覆试阅卷大臣,壬戌年科殿试阅卷大臣等职。
    那么,李菡到底是如何改变李鸿章的命运呢?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十六岁的李菡出任安徽学政,主持一省教育事业。李菡任安徽学政期间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时刻牢记道光皇帝的嘱托。李菡深知学政职责在于人才培养与选拔,关乎学子一生的命运。由于李菡打击舞弊肃清考风同时真心关爱学子培养人才,所以他在任期间赢得了学子和百姓的爱戴。“凡应试入都及以事至者,无不依恋门墙望风恐后,其感激之意有更深于乡会座主者。”
    按照规定,学政到任的第一年要对生员(秀才)岁试分别优劣,酌定赏罚。岁试实行“六等黜陟法”,即按成绩划分六等进行赏罚。 道光二十年(1840),十八岁李鸿章考中秀才。所以道光二十一年(1841),李鸿章参加了岁试。李菡十分欣赏李鸿章,因此李鸿章被“滋园学使拔取第一 ”。大家知道,科举考试对一个学子的重要性。李菡赏识李鸿章,李鸿章感激莫名。不仅如此,道光二十三年(1843)李菡离任安徽学政回京任职。按照规定,各省学政三年任期满时,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录用条例。(同治朝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结果,李鸿章被李菡选拔为优贡。通过这两件事,李菡在科举事业方面给予了李鸿章极大的帮助。不仅如此,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也得到李菡的赏识举荐。因此李鸿章对李菡十分尊敬感激,视其为自己一生的恩师恩人。

通过李菡,可以说李鸿章对宝坻人有了深刻印象,应该是充满好感的。这应该是他首次与宝坻结缘。所以我说这是他与宝坻情缘之始。
   后来,风云际会,李鸿章成为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他为了报答当年李菡知遇之恩,对老师子孙多加关照。《李鸿章全集》中有几封信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光绪五年二月初四日,李鸿章写给山东布政使余紫垣的一封信,信中说李菡对他有知遇之恩,并且请求他照顾李菡长子李德良家眷。该信全文如下:

复山东藩台余紫垣世仁弟大人阁下:
    顷奉正月二十五日惠书,敬审政履咸宜,时祺多豫,至以为颂。李滋园师系鸿章优贡举主,本有知遇之感,上年伯起世兄由蜀北归,适奉回川清理交代之谕。以川资不继,曾遣其世兄持函来津,当由敝处寄助银一千两,缄函甫发,而伯起遽归道山,家运屯遭,良深怆悼。其身后事宜承式帅及诸君子照料周妥,足征高谊薄云,曷任感佩。眷属现滞济南,能否常住,抑将移寓何方,便希询示,以释拳念。此间静谧如常,惠陵大差在迩,望后拟赴津部署一切,即由通州查勘河道人觐迎扈矣。专泐布复,敬颂台祺,顺璧芳版。不具。世愚兄。
    (按:伯起即李菡长子李贤德(李德良)。

同治十二年,李鸿章写给河南巡抚钱鼎铭(号调甫)的,希望钱鼎铭能对老师侄子李守德多加照顾。如果放在今天,李鸿章请求钱鼎铭为李守德谋求职位,就严重的违背了组织用人原则。该信如下:

复河南巡抚钱
同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调甫仁弟大人阁下:
  顷奉十一日惠书,敬聆一一。就审勋猷益茂,时祉多绥,至符臆颂。南阳教案轇轕数年,该教士复向总署重申前说,现在已否抵豫。执事智珠在握,必能通筹全局,因应咸宜。且该处绅民既皆不愿,若于大体有碍,自应以不了了之耳。回旌津门,诸形栗六。东使日内闻可抵津,换约一节,先经定议,谅不致另生枝节。海运漕米,昨已会同树南仓帅开验,陆续兑运,尚形妥速。轮船所运浙漕,往来装卸,亦不迟误。李守德均为弟业师滋园先生胞侄,伯起太守堂弟,需次多年,家累较重,阅其补署名次在前,其人是否尚堪造就,能否代谋位置,尚希留意。曼伯留汴当差,自系正办,敝处虽甚需贤,亦未敢虚拘,致碍进取也。专泐布复,敬颂勋祺。不具。鸿章顿首。
  (按:钱鼎铭,同治中参赞李鸿章军务,在苏、松镇压太平军;再从镇压捻军,驻清江浦主持军饷转运。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疏荐其才大心细,堪膺重任,朝廷命其任直隶按察史,寻迁布政史,越二年升河南巡抚。)

李鸿章对李菡的孙子李桂攀更加关照。李桂攀在押解囚犯事件上出现失误,犯人逃跑,上峰见责要求其限期破案。李桂攀因此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李鸿章知道此事后,光绪十五年(1889)十一月十一日先给李桂攀主管领导山东巡抚张曜求情。信中说:“高唐州李桂攀,系先师滋园尚书之孙,闻其政声勤能,极承器许,曷胜感荷。”
   光绪十六年(1890)年二月初十李鸿章又亲自给李桂攀写信安慰。李鸿章谦虚的称呼李桂攀“世兄执事”。李鸿章信中安慰李桂攀“名德之后,况是好官,自不应受此无妄之灾也。”他嘱咐李桂攀“尽心官事,勿过忧疑”,更向其透露说上级没有更动他知州官位的意图。只要他限期内,完成任务就行。同时说张曜夸奖李桂攀“廉静之吏,官声素好”。《李鸿章全集》记载《复高唐州正堂李桂攀》信件全文如下:

“世兄执事:
   昨接正月杪来函,具悉种切。前得朗帅来信,知有疏脱解犯因公之累,并称执事廉静之吏,官声素好,现已严饬各营、县悬赏缉拿,总期保全良吏等语,意甚恳切。惟例限綦严,逾限便应去官,深为惦系,但能重赏严缉,亦断无不能破获之理。现距限满尚有半年,帅意关切如此,既经严饬各属,自应上紧购缉,当不至有逾限之虑。名德之后,况是好官,自不应受此无妄之灾也。高唐缺分尚好,上游并无更动之意,且亦非调开所能解免,务望尽心官事,勿过忧疑,是为切属。专泐布复,顺颂春祺,惟照不具。世弟。”

大家试想,堂堂洋务派首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亲自给地方领导写信,地方领导恐怕多多少少都给要李中堂些许薄面吧!所以在撰写《京东“李半朝”》时,我就指出宝坻林亭口“李半朝”家族的兴盛与李鸿章日后的关照不无关系。

视野二、宝坻同年——李德增、方学苏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李文安望子成龙,函催李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其一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这一科的主考官是潘世恩。潘世恩地位崇高,官拜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所以潘世恩是李鸿章的座师,而李鸿章的房师是孙锵鸣。(明清两代。举人、贡士对荐举自己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因乡试、会试中分房阅卷,应考者试卷须经某一房同考官选出,加批语后推荐给主考官或总裁,方能取中,因有此称。)那么孙锵鸣当年的房师是谁呢?就是当年栽培李鸿章的李菡。如果从孙锵鸣方面论,李菡还是李鸿章的太老师。

本次与李鸿章同科进士有两位是宝坻籍,分别是李德增和方学苏。这三位同年进士一直保持着联系。只不过后来,李鸿章发展较快,拉开了与其他两人的差距,变成上下级关系。
李德增是何许人也?李菡二哥李藩德长子。也就是李菡的亲侄子。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吧?李德增与李鸿章的关系比较亲密。李德增几次出任山东东昌府知府。李鸿章在山东与捻军作战期间,李德增一直追随李鸿章,是李鸿章的亲密战友。
   方学苏出身宝坻名门。同治十年(1871年)曾任湖南分巡衡永郴桂道。宝坻除了李家、芮家是科举世家外,方家也是科举世家。方振德祖孙三代凡六登科,三进士。在宝坻科举史上也称得上奇观。
   方振德,涛父,嘉庆辛酉举人,柏乡教谕。
   方涛,字又山(1798-1867)。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诰授中宪大夫。
方学苏,字仲海,涛子。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官河南开归陈许道,湖南衡永彬桂道。
方学伊,字莘卿,涛子。同治四年乙丑科进士。官御史,光禄寺少卿。
   方学周,涛子。咸丰十一年举人。
   方淇,涛从弟,道光壬午举人。
   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二十六,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朝廷,请为已故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潘祖荫建立专祠。奏疏中,李鸿章说他自己“据实上闻”,要如实的反映宝坻民意。那么宝坻民意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是宝坻县绅士前湖南衡永郴桂道方学苏、山东候补道王其慎等联名呈称李鸿章,希望他能为上书朝廷为请为已故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潘祖荫建立专祠。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去岁大水为灾,数十年所罕见,宝坻地居洼下,受患尤深。原任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府尹潘祖荫一闻灾信,先行拨款飞饬印委办理急抚。内则沥情入告,外则函电四驰,为民救灾,无微不至。本届待赈人数,倍于往时,饥者给食,寒者授衣、全活甚众。秋冬以来屡传集该绅等详询赈事,形神憔悴,若疾痛之在身,竟以积劳,一病不起。闻信之日,士民相吊若丧其私,感人之深,实难泯没。窃以前任顺天府尹周家楣因办理赈抚,由绅民呈请建祠有案。今拟集赀为故兼尹潘祖荫建立专祠,由地方官春秋致祭,以申报飨,呈请具奏前来。”(《李鸿章全集·奏稿》)
    后来李鸿章顺利说动朝廷的为潘祖荫建立专祠。因为李鸿章是直隶总督,从国家工作角度,方学苏等自然要上报李鸿章。李鸿章关心宝坻是本职工作,但也有另外的私人因素。一是他与方学苏同年关系。另外就是潘祖荫的关系。潘祖荫是何许人也?自然是李鸿章的同事和下属,更是他和方学苏座师潘世恩的孙子。所以于公于私,他都乐意促成宝坻民众为潘祖荫建立专祠一事。

视野三、宝坻政务

通过以上,大家不难看出李鸿章与宝坻的关系,就私人方面非常亲密。所以李鸿章很早就知道宝坻,关注宝坻。作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与宝坻又有了工作关系。宝坻县是直隶总督的管辖范围。所以宝坻多次出现在他的奏折中。或许,他对宝坻从心里有不一样的感觉吧!那么出现在李鸿章奏折中的宝坻是什么样的呢?
    主要是四类:一是各种案件。比如:同治十年四月二十一日《题参宝坻县铺伙齐振奎被抢案文武职疏防职名事》;同治十年五月初七日《题参宝坻县冯孙氏家被抢案文武职疏防职名事》;光绪十一年六月初六日《题参宝坻县张春泉被抢案文武职疏防职名事》;光绪十二年二月初十日 《题报宝坻县袁溃溁殴伤李墀身死案审明定拟事》等。 
    我这里列举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让人感觉此时的宝坻真是案件比较多。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很有宝坻档案,其中一大部分涉及司法案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宝坻社会问题比较严重。这部分档案内容丰富,恰恰可以补充晚清宝坻历史。
   二是有关灾害的。比如:同治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奏报同治十一年宝坻等处水灾较重情形请蠲缓粮租等事》;光绪十九年九月初十日《奏为顺天所属东安宝坻各驻防兵丁被灾请照案加给钱粮事》等。

由此可知,此时的宝坻仍然为灾害所扰,尤其是水灾洪灾。天灾一般都带有人祸,宝坻百姓的生活由此可知。
   三是有关知县变动的。比如:同治十一年四月二十日《题为请以管近修题补宝坻县知县事》;光绪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题报宝坻县知县王益寿病故开缺事》等。这属于正常人事任免,对于了解当时宝坻行政机制有一定意义。

四是有关嘉奖的。比如前面介绍的给潘祖荫建立专祠。光绪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题为宝坻县寿妇李严氏年届百龄七代请旌事》等。
下面我们看一个有趣的奏折,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情况。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五日,《宝坻县关帝龙王城隍庙请颁赐匾额片》。再,宝坻县关帝庙、龙王庙、城隍庙皆夙著灵应,本年四五月问雨泽愆期,禾苗将枯,经官绅虔诚祈祷,获沛甘霖。伏、秋各河堤险工迭出,又经诣庙祈祷,立见平稳,因得转歉为熟,洵能御灾捍患,功德及民。据绅耆呈由该署县章钧具禀请奏前来。拟恳天恩,颁赐宝坻县关帝庙、龙王庙、城隍庙匾额各一方,由臣祗领转发,敬谨摹泐悬挂,以答神庥而顺舆情。理合会同兼管顺天府府尹臣潘祖荫、顺天府府尹臣高万鹏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日,奉朱批:另有旨。钦此。
   大家看这个内容很有意思是不是,北洋大臣竟然相信庙宇能保佑宝坻风调雨顺。真是不可思议!当然我们大家都真心今天的宝坻风调雨顺,百姓幸福安康!

结束语:总之,通过李鸿章的视野,我们确实能对当时的宝坻历史有一定了解。正所谓温故而知新,通过《李鸿章的宝坻情缘》我们了解到宝坻与这位北洋大臣的密切关系,更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宝坻发展,同时又为李鸿章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这也有利于丰富这位晚清重臣!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